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场新闻是记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捕捉住一个凝聚信息、富有特征的场面或片断,用形象描摹的手法,进行的一种纪实性现场报道。现场新闻一般是突发性的,这种新闻来去匆匆,一些新闻事实是稍纵即逝的。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有高度的新闻敏感,在错综复杂的客观事物中敏锐地发现新闻,在瞬间即逝的场景中迅速地捕捉新闻。另外,现场新闻最大的特点是必须突出“现场”,即新闻要有强烈的现场感。这样,现场观察就成为现场新闻采访的最重要的和主要的方法,成为写好现场新闻的关键。 现场观察,就是新闻界行家时常说的“用眼睛采访”。关于眼睛的重要,许多著名作家都有过论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达·芬奇曾经说过:“眼睛叫作心灵的窗子,它是知解力的主要工具;耳朵处在其次……”许多作家正是从锻炼观察力开始而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有前辈说,新闻是脚板“写”出来的。意思是说,要多跑,多到事实发生的现场去。在这个前提下,我认为,新闻更是用眼睛“写”出来的。用眼睛“写”新闻,不是一览无余地看到什么报什么。而是要把你在现场的亲眼所见,有机地组合成一个个画面展示给读者,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现场新闻才是灵动的、充满生气的。在人民日报社领导、总编室和记者部的支持下,三峡工程135米蓄水给了我一个尝试用眼睛“写”新闻的机会。6月1日起,在二版《来自三峡的报道》专栏连续刊用的12篇现场特写或通讯,是一次用眼睛“写”新闻的实践。1.用眼睛“写”新闻,精…  相似文献   

3.
谢顾问:自报名参加新闻函授后,我也常跑基层,学着进行现场采访,但写了稿子让新闻干事一看,新闻干事总是说:“采访不能光凭听、问、记,还要学会用眼睛采访。”请问,究竟如何用眼睛采访呢?54886部队阚绪猛阚绪猛同志:说“采访不能光凭听、问、记,还要学会用眼睛采访”,这的确是经验之谈。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学会用眼睛观察,不仅可以补充耳听所没有触及的内容,也可以核对耳听的事实,从而准确地获得第一手材料。此外,眼睛可以便采访者更真实地采访到现场的环境、气氛和细节,把亲眼见的景物细节写进稿子里,可以再…  相似文献   

4.
“望、问、切”本是祖国中医传统的医疗手法,然而,它也能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采访方法运有于新闻采访中。一个新闻工作者只要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强烈的新闻敏感,丰富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对“望、问、切”的灵活运用,就一定能抓住好新闻,写出好作品。一、望望,即现场观察,也就是记者用敏锐的眼睛对新闻现场仔细察看。这种现场观察不仅要对当事人的一举一动进行观察,而且还要观察他周围的环境和人物;不  相似文献   

5.
新闻采访有两个主要手段,一个是用嘴吧问,一个是用眼睛看,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一般情况下,访问可以了解事物的发生发展情况,但要捕捉住活生生的东西,还必须到现场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采访中注重观察,一向被经验丰富的中外记者所重视。许多名记者在采访中,总是努力到第一线去,到现场去,即使不能做事件的参加者,也要做现场的目击者。请看人民日报记者  相似文献   

6.
<正>新闻现场的观察采访,是记者大脑的感觉器官所进行的五官和思维同时运作,记者的眼睛在采访中具有主导的作用,记者要进行主观感觉与客观现实形式的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在采访过程中,现场观察采访属于新闻采访方式是新闻记者采访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要求新闻记者在采访现场仔细观察了解现场,找到新闻采访的重点和发光点,继续寻找更多的新闻事实,利用敏锐的思维去挖掘新闻事实,以便能够清楚,准确和生动地进行新  相似文献   

7.
1.用眼睛来写现场短新闻是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用自己耳闻目睹的事实,再现于形象描写的、短小的纪实性报道。是再现式报道,不是追述性报道;是纪实性报道,不是反映式报道,更不是解释性报道。因此,我们要把现场短新闻写好,核心是“要用眼睛来写”,百闻不如一见!而用眼睛来写,须把握采访、报道、写作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击新闻,顾名思义是记者用眼睛采访,并通过对现场的素描写出的新闻。时下,不少报刊常常以“现场实录”、“现场速写”、“新闻特写”等称谓出现,它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再现”。即把当时当地的现场情景、气氛等,作翔实的描写,再现新闻事件的生动形象,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目睹其人,耳闻其声的实感。目击新闻的“再现”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季翔 《新闻三昧》2003,(4):23-23
一个好的记者,首先是个“观”者。这里的“观”,是指“观察”。新华社原社长穆青针对一些记者在采访中“不带眼睛”,或带了眼睛没有好好观察的现象,要求记者要“学会写视觉新闻”。有不少同行认为上述主要是对报刊和广播记者而言,电视记者由于必须现场拍到图像,因而肯定是观察了的,用不着“学”。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们先来温习一下新闻学中“观察”的概念:观察是指记者对客观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借以了解客观世界,搜集和印证新闻写作的一种  相似文献   

