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鲁迅后期文艺思想的特定角度论述了鲁迅文艺意识形态观的特征。鲁迅一方面批判了文艺的“人性论”、“自由论”和“性灵说”等非意识形态化思潮,从文艺的功利性、阶级性、政治倾向性等方面阐述了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另一方面,又不同于将文艺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庸俗化的文艺观点。鲁迅的文艺意识形态观以较高的逻辑起点和辩证思维,阐述了文艺作为意识形态既反映又反作用于一定政治与经济的能动作用;对中国现代文学所反映的特定的经济政治内涵——中国革命及社会生活有着切合实际的正确理解;高度重视社会心理、国民精神等中介环节和文艺本身的特殊规律。鲁迅文艺意识形态观对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方向,正确把握文艺的意识形态性与文艺特征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周健 《文教资料》2011,(29):82-83
群众文艺实践路径呈现出审美价值和价值功能的多元倾向,群众文艺的泛娱乐化倾向。以及核心价值观的左右摆动问题。在其社会伦理的构建中.儒家文艺伦理思想奠定了群众文艺发展的底蕴.群众文艺的载道伦理命题和大众文艺消费中的伦理需求都是价值取向的有力支点。而在意识形态范畴里,主流意识形态、非主流意识形态及泛意识形态等综合考量着群众文艺实践中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在关于文艺本质的论争中,"审美意识形态"说和"可以有意识形态性的审美的社会意识形式"说的对诘很有代表性。前者对"审美性"和"意识形态性"及两者关系的论述尚欠完备。后者则质疑前者以审美消解意识形态,但其本身游移松动的表述也难免有淡化文艺的意识形态性之嫌。提出"审美性是文学的根本属性",但什么是审美性和怎样认识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仍需深究。应该注意理解马克思意识形态的功能内涵和产生原因的论述,并且进而从人本生态观认识意识形态和审美各自的生态本性及其本源性的相互关系。意识形态的核心是价值观念,文艺不仅因对政治、道德、宗教和哲学等思想意识的反映和表达而获得意识形态性,更为重要的是,文艺审美作为人类重要的生态调节方式,其涵盖并超越真善的审美价值乃是文艺的意识形态性的内在根据。审美的生命和生态的价值比政治性和阶级性等传统观念更为本真和永恒。  相似文献   

4.
电视文艺的价值取向是从外部因素着眼对电视文艺与社会文化,主体需求的关系的考察,这主要体现在价值取向的立场与途径,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的制约和当代文化精神要求几个层面上,电视文艺的价值实现则是从电视文艺价值的内在品质角度,对其价值的多层面和多样性的考察,个体,群体,社会三个层面的统一标志着电视文艺价值的社会化目标追求;审美娱乐,艺术创新,历史积累,文化传承是电视文艺价值的文化建构的意义体现,在价值的多层次中统统筹兼顾,在价值的多样性中融合汇通,是中国当代电视文艺实现价值追求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当前文艺意识形态性问题的讨论应回到马克思恩格斯原典,首先弄清马克思恩格斯在这一问题上是如何论述的,有些什么观点。只有在这个基础上,讨论才有统一的依据和标准。马克思恩格斯在这一问题上的论述有五个要点:文艺属于观念的上层建筑,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经济基础是文艺存在和发展的最终根源,但不是惟一根源;文艺作为意识形态形式还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文艺是一种远离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同属远离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又各有其不同的特点。这五个要点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艺意识形态性理论有待于我们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把握。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批评的三种表现形态——意识形态批评、现实主义批评、艺术生产论批评亦可视为马克思主义批评的三个维度抑或三个视角,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三维一体构成整体系统。意识形态批评着眼于文艺意识形态性在生产方式与社会结构关系的大框架中定位,具有顶层设计的“顶天”意义;现实主义批评立足于文艺与现实生活关系分析,具有从现实出发而又回归现实的“立地”意义;艺术生产论批评回应现代生产方式变革与文艺转型创新需求问题,具有与时俱进的前沿性与前瞻性意义。基于马克思主义批评的三维一体内涵构成所凸显的先进性、革命性、启蒙性、反思性、批判性、超越性精神,可见其现代性内涵特征及意义,亦可见在全球化与现代化语境下的批评现代性建构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系统的发展,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文艺活动中王客体的关系决定了文艺是具有社会功利性的。文艺的社会功利性,从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看,包括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等方面;从文学接受角度看,包括认识、教育、审美、交流四个系列,而以审美为基础。它具有时代性、间接性、不平衡性、可附加性。我们应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社会功利观。那种把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社会功利观与审美功利观割裂开来的做法是十分错误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知识性质从现代到后现代的转变,选择进入课程的课程知识也具有了文化性、境遇性和价值性的社会属性,并且课程知识的选择也是社会意识形态冲突和斗争的过程,体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特性,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在其中有着不同的需求.对课程知识选择进行社会学分析,对我们的课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就是意识形态本性论的文艺观,这是区别于其他文艺理论的标志。但是文艺本身的特性——非观念性和隐喻性决定了其意识形态性的隐蔽。要进行文艺意识形态论研究,就必须对文艺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辩证阐释。  相似文献   

