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的典当业在抗战之前有三个同业组织,即上海市典当同业公会、上海市押店业同业公会和租界内的押当公所。上海典当同业公会的前身是典业公所,该公所成立于清光绪中叶,设于老北门吴家弄39号。1931年2月典业公所改组为上海市典当业同业公会,仍设于原址,主要负责人是傅佐衡。当时会员有50余家,多为架本[1]在30万余元的大型典当。上海市押店业同业公会,成立于1928年6月,会址设在小南门大街,负责人是翁雨田、许叔航,有会员40余家。押当公所是当时租界内典当业的同业组织,设在上海公共租界文监师路(今塘沽路)902弄6号,负责人是翁…  相似文献   

2.
档案所见1906年上海地区的书局与书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绪十二年(1886年),经著名书坊扫叶山房执事朱槐庐等人倡导,依照苏州书业旧例,上海地区成立了首个书业同业组织——崇德公所,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重组为“上海书业公所”,会员以经营木刻及墨色石印业为主。公所对于协调各会员之间的利益、增强其行业竞争力,乃至推动整个申城出版事业的发展,均曾发挥过十分积极的意义。1906年3月21日,上海书业公所在《申报》首版刊登了一则“紧要广告”,文云:本公所接准商务总会来函,嘱将各同业牌号、经手人大名、台篆以及开设地址、门牌号数、有无德律风,详细查明,分别开单呈报总会,以便汇…  相似文献   

3.
会馆、公所在中国有悠久历史,其萌芽至少在宋代已经出现,明清时期,在一些重要的商业城镇,会馆、公所已相当普遍.美国学者罗威廉把会馆、公所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同乡类,二是同业类,三是同乡兼同业的复合型.20世纪初,这三类会馆、公所沿着两个不同方向,即新型同乡和同业组织演变.同乡类会馆、公所被同乡会代替,同业及同乡兼同业的复合型团体为同业公会取代.同乡会与同业公会不仅与传统会馆、公所的职能不同,从制度层面比较,也有根本差别,这种差别蕴涵丰富的时代信息,是20世纪初中国正在经历的巨大而深刻的变革的折射和反映.本文以会馆、公所到同业公会的制度变迁为考察重点,同时对政府与同业组织现代化的关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交易所概况旧上海的交易所自19世纪中叶开埠后,随着外国资本的侵入和晚清洋务运动后新式企业的兴起,始露萌芽,如上海平准股票公司、上海股票商业公会和纱业竞智团等已初显交易所的雏形。但真正意义上的交易所成立则较迟,而且由于外国资本倚仗不平等条约所赋予的特权地位而在经济上所起的喧宾夺主的消极作用,最初设立的交易所是由外商创办的。1905年,经香港政府核准给照,英商经营的上海众业公所(TheShanghai Stock Exchange)宣告成立,开上海交易所之先河。之后的1918年,日本商人也利用特权,在上海设立“上海取引所”,从事证券、…  相似文献   

5.
一、工商团体概况凭籍宋元以降逐渐兴盛起来的商业和手工业,上海在明清时期已成‘’东南都会”,1842年开埠以后,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工商百业随之发达.遂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就目前所知,至少在清初,上海就有会馆公所出现。这些会馆公所,有些是地线性的,有些是业缘性的。业缘性者固然是一种行会,成为后来同业公会的前身;地缘性的,由于主要成份也是商人,视为同一地区的商人团体也未尝不可,后来逐渐向同乡会方向演变。通常,人们认为顺治年间创立的关山东公所是上海最早建立的会馆公所,由此可知在广东、浙江商人相继在上…  相似文献   

6.
1949年前上海成立有进出口业同业公会,解放后改为国际贸易业同业公会筹备会,1950年1月20日正或成立。名为“国际贸业公会”。包括旧上海时代的进出口高业同业公会、植物油输出业同业工会、茶输出业同业公会、植物油输出业同业工会、茶输出业同业工会、草帽输出业同业公会、皮毛油骨商业同业公会、羊毛生皮商业同业公会、纱布输出业联谊会、猪鬃输出业联谊会待。本辑史料辑自1951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对该业现状的调查统计资料。兹予公布,以为起济史研究之参考。是由上海市档案馆张辰、王慧青选编整理的。小标题经选编者重析编排。一、企业规…  相似文献   

7.
行业协会的前身是同业公会或同业公所,是由相同或相关行业的工商业企业为谋求和维护共同利益而组成的同业组织。在我国,同业组织最早出现在商品经济和市场较为发达的唐宋时期;清末,药材、典当、酱园槽坊、绸缎、夏布、面筋、丝线、茶食等同业较多、资力较厚的行业先后成立起同业公会组织。到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后将各类工商业同业团体改组为同业公会。随着民族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同业公会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浴室业、茶叶业、糕团业、照相业、茧业、丝吐业、粮食业、糠麸业、布厂业、米号业、盐商业、白铁业、玻璃五金业、汽车业、…  相似文献   

8.
苏州享有丝绸之府的美誉,丝绸产业十分发达,行业分工细致,先后成立云锦公所、霞章公所、丝业公所、丝边公所等行业组织.传统的纱缎庄均是商界实力人士开办,专办丝经及组织纱缎产品的生产(发给机工织造)、销售,其行业组织叫云锦公所.那些无力自备丝经,而是向缎庄领取丝经,承揽织造,甚至不能向缎庄揽活,只能佣织“计工受值者”,即进行生产的机户们也成立了行业组织——霞章公所.除此之外,在苏州丝绸界还有一个叫“现卖机业”的行当,介于两者之间,又不同于上述两个行业,准确地说是包揽了两个行业的活,他们既组织生产者,又是产品经销商,通俗地说是自产自销,属于小本经营.在公会、公所纷纷成立的年代,他们希望成立自己的组织——文锦公所,目的为“维持同业,以图永久”.  相似文献   

9.
~~同业公会是由相同或相关行业的工商业企业为谋求和维护共同利益而自发组成的地方性的工商业行业组织,民间性、共利性自律性为其基本特征。其主要职能是:研究行业的生产改良和发展事项;协助进行同业之间原材料、技术的合作事项;规范行业行为,维护、增进同业之共同利益;调处同业纠纷和劳资纠纷等。我国工商业行业组织最早出现于商品经济和市场较为活跃的唐宋时期。到了明清,工商业行业组织大多以会馆公所的名目出现。据《无锡市志》记载,晚清同治三年(1864年),无锡生面饼业成立同业公会;同治八年(1869年),无锡面饭业…  相似文献   

10.
同业公会的历史可追溯至传统的会馆、公所等行会组织。步入20世纪后,曾经作为上海等重要沿江城市经济活动的“宠儿”的同业会馆、公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法国一位研究近代中国经济问题的资深学者曾指出,传统的同业组织并没有提供一条通向近代辛迪加的道路。当时一种更新的经济组合体制正被工商界的精英们所期待着。这种经济组合体制可为实现更为广泛的目标提供一个组织基础。于是,与近代化相适应的新型工商业团体——同业公会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