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语言要富有节奏感 即在教学进程中,由教师内心情感而引起口头语言快慢、强弱、断续有致的变化,语气语调的刚柔、抑扬有机的结合。其语速应快慢适中,语调要高低有别,节奏要板眼分明,做到快而清晰,慢而紧凑,疏密相间,张弛适宜。教师语言的节奏感还体现在目标处理时,比如在讲授重点和深奥之处应放慢语速、增强音量,在一些内容容易理解之处,可加快语速。  相似文献   

2.
主要分析目前导游员在讲解过程中存在的语言技巧运用问题,在语意确定、语音规范、书面语与口语的转化以及吐字方法、语速控制和节奏把握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尤其在讲解的重音、停连、语调和节奏的整体运用等方面做了详细论述,对导游员培养语言技能、提升讲解品质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是人们交流思想和情感的主要工具。教学语言是教师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它涉及语言的语音、语调、语速和节奏等方面。教师教学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得体、力求艺术性,甚至借鉴和学习各种语言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以使教学信息传递能够达到最佳效果,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南通童子戏的典型说唱剧本《十三部半巫书》为主要语料,看出南通童子戏语言停延以七字、十字等言语音链占绝大多数,且各有其固定的停延模式,念白停延与口语停延一致,多强调停延;其语言停延尤其是延连,受唱腔变化的直接影响,平腔延连接近一般语速;悲腔延连较缓慢,且句末延长时值大于句中衬字延长。  相似文献   

5.
语音修辞就是自觉地利用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这个要素,通过词语的选择、句式的调整、音节的配合等手段,使语言通畅顺口,节奏分明,音韵和谐,富于音乐美,从而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教学中的语音修辞表现为以下方面:韵律:和谐自然、悦耳动听;节奏:疏密相间、快慢适宜;音节:匀称均衡、严密工整;语调:抑扬顿挫、高低起伏。  相似文献   

6.
孙加军 《文教资料》2005,(32):104-105
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必须要把握好课堂节奏.这是有心理学、信息论和教育学等理论依据的.如何形成良好的语文课堂节奏呢?本文从语言节奏、内容节奏、方法节奏和过程节奏等方面来加以探讨,力求使语文课堂教学能够疏密相间、快慢结合、舒卷有致、动静相生、张弛有度,从而较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改变语文教学长期以来的高负担、低效益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教学的全过程实际上是一场系统工程,而每一堂课则是系统工程中一个小工程。正是如期地、高质量地完成小工程,才有可能如期地、高质量完成系统工程。也就是说,欲达到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完成总的教学目的,只有通过一堂课一堂课地去逐步实现,这样的话,把握课堂的节奏,便显得十分重要。教学节奏由教学语言、教学内容、教学时间这三方面的节奏组成。 (一)教学语言的节奏:讲课要使用语言,把握好语言的节奏感,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语文课在激发学生情感、拓宽学生思路、培养想象能力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声情并茂、妙趣横生、娓娓动听,有节奏感。教师语言的节奏主要表现在语脉、语速和语调三个方面。语脉一主要指教学语言要通达流畅,舒展自如。而有的教师讲起课来常常是两眼老盯着教案,讲完一个  相似文献   

8.
略说教学语调的运用□辽宁朝阳市第二师范学校贾兴华于素珍语调是由音量的轻重强弱、音调的抑扬顿挫、节奏的起伏快慢、语速的停顿连续构成的一种调式。它直接作用于口语效果,制约着口语行为。教师的教学语调是一种有别于其他任何交际语言的独特的符号系统,它表现着细腻...  相似文献   

9.
朗读中的节奏,目前尚无统一定论,但作为事物有规律运动的一种现象,节奏不仅在于音乐中,也在于朗读中,它的成因,离不开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回环往复是节奏在声音形式上的表现。把握文章的节奏,要研究文章和基调的关系,注重朗读中的松紧状态、抑扬处理、快慢语速等。朗读的节奏,不能单一去把握,而应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规律的感受和传递的实践性活动,它同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有起伏、高低、强弱、快慢、急缓、张驰之分,这就是课堂教学的节奏.课堂教学要讲究节奏美,犹如音乐创作中需要以节奏的形式来体现美感一样.语文教学中的课堂节奏与教师对教材安排、组织教学的进程以及教师自身的授课语言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仅就这些因素,谈谈语文教学中的课堂节奏.  相似文献   