10.
社会思潮是社会心理与意识形态的动态综合,是重要的社会意识现象。深化对社会思潮意识特性的认识,有助于更好地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思潮不是社会意识结构中的一个单独层次,而是在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两个层次上活动着,兼有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成分的特殊意识现象。  相似文献   

11.
解放区文艺奖金制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广泛开展的"征文启事"。"征文启事"体现了苏区开展文艺活动的基本情况和过程,同时也承担着苏区意识形态功能,与解放区的文艺奖金制度有着内在联系。解放区的文艺奖金以延安文艺座谈会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解放区的文艺奖金活动中,活动组织者的政府性、文艺主题内容上的意识形态性、文艺表现形式的群众性和直观性、文艺评选标准上的政治功利性和通俗性,直接形成了四十年代解放区的大众文艺思潮,这种大众文艺思潮成为解放区文艺奖金制度践行的最终导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古典哲学、克学、文学等文化背景中探讨《三国志通俗演义》人物形象塑造的美学价值系统的构成,分析出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导源及其美学价值的取向。最后从接受机制的角度析出《三国通俗演义》人物形象审美价值系统的三个构成层次:哲学意义层次、政治意义层次、道德意义层次。三者是同核异构的价值体系,共同构筑成《三国志通俗演义》人物美──高层社会性价值美的传统特色。为后代文艺发展起“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文艺理论界对文艺意识形态性问题进行过十分引人注目的讨论,彼此观点相左,论争”烈、它涉及到如何正确认识文艺的本质特征,如何一“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等基本问题。;。纳起来,意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认为文艺意识形态性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一个基本观点,不容置疑和动摇,但在如何理解文艺的意识形态性上,又各有差异。另一是认为把文艺与意识形态归于一流,有其“明显的片面性”,或谓存在着“漏洞与理论空隙”,进而主张文艺具有超意识形态性①;或是“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的集合体”②等等。文艺的意…  相似文献   

14.
对文艺、审美与意识形态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都是文艺的本质属性,艺术不等同于意识形态,也不等同于审美."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在实质上削弱了文艺的意识形态性.它所主张的审美与意识形态的整一,其实是以审美"溶解"意识形态,以文艺的审美性取代文艺的意识形态性.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一个真理性与价值性高度统一的科学的思想体系,在其建设过程中,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往往导致意识形态的真理性与价值性的分离,给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带来挫折甚至灾难。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至改革开放之前,“片面强调意识形态的价值性”;改革开放至江泽民“七一”讲话,“强调意识形态的真理性”;江泽民“七一”讲话至今,“意识形态建设走向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剖析每个演变阶段的特征以及这个演变轨迹背后蕴藏的规律,对加强和改进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党的执政理念和资源的现代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吴晓霖 《考试周刊》2014,(62):178-178
本文着眼游戏教学法的实际情况,在分析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价值的基础上,从构建情境、引导学生模拟参与几个方面分析具体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从情感方面去评述文艺的本质、特征,阐述了个人的理解。根据最具体的才是最丰富的原则,认为文艺的本质是社会生活的情感化(情绪化)的形象显现,作为特殊的意识形态,主要是审美的意识形态。最基本的特征是情感。形象、象征是情感得以显现的方式,审美是情感的最高表现。  相似文献   

18.
使用定量的实证研究方法,从元认知、认知和社会情感三个层次上,调查研究部分中国大学生使用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总体情况和一些具体的词汇记忆策略的使用情况,并提出了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价值是客体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有用性,它是为人而存在的。人的价值存在于人与社会的价值关系中,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是社会主义价值,即社会主义的有用性,存在于社会主义与中国社会的价值关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有用性,存在于社会主义价值中,它的基本内容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表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论域内,中国人民的价值与社会主义价值是同一概念。其中,中国人民是价值客体,中国社会是价值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是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质、核心、内涵和意义的基本观点,与社会主义价值观不是同一概念。  相似文献   

20.
论文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文艺研究中的几对关系,分别从现代性和西方性、民族性和开放性以及文艺研究与文化研究等方面的关系进行论述。二是文学理论类型的适用性分析,分别对于西方文论和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价值作了辨析。三是关于文艺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对于问题的意义、问题的真伪和问题的创生性作了初步分析。论者认为,这几个方面并不能概括文艺研究的基本问题,但对这几方面的探讨,有助于把握当前文艺研究的脉络,可能具有更大的理论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