10.
一、填充题(10分)1、新闻线索是指已经发生或刚发生的新闻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2、访问新闻人物和和情人物是获得新闻事实的主要途径。3、现场观察,新闻界行家们称之为“用眼睛采访”。4、采访记录形式一般分为录音机记录、心记和笔记三种。5、新闻背景就是与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有机联系的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11.
新闻采访的内容和对象是很广泛而复杂的,要真正了解一个人、一件事,必须用多种方法,从多种角度,做多方面的工作。除了谈话之外,还要学会用眼睛采访,进行现场观察;在谈话中,也要注意对采访对象的神态、气色、口吻等等进行观察,以便得到准确的  相似文献   

12.
王丹 《新闻传播》2006,(6):68-68
观察发现,是事实现场转化为新闻的关键一步,没有观察发现就没有新闻。现场观察对电视记者尤为重要。电视记者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与事件有关的人、物,观察事件将要发生、发展的环境、可供选择的范围等等。观察的目的明确,就可以在周围众多的事物中进行选择,把注意力集中在观察的物体上。记者应该用自己的眼睛在现场详尽观察被采访对象提供事实的真实性。在别人眼空无物时独具慧眼,以达到见人之所皆见、思人之所未思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现在现场新闻日见增多,这是广大新闻工作者为提高新闻报道质量、深化新闻改革迈出的可喜一步。但是,报纸发表的某些现场新闻,缺乏“现场”特色,仅仅是腿到了现场,而忽视了用眼、耳、鼻等感觉器官去观察、感受采访现场所发生的一切,这样,写出来的新闻就缺少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察其情的现场之感。我  相似文献   

14.
有的新闻是“看”来的,所以有人强调,“要学会用眼睛采访”;有的新闻是“听”来的,所以有人强调,“要掌握提问的艺术”;有的新闻是“跑”来的,所以有人强调,“脚板底下出新闻”……关于采访的箴言睿语已经很多了,本文还是想罗嗦一句:记者还应该用“心”去采访。所谓用“心”去采访,就是采访者特别注重自己在采访中的“感受”,从“感受”中去提炼新闻主题。一个记者,在采访中既然有所见,有所听,就必然要有所思有所感。如果一个记者的职业神经不是很麻木,他就不会停留在所看到和  相似文献   

15.
现场见闻,是指记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用目睹耳闻,观察分析得到的第一手材料报道新闻事实发生与变化状貌的文体形式。现场见闻是最能体现、发挥新闻时效性优势的报道样式之一。现场是指新闻现场,它具有三个方面的内涵限定与意义匡范。首先是作者在现场,即新闻事实发生时记者必须是主要新闻事实的目击者、见证人,甚至就是参与者。在现场见闻中,作者必须亲临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进行采访,用记者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鼻子嗅,亲身感受新闻事件发生时的现场实情、气氛。如果记者自己没有亲临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只是靠…  相似文献   

16.
现场观察是新闻采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现场观察,新闻记者能够及时发现有新闻价值的线索,进而撰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笔者主要是对新闻采访中的现场观察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有助于新闻记者正确认识现场观察在新闻采访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提高其现场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说过:“倘若一个国家是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是站在船上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他不计自身的成功荣辱和老板的喜怒盈亏,而是为信任他的人民服务.”另一位美国著名报人约斯特说:“记者必须学会用孩童般的眼光观察世界,他把每件事都看做是新鲜的、各具特点的;同时,他必须用聪明长者的眼光洞察世界,能够区分出有意义的东西和无意义的东西.”这两位报人说的,都是说报人要有新闻敏感.这里所说的新闻敏感,是记者对错综复杂社会现象的分辨、捕捉、认识、判断能力诸种因素的综合反映,是记者的特殊素质.“用眼如锥,用笔如刀”、“记者要有孩童般天真的眼睛,猎狗般敏锐的鼻子”,正是对新闻敏感的最好表述.  相似文献   

18.
我们追踪采访的连续报道《朱总理亲切拥抱无臂青年黄阳光》荣获了广西新闻奖、中国晚报新闻奖、广西残疾人新闻奖。有的同志问我其中奥妙何在,这里谈一些体会。能否找准“新闻眼”关系作品的成败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按照罗丹的观点,就是要用自己的眼睛从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此前,曾经有不少记者采访过黄阳光,有的记者采访后,认为没有什么新闻价值,就搁笔了。也有一家媒体在报纸上刊登了通讯及照片,但没有在社会上产生多大反响。我认真阅读和分析了这篇报道,认为…  相似文献   

19.
在一场成功的新闻直播中,现场记者是这场直播的“眼睛”和“亮点”,一名出色的现场记者,通过鲜活生动的现场报道,对新闻事件展开采访,引导观众的视线和思维,吸引观众不离开、不换频道;相反,一名能力欠佳的现场记者的不到位表现,会让观众失去观看的兴趣。新闻直播活动对现场记者的能力都有哪些基本要求呢?现场记者通过哪些方法来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20.
宋红艳 《新闻窗》2008,(2):63-63
细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视新闻的广度和深度。细节是新闻的“眼睛”,我们记者只有通过这双“眼睛”才能使我们采访到的新闻有内容,有看头,其新闻价值才能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