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夜郎至今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谜团,夜郎族属问题是其中的一个核心议题,专家们提出了夷人说,濮人说,僚人说,谢人说,苗人说等多种观点。贵州省赫章县可乐考古发掘出土的战国至西汉即夜郎时期的铜镜上,最新发现了16个古文字,这16个古文字可以用古彝文进行识读、译解,为"夜郎为彝"说提供了新的物证。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80年代至今,贵州史学界乃至全国史学界的许多专家学者,都在异口同声地讨论一个话题,那就是“夜郎”。对夜郎国的中心问题各执一词,争论异常激烈,至今未成定论。文章对20余年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系统评述,并提出新的观点——夜郎中心黔南说。  相似文献   

3.
夜郎文化和贵州岩画都是贵州历史上出现的重要文化现象 ,值夜郎研究正处于古渡迷津之际 ,若能证实贵州岩画是夜郎文化中的现象 ,这必将为夜郎研究提供全新资料 ,开拓一个新的领域。并从历史、考古和人类学的角度 ,对这两个文化现象之间的关系作出了相应的论证  相似文献   

4.
西汉时期,夜郎已跨入文明门槛,进入了阶级社会。此时的夜郎国,已具备了一定社会基础和军事力量,环顾周边部落小国,国力可谓“强大”,雄踞云贵高原。西汉中期,国家空前强盛,汉武帝雄才大略,又锐意进取,谋求大一统政治局面。由于夜郎地处中国西南交通之要道,西汉政府为有效控制和统治西南地区,必然会占据夜郎,这也决定了夜郎必然灭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谪仙"李白因受安史之乱与永王李璘事件所累而被贬谪夜郎(今贵州桐梓)。而关于其长流夜郎一事,历来是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一方面结合李白流放背景、路线考辨及其诗文系年探寻其确至贬所夜郎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从古代及近现代学者的论述和著作中寻找"蛛丝马迹"来解决疑案。本文还对李白流放夜郎地具体的地点进行了考辨,由此得出充分物证证明李确至夜郎并服刑约半才遇赦放还,遂呈一己之见以供学界商讨。  相似文献   

6.
先秦两汉时期,夜郎族群对外联系较为频繁。通过商贸交易,夜郎与南越结成联盟;通过经济文化的长期交流,夜郎受到了滇文化的较深影响;通过古“夷道”,夜郎与巴、楚及内地有了往来;通过古“栈道”,在与巴蜀交往中,中原文化传播到了夜郎区域。秦及汉初,巴蜀与夜郎的交流并未中断。夜郎纳入郡县制之后,通过南夷道,中原文化在夜郎区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夜郎人的原始艺术主要体现在出土文物、岩画及民间流传的古歌、祭祀歌里。同所有民族的原始艺术一样,夜郎原始艺术也有一个从最初的审美冲动发展到按照美的规律造型,从讲求实用功能走向自觉追求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李白长流夜郎一事,《唐书》本传既有明载,又见于太白挚友魏颢《李翰林集序》:“宗室有潭者,白陷焉,谪居夜郎.罪不至此,屡经昭洗.朝廷忍白久为长沙、泊罗之俦?路远不存,否极则泰,白宜自宽.”晚唐张祜《梦李白》亦云:“辛苦夜郎归,知音聊复稀.”是皆谓太白实已尝至夜郎者也.然曾巩撰《李太白文集后序》始有异词,“乾元元年,终以污璘事长流夜郎,遂泛洞庭,上峡江,至巫山以赦得释”云云,盖谓太白未尝一至夜郎也.此说一出,响应风从.明杨升庵《李诗选题辞》、清王琢崖、黄锡珪两《李太白年谱》及朱骏声《唐李白小传》,现代郭沫若《李白杜甫年表》、詹锳《李白诗文系年》及安旗、薛天纬《李白年谱》等,悉皆坚持南丰所倡之未至夜郎说.  相似文献   

9.
夜郎文化是黔中文化之主体,也是中华文化之组成部分。伴随着夜郎文化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仅停留于表面之显性文化研究已经无法适应现实,应对夜郎文化的隐性文化即其精神实质做出探究,发掘其文化本质。从文化认同到文化自觉、从文化自卑到文化自信、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强转化,而此转化需要夜郎文化的研究从单一视角到多维视角、从单独研究到合作研究、从相互争夺到协同开发。以客观、合理、科学的态度,以夜郎文化的本来面貌进行宣传、不虚构和篡改夜郎文化的历史,正确利用夜郎文化的价值为经济和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0.
夜郎故国——彝族英雄史诗的圣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彝族的英雄史诗都产生于贵州这片夜郎故国的土地上。《铜鼓王》中有用铜鼓作为葬具埋葬彝族古代首领的记载,这在其它彝族经籍《禳占星解经》等中的记载相符,并且与贵州省赫章县可乐考古发现的"铜鼓套头葬"式相互印证了夜郎与彝族先民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据汉文史料、考古材料及彝文文献资料,可看出夜郎、可乐与彝族古代先民有密切的关系。夜郎古国族属虽然复杂,夜郎主体民族属彝族先民和仡佬族先民的可能性更大,而彝族古代先民当居于领先或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
彝族的英雄史诗都产生于贵州这片夜郎故国的土地上。《铜鼓王》中有用铜鼓作为葬具埋葬彝族古代首领的记载,这在其它彝族经籍《禳占星解经》等中的记载相符,并且与贵州省赫章县可乐考古发现的“铜鼓套头葬”式相互印证了夜郎与彝族先民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天宝年间,安禄山起兵反唐而引发“安史之乱”。唐代大诗人李白满怀对悲苦平民的同情也为施展自己远大抱负而投奔永王李鳞成为其幕府一员。李磷兵败被杀,诗仙李白也因“附逆”而被长流夜郎。于是便引发了后世关于李白流放夜郎的数百年争论,至今仍未形成共识。本文不讨论唐玄宗的功过是非,也不讨论唐肃宗与永王李鳞的是非曲直,而是在参阅古代相关典籍与资料,结合当代研究李白文化的一些新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四个部分来综合阐述李白流夜郎的背景及其缘由。  相似文献   

14.
和里三王宫是广西侗族地区一处反映古夜郎文化比较完整的,集艺术性与民间信仰于一体的民间建筑。围绕这座宫宇的碑文石刻、民间传说及当地群众的信仰习俗等民俗事象已经成为当地民族特有的夜郎文化现象,而每年举办的庙会活动就是这种文化传承最为有效的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向学术界展示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迄今为止,尽管研究者甚众,著作颇丰,且多所建树,但许多重大学术问题仍如同千古之谜。三星堆青铜神坛文物价值极高,内涵深不可测,目前学者们只能大致推测它是三星堆古蜀国某代王朝神庙中的国家祭祀重器。用彝族毕摩文化来解读三星堆出土文物青铜神坛,经过对比研究发现其与彝族相关神物有惊人的相似性。所以,提出几点意见,与诸位商榷。  相似文献   

16.
目前发现的贵州西部青铜文化遗存以中小型墓葬和居住遗址为主,时代可早至商周时期,但集中于战国晚期至西汉晚期,主要分布在毕节、六盘水、兴义三个大的区域内,且各区域之间文化差异明显,缺乏统一的文化特征。已往的研究主要讨论了这些文化遗存的时代、内涵特征及其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同时提出这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将来需要改进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