11.
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而调整好课堂教学节奏,能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教学语言、教学方式、板书设计和内容安排等方式来调控课堂教学节奏,做到快慢交替、动静结合、疏密相间,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讲究节奏美。因此,教师的讲解,提问的设置,情景的创设,内容的安排,节奏的快慢等都要把握好节奏,恰当而有度的教学设计将使教学达到前所未有的效果。这就要求不但要做到教学样式多样化,而且要对多种教学样式进行合理组合。如果教法单一,惯性产生惰性,从而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动静不调,学生失去新的刺激点或刺激点过多而产生不了新的兴奋,都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如果快慢失调,学生紧  相似文献   

13.
1 教师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工具,除了要表达准确,符合科学性外,还要有艺术性,要把感情带进课堂,做到言情并茂。教师讲课语言、声音、动作、表情要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教师对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叙述时,要恰当运用语音的高低强弱,语速的快慢、发音的长短、丰富的动作表情,使物理课具有强烈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14.
轻声、上声变调、儿化是泰国学生学习汉语语流音变的高难度项目,句调、语速、停延则是语调学习的难点,中高年级学生的语音偏误也主要集中在声调调值、轻声、上声变调、儿化、句调、语速、停延等方面。泰国汉语语音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语音项目难度等级和语音偏误,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将音素教学和语流教学相结合,使语流教学灵活地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并重视句调、语速、停延等语调教学。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也是一门艺术.要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有趣,韵味无穷,讲究韵律艺术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极好的旋律中教学,就会变呆板为生动;变苦燥为乐趣.巧妙地运用韵律,能把语文教学同大自然韵律结合起来.语音的高低、轻重,语速的快慢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要讲究轻重缓急、张弛有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能提高学习兴趣.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要想上好语文讯就应该考虑内容的疏密、节奏的缓急、语气的顿挫、声调的高低长短变化等等因素.  相似文献   

16.
教学语言的节奏是教学语言快与慢、行与止、抑与扬的变化。疾徐有度、快慢适宜、张弛交错、跌宕起伏的语言节奏能优化教学艺术,增强教学美感,并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各环节语言节奏的设计和调控,是成功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小语教学的重点。现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这四种能力。听主要是指学生对于语言接受的能力。培养听的能力,应力求让学生不仅善于捕捉语音,理解语义,辨别是非,也要善于理顺语脉,归纳要点。因此,教师在D语表达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正误、音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语义的对错,以保证D语表达准确、规范。说指学生的D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做到发音标准,句式规范,遣词准确,语句洗炼,杜绝一切影响表达效果的D头掸。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示范朗读,进行演说,并做到绘声绘色,感情充沛,节…  相似文献   

18.
语速是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学习的一个因素。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汉语教学时语速应该是多少,各个阶段的语速是多少,这是值得探析的。为适应现在语速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汉语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语速和录音材料语速要作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达到顺利进行语言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副语言是语言学术语,它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副语言”,又称说话的声音,指有声现象,一般是指说话的语音、语调、语速、语气等。比如语音低沉、稳健或激昂、高亢等,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语气的轻重等,它们伴随着语言来表达信息的真正含义;广义的“副语言”指无声而有形的现象,即与话语同时或单独使用的面部表情、手势、眼神等,  相似文献   

20.
中职校的课堂教学节奏是影响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注重中职校课堂教学的节奏调控,能有机地将教学内容、教学节奏和学生的情感统一起来,使各教学环节长短得当,快慢相宜、疏密有致,从而让学生在富有变化的课堂上轻松提高学习效益。教师可根据课堂实际,依据统一和变化、动静相宜、快慢交替、宽严相济、视听搭配的原则,从课堂的整体教学节奏入手,抓住教学语言组织、教学方法变换、教学内容调整和学情变化等要素,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适时调整教学节奏,使课堂教学更具魅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