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大学生创新能力不高,其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中忽视了创新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创新的哲学,要充分发挥它在培养大学生独立的人格、反思、批判、建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幼儿教师的个人教育哲学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智慧之源,对于促进其专业成长意义非凡。幼儿教师构建个人的教育哲学对专业成长有着内化教育理念、反思教育实践,明确教育目的、树立价值导向,创造教育智慧、形成教育艺术等重要作用。对幼儿教师个人教育哲学的培养则需要幼儿教师通过重视哲学学习、开展理论研究,立足教育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思辨精神、构建批判性思维等途径来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哲学思维素质的内涵与大学生哲学思维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对大学生的哲学思维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应当是新世纪以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域里的一项富有崭新意义的探索。本文以思辨、体悟、批判、反省概括了哲学思维素质的基本内涵,并从阅读、提问、体验、表达四个方面阐述了培养大学生哲学思维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作为社会的高层次人才,应具备一定的哲学素养,因此大学生哲学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诚信意识和责任心,也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宽容的人生态度,与他人、社会和自然和谐相处;大学生哲学素质的培养,就是培养对哲学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以及自觉反思批判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创新能力。文章着重探讨了综合性大学学生所必备的哲学素质、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培养哲学素质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哲学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宽容的人生态度;大学生哲学素质的培养,就是培养大学生对哲学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以及自觉反思批判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论阅读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人文素质是科学素质的基础,是创新能力的基础.我国高等教育通过近几年的院校合并、专业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增加人文社科课程,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但是,单靠开设几门人文社科课程来培养人文素质是不够的,还必须使大学生通过阅读人文社科书籍来培养人文素质.人文素质养成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博览群书,长期熏陶,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非一年半载急于求成之事.  相似文献   

7.
现实生活:超越"思辨哲学"的历史性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楹 《教学与研究》2007,1(7):49-54
文章从五个层面分别阐述了马克思哲学在批判"思辨哲学"的历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理论品质,具体表现为马克思哲学是"作为非哲学的哲学"、"改造世界的哲学"、"从人间到天国"的哲学、必须"被消灭的哲学"以及"解放哲学",由此将马克思哲学定位为"生活哲学";最后以马克思哲学为观照标准,分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哲学研究中必须解决的四大主要问题,从而深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活实践中,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考核理念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考核是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重要形式。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考核长期受应试理念支配,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不符合素质教育的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考核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人为灵魂,以考察和促进大学生哲学素养为目标,以考察大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特色,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体现主体性原则,给学生更多发挥和展示自我个性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科学教育中存在着迷信化现象,主要表现为重结论轻根据,重肯定轻质疑,化多元为一元,视猜测为真理。导致学生偶像重重、思维僵化、不善追问、缺乏创新能力,这与长期以来哲学与科学教育未能有机融合有关。时代呼唤科学与哲学的重新结盟,充分发挥哲学对科学前提和结论的批判、质疑功能。要充分实现这一功能,需要广泛吸收科学哲学的优秀成果,凸显和改进认识论,形成科学友好型哲学,在各科学专业中开设这样的课程,或在科学课程中融入这样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逻辑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也是支撑人类思维大厦的基础性学科.<形式逻辑>是逻辑学的基础,是人们正确思维、论证和表述思想的重要工具.在我国,<形式逻辑>是作为高校非哲学专业通识课程开设的,就是这样一门工具性课程却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境况.若仅从课程教学本身来看,"学""用"脱节则是导致其被边缘化的最为关键的原因.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巨大压力的背景下,学生对所开设课程的学习兴趣与该门课程在将来就业过程中的效用联系非常紧密.因此,高校非哲学专业<形式逻辑>课程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这一学习动机,观照逻辑学有关知识列入公务员考试等重要社会考试科目的现实,适当安排部分学生将来各种就业考试的内容,体现逻辑学的工具性和在实践中的直接效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志,为完成学习任务创设良好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生物技术专业的本科学生通过在微基因药物实验宣的开放性实验的锻炼,学习了PCR技术、基因工程茵的设计和构建、菌种的保管与归档等实验室基本技能,训练了实验操作能力,激发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为如何有效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2.
文科高校非哲学专业逻辑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文科高校除中文、法律等少数专业外,大多数非哲学专业均未开设逻辑学课程,那些开设了逻辑课程的,也因课时太少等原因,学生学起来也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这种现象必须得到根本改变。从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科研素质和理论素质的角度讲,所有文科高校非哲学专业都应该开设逻辑课。为达此目的,第一,要建立逻辑学是基础学科地位的共识;第二,要提高普及逻辑学教学是加强犬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的认识;第三,要明确教学目标和选好教材。  相似文献   

13.
《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是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两门专业必修课,也是该专业大学生所必须掌握的热工类课程。该课程具有知识丰富、专业性强、课时多等特点。在《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课程教学中,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一环。本文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对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的培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创新教育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娜 《教育探索》2007,(2):117-118
大学生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方式,已受到了高校的普遍重视.从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出发,必须从创新教育的目标设计、内容设计、课程设计等方面努力构建创新教育的课程理论和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15.
国外学术界一般把历史哲学划分为思辨的历史哲学和批判的或分析的历史哲学两大类,而把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归结为思辨的历史哲学一类。国内学术界要么否定马克思有一般的历史哲学,要么认同、沿用西方对历史哲学的这种二分法。马克思主义有自己的历史哲学,但它是在对思辨哲学的批判中产生的,与思辨的历史哲学有着本质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具有辩证性质,是历史决定论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思辨的历史哲学和批判的或分析的历史哲学既各有其优长,又各有其致命弱点。今天,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应该扬弃思辨的历史哲学和批判的或分析的历史哲学,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相似文献   

16.
以培养儿童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批判反思能力、创造能力、关怀能力为目标的儿童哲学课程与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一致,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新的教育模式和视角。其中,关怀性思维作为儿童哲学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深受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重视。那么,何为关怀性思维、儿童哲学课程何以培养儿童的关怀性思维、如何通过儿童哲学课程来培养儿童的关怀性思维等问题成为儿童哲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此现象,分别对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17.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提高大学生能力培养的探索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建文  刘长久 《高教论坛》2007,(1):19-20,42
在大众化高等教育前提下,专业教学必须以培养大学生能力为目标。本文论述了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大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培养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进行的教学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18.
理性精神以培养学生成为理性思辨的人为最终目的,注重学生理性思考、批判、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培养。以主题式教学为依托,从课程维度视角出发,采用主题活动、追问反思、合作探究、主题辩论等策略组织教学,有助于学生达到强化经济理性、提升政治理性、内化文化理性、生成哲学理性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提升大学生素质的重要措施。本文以专业基础课程"物理化学"教学中采用的案例研究型学习模式为例,探索其对于培养和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哲学素质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和人生成长意义深远。在高职院校开设哲学选修课程对于培养高职生的哲学素质至关重要,也是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与促进高职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开设哲学选修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对高职院校开设哲学选修课程的具体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