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桃花 《教育文汇》2013,(11):44-45
一年前,我在本校同年级另一个班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马说》。这个班学生的整体成绩不太好,同事们背后都称这个班为“差班”,任课老师平时都不愿多提这个班。说实话,在这个班上公开课,我也没指望能上出多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教师们常说:“宁可教一班学生,也不愿带一个差生。”是的,班主任最苦恼的是  相似文献   

3.
我校的六年级一班语文基础差,很多语文老师都不愿意教。前任老师教这个班刚一个月,就一连找校长三次不愿教这个班。校长没办法,最后决定让我教这个班的语文课。消息一传出,几个调皮生就嘀咕:“咱们班要换一个姓葛的老师。”  相似文献   

4.
班级管理中的情感陶冶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级管理是一门看似简单 ,其实复杂的艺术。大多数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是单纯的用班规、班纪约束学生 ,这样虽然也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但其中也有很多弊端。熟悉魏书生的人个个佩服他治班有方 ,特别是他的“依法治班”、学生自行管理的办法深得班主任们的推崇。诚然 ,魏老师的做法确实收到了令人惊叹的效果 :不但班级工作有条不紊 ,而且学生的自律、自强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但是 ,如果因此而把魏老师的治班经验仅仅归功于班规班纪 ,那未免有些片面。于我看来 ,魏老师的治班得法更在于他的情感陶冶法。情感陶冶法就是利用各种情境中的教…  相似文献   

5.
刚开始工作时,课堂教学中按部就班地一直是复习、导入、讲授、作业、批改、评讲这几个环节,过着平淡的教书匠生涯。直到10年前临时接手初二年级一个所谓的"差班"政治课,我的教育教学方式才开始发生变化。这个班从初一开始就因为没有人愿意做班主任而被称为"差班",老师被称为"老弱病残",不少学生因为看不到希望都转走了。这个班老师不愿教,学生不想学,不仅各科考试成绩是全年级最差的,纪律也是全校最乱的。由于原来的政治老师生病要长期住院,在学校的安排下我虽然高三每周已有14节课,  相似文献   

6.
我的蒙师名叫王应本,是“老三届”高中毕业生,在我们那个山村是喝文化水儿最多的。那年他从部队复员回村,村里安排他当了本村的民办教师。最开始便是教我们班语文。那时正是张铁生、黄帅们大出风头的年份。有一次班主任胡老师批评了我,放学后我即以“反潮流”的精神在学校背后的土干墙上用粉笔写了“打倒胡××”几个大字,这无疑是在校园里放了一枚政治炸弹。胡老师王教师一分析一合计就猜出是我干的,不辞辛劳地登门家访。我开始还准备像《红灯记》中的李玉和那样  相似文献   

7.
乐兵 《班主任》2008,(2):23-23
这是一个老师们公认的“双差”(学习差、纪律差)班,两年换了三任班主任。那年暑假一过,我成了这个班的第四任班主任,怎样才能带好这个班呢?经过冥思苦想,我有了主意。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我们教师绝不能辜负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时刻要记住自己肩上这副担子的分量。 学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育好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 我永远也忘不了初为人师时,一位全国优秀班主任所讲的“德育治差班”的故事。她接的那个“差”班,多数学生迟到早退,不守纪律,围攻班干,挖苦同学,甚至辱骂老师;课堂上心猿意马,交头接耳,不交…  相似文献   

9.
人都说:“事不过三”,但是我在教育我的学生的时候,却经常给他们第四次机会。
  就拿本学年初我刚接的班说起,也就是我现在的3、2班。暑假中,校长便多次打电话给我让我有心理准备,开学又要给我一个难以管理的班。没办法,我还要迎难而上。这几年我每年都要中间接一个其他老师不愿教或不愿管的毕业班。每一个班来到我手中,经我一管理,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都会变得异常听话,更不用提成绩好的学生。说起来也不神奇,原因就在于我尊重每一名学生,尤其是那些成绩差又捣蛋的学生。我会用我的耐心去引导他们、爱心去感化他们,让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这就是我的教育法宝:“第四次”“老师,周六王超在校外又打架了,这次打的不是咱本校的学生,还是校外的小学生……”周一我刚进办公室,班长就急匆匆的反映情况。我听了第一反应并没有特别的生气,更不用说发火,因为我太了解这个学生了。如果放到以往,我会真狠狠的处理这个王超,但是现在我不会。因为我知道对于问题学生的教育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急不得。现在学生又犯错了,如果我着急、发火只能让学生产生更强的逆反心理,何况,这名学生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了。这次我还要用我的耐心去处理这件事。我问班长:“他在哪里?”“校长室”。班长一看我温和的脸色,又小声说:“校长让你去校长室”,“我知道了”。我们做老师的当遇到学生犯错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总想着如何去处理学生。我们面对的毕竟是些十四、五岁的孩子啊!  相似文献   

