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丽苹是较早以教学法改革而显课名的小学数学教师。1996年曾以“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在北京“全国启发式教学实验经验交流暨学术研讨会”上一举获得一等奖,课案同年10月刊发在《河北教育》上,然而真正让她感受到教育的无穷魅力还是在课改之后。她说:“新课程让我认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数学教育,让我的课堂教学不仅仅停留在技术的层面,更让我在思想层面审视每一个教学细节。”张丽苹不是那种激进的课改实践,她的校长,特级教师张锦川这样评价她的课:“沉稳绵密,平实大气。”[编按]  相似文献   

2.
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关键是要让学生在体育课上感受到快乐。 一、“吸引”是前提 所谓“吸引”,就是增加教学的魅力。罗伯特特拉费斯说过:“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与其它的表演艺术,这是由于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涵养性,一个汉字,就是一幅图,一首诗,一段历史,一个故事。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无穷魅力。识字教学不应该仅仅定位在让学生识记汉字,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喜爱汉字,感受到汉字的文化。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口耳目》一课是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二次识字课。本课要求认识的12个汉字都是象形字,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集“编”、“导”、“演”、“研”、“教”于一身的“说课”形式,正在悄然兴起。说课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要求教师不仅说出“怎么教”,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对于长期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设计出一个“怎么教”的最佳方案已属不易,现要揭示“为什么要这样教”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则更不容易了;而且我们已经习惯了备课和上课,往往把说课变成上课的扼要重复,还有的教师三言二语走过场。那么思想政治课如何进行说课呢?  相似文献   

5.
化学课的小结方法黑龙江省勃利县职业高中马杰李桂清俗话说“编筐斡篓全在收口”,可见结尾工作的重要性。其实我们上课也是如此。一堂好课不但要有一个好的开头,也应该有一个好的结尾。只有好的开头没有好的结尾,那就是人们常说的“虎头蛇尾”不算是一节完整的好课。一...  相似文献   

6.
从“大纲”到“课标”应该说是中国教育改革的一大进步。从中我们也真切地感受到“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体现。然而,在日常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仍然过分地强调“标准化”。  相似文献   

7.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叶澜教授指出:“课不可能是十全十美”,“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细细品读,两位专家的话都道出了相同的观点:课,不可能完美。课,应该留有余地。但审视时下盛行课改之风的语文课,笔者不禁要问一声:教师,你的课为学生敞开“一扇窗”了吗?  相似文献   

8.
杨再隋教授说:“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如何把语文课真正上出“语文味”?语文教师应该抛弃浮华,简单地、扎实地、轻松地教语文,并让学生体会到文本的语言美、意境美、  相似文献   

9.
卢梭说过 :“要使学生喜欢你的课 ,首先必须让学生对你教的课感兴趣 ,教育的艺术就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要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 ,要使学生对你上的课“百‘上’不厌” ,想必这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演”艺术分不开的。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其实就是一个优秀的演员。语言艺术教师 ,“舌耕为业”。教师丰富形象的教学语言 ,是课堂教学的魅力之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果。”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拥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 ,对其教学的内容能准确、形象、灵活地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0.
陆梅 《教学与管理》2001,(11):74-74
近几年来,在广大中小学盛行“说课”这种学科教研活动,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好课题。体育“说课”就是教师在上课之前,把自己的备课过程、构思和教学设计向同事或领导所作的介绍。它比实际上课更节省时间。更能代表一个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教育理论水平。但是,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在“说课”活动中,把“说课”当作是“背课”,或把它当成是一堂理论公开课。因此,笔者对“说课”这一新颖的教研活动形式作了如下探讨,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钱雨 《教师博览》2006,(10):6-7
课前20分钟,我走进了五(四)班的教室。教室的墙壁洁白,阳光正透过明亮的玻璃窗照进来.孩子们用好奇的眼光上下打量着我。我弯腰问站在教室前面的几个孩子:“你们一会儿要上什么课呀?”他们说:“探究课。”“什么是探究课呢?”一个男孩说:“就是查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另一个说:“就是讲一些课外的知识。”我问他们最喜欢什么课,男孩不假思索地说:“电脑课。”女孩则说:“音乐课!”  相似文献   

12.
上课是教师把教学设计面对学生付诸实践,说课是教师把教学设计面对教育工作者进行说明。应该说,提高职业教育服务质量,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关键,说课是教师研训乃至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手段。一般来说,说课要说明一堂课“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教得怎么样”这样几个基本问题。我们认为,教师们在说课的时候往往“怎么教”说得比较多,  相似文献   

13.
一堂数学课,如果只有引人入胜的导入,却没有完美的结尾,就称不上成功的一课.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描凤,重在点睛.”一堂课的总结就有“收口”“点睛”的作用.笔者听了不少小学数学课,十有八九的教师的课堂总结语离不开“学了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千篇一律,显然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笔者根据平日教学实践体会,在这方面做了大量有意义的探索,下面谈几点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14.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叶澜教授指出:“课不可能是十全十美”,“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细细品读,两位专家的话都道出了相同的观点:课,不可能完美。课,应该留有余地。但审视时下盛行课改之风的语文课,笔者不禁要问一声:教师,你的课为学生敞开“一扇窗”了吗?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学》2006,(7):21-21
我觉得首先应该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要评这堂课? 对年轻教师的汇报课,应该是一种“发展性评价”,能促成其进一步发展的点评就是好的点评;对一般的研究课,应该是一种“研究性追问”;能引发思考的点评就是好的点评;对比赛、评职用的课,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形成性评价,点评的目的在于辨明讲课教师处于怎样的一种发展阶段,要力求全面公正。  相似文献   

16.
作文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上课其实也同样如此。一堂英语课,不管前面有多精彩,如果结尾缺少了魅力,怎么说都有点美中不足。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好的课堂结尾可以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产生启迪智慧、画龙点睛的效果,让结尾亮出精彩应该是我们每一个英语教师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们语文教师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即小学阶段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持一种厌烦和无奈的态度:不学吧,语文是基础学科,弃之不得;学吧,课堂缺乏乐趣,枯燥无味。陈旧的观念、落后的教法,使原来魅力无穷的语文在小学生心目中失去了应有的魅力。如何唤起学生对语文的喜爱之情,使他们感受到语文的迷人魅力,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重要课题。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得更清楚: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们共同说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兴趣在学习上具有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玩”是孩子…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参加了全市中学语文教师说课大赛。其中一个青年教师在说自己设计的课时.一番话引起了我的深深思考。他说:“阅读教学,教师应该事先不设置问题,如果事先设置问题,那么学生阅读课文的时候,就会被问题束缚,阅读课文时整篇课文就变成了一个问题;而事先不设置问题,放开让学生自主阅读,那么学生得到的就是一个整体的感受。”多么朴实的话语,富有教学的心得、  相似文献   

19.
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一些观摩课、公开课、研究课中,许多教师不能正确把握新课标的要求,想方设法出奇招,讲究表面形式,把语课上成了“课堂秀”。笔总结语教师“作秀”的现象,大致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0.
黄静 《广西教育》2011,(31):57-58
俗话说得好:“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描凤,神在点睛。”教学也是如此,要注重课堂结尾的设计。作为数学课堂的总导演,教师不仅要设计“凤头式”导课,也要设计“豹尾”式结课。但是,很多老师习惯把小学数学课结成句号,常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我们不能把课结成句号,而应该让结课再次激起学生思维的高潮,达到“课已尽而意未穷”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