10.
“雨”降“荒田”——协调科任老师破“定局”论 去年,我新接了高三一个比较差的班,任课老师们认为:这个班的学生心理素质差、学习成绩差、前途黯然,教这种班级是“好雨落在荒田里”。 要抓好差班的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统一好任课老师的思想认识,使各学科的老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科任老师茶话会上,我借喻“好雨落在荒田里”的逆向思考,坦诚地谈了自己的想法。荒田虽然贫瘠,但是只要勤耕多耙,就能把它改造成良田。学生的基础虽然比较差,但他们是热血青年,具有可塑性。既然我们是“好雨”,就是降在“荒田”里也不妨。只要我们“雨”下得及时,“润物细无声”,就能改变班风、学风,就能转变差生,使他们  相似文献   

11.
我校的六年级一班语文基础差,很多语文老师都不愿意教。前任老师教这个班刚一个月,就一连找校长三次不愿教这个班。校长没办法,最后决定让我教这个班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12.
我教的是音体美特长班,有半数是单亲或因是女孩被送人领养的,一个女孩还“中转”了两次.竟然有三个妈妈。他们上网、打牌、谈恋爱……个个任课教师叫苦不迭。学生自个也说,“老师,我们是死猪不怕开水烫。”身为他们的语文老师,我实在不愿也不忍眼睁睁看他们如此下去。我曾努力用各种方法试图改变他们,虽收效不是很大,但他们开始喜欢我。  相似文献   

13.
今年我教文科班物理课,作为会考科目,文科生普遍都不重视。我教的二年二班最让我“头疼”,这个班的学生最“活跃”。上课时我常常发现有同学在做别的事情,看文科书、小声说话、甚至看课外书,对于这些“不法分子”,我从不手软。有一次,坐在前排的李某又在看那本厚厚的《红楼梦》,以前上我的课时他也看过,为此我也曾批评过他,真是屡教不改,这次绝不能饶恕。“你搬着凳子到外面坐着去”,我采取了隔离措施,因为根据规定,老师是不可对学生罚站的,所以我别出心裁想到了这种方法——搬着凳子出去坐着。“我还是站着吧!”李某说着就出去了,满不在乎…  相似文献   

14.
在我十几年的求学生涯中,直接或间接教过我的老师有好多。但教我时间最长,对我的影响最深的要数马占山老师了。马老师是“老三届”高中毕业生,要不是当年“上山下乡”,老师肯定能成为一名大学生。马老师家庭出身不好,再加上性情耿直,不愿仰人鼻息,在讲“阶段斗争”...  相似文献   

15.
张璐 《河南教育》2011,(9):26-27
当过班主任的老师都知道.当班主任最头疼的是中途接班.更头疼的是中途接的是个双差班。真没想到,在我上班第四个年头就“双喜临门”——学校有一个出了名的乱班。家长们因为班里纪律乱集体大闹学生处.要求更换班主任.而我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校长点名接手这个班。  相似文献   

16.
《谁是最可爱的人》(初中语文第四册)这一名篇,我一共教过四次。前三次教的一个班,学生水平高,我搞的是传统教法,从写作背景、段落大意到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一讲到底。间或也杂以提问式。后一次教的另一个班,学生程度低,我试着改用辅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处理教材,即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思考,然后引导他们当堂交流阅读体会、互相启发,最后才由老师作提纲挚领式的小结,回答学生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然而,后一种教学方法效果却出人意外。以前要六个课时教完的现在只花了四个课时,而且同学们普遍反映:“易得懂,记得牢,用得上。”  相似文献   

17.
胡秀芳 《教育文汇》2012,(10):26-26
一天课间休息时,我向同事们推荐2012年第六期《教育文汇》刊登的《我教过的两个特殊孩子》一文。一位同事读后感叹说:“这样的学生,我班多得多了——潜能生,都潜到水底,上不来了。”同事说的话,我能理解,她其实是一位责任心很强的老师。我也了解她那个班级,  相似文献   

18.
王老师中途接手一个班,接手后办公室老师们都同情地对他说:“小王,你真不该接这个班。”王老师满脸疑惑。看到王老师不解的表情后,其中一个老师继续道:“这个班的学生可难管了,班级卫生那个差,在你之前的李老师可是出名得严厉,他都对这些学生无可奈何,这个班有你受的……”听完后,王老师笑呵呵地说道:“谢谢你们告知,我会注意的。我想用不了多久,我班的卫生情况会好转的……”一周后,办公室老师们都惊奇地问:“小王,可以啊!赶紧说说你究竟是怎么做到的,这周你班的卫生是一天一个样,现在都干净得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19.
“张克茹老师被评为全国先进德育工作者了。”这个喜讯在西郊区一传开,我就立刻赶到大任庄中心小学……常校长热情地接待了我。当我问起张老师的先进事迹时,他说:“张老师二十多年来,工作一贯积极、踏实肯干。一个个差班到她手里,一、二年就会变成校、区、市的三好班集体;她送走的几届毕业生都能全部升入初中。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分到她的班。”常校长接着说,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张老师的最大特  相似文献   

20.
【故事一】照搬名师的教案怎么就上不出效果来A老师从网络上下载了王崧舟老师的《慈母情深》教学实录,“最初读王老师的课堂实录就感动得流泪!我要为我的学生上一节同样的课,让这些小皇帝、小公主们感受母爱的伟大并知道感恩紊情。”A老师信心满满地在其所教班级——四年级上《慈母情深》,此时正好母亲节快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