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概念教学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抽象出某一类对象或事件的共同本质特征。因此,在概念引入时,教师要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许多有一定联系的材料中逐步建立起事物的一般表象,为形成概念奠定基础。其一,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数学概念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  相似文献   

2.
所谓数学概念的形成,是指学生依据直接经验,从大量的具体例子出发,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形成表象,并对表象进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抽取出一类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初级概念,并把概念的本质属性推广应用到同类事物中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事例一表象一概念一应用”。因为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学具操作在抽象数学概念的形成中起着很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3.
所谓数学概念形成,是指学生依据直接经验,从大量的具体例子出发,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形成表象,并对表象进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抽取出一类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初级概念,并把概念的本质属性推广应用到同类事物中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事例→表象→概念→应用”。  相似文献   

4.
概念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发现事物规律,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概念。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未成熟,造成对事物的感知停留在表象中,缺乏生活经验,在问题的发现上,存有障碍。这就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条件,和自主探究的机会,在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提高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5.
一、数学概念因有效的演绎而建构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重要阶段,因此,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大多是以"概念形成"为主要方式.而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要经过"直观感知→建立表象→抽象本质属性"的过程,所以有效的数学概念建构过程必须实现直观感知与数学抽象的深度结合.  相似文献   

6.
概念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发现事物规律,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概念.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未成熟,造成对事物的感知停留在表象中,缺乏生活经验,在问题的发现上,存有障碍.这就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条件,和自主探究的机会,在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提高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数学概念极为抽象,小学生要想对数学概念进行准确掌握,必须在复杂的学习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主动性。要想小学生对数学概念形成清晰明确的认知,首要条件便是向他们提供与数学概念拥有一定共性的事物。因此,在概念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向小学生展示"直观"材料,通过操作或是演示的方式,将数学概念具象化,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数学概念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对其进行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特点,因此动手操作在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过程中有很重要的支撑作用。学生概念形成的流程为:“事例→表象→概念→应用”,数学教师相对应地要从“感知”、“理解”、“应用”三个阶段为学生搭好动手操作的“支撑点”,让学生在操作中“建立表象”、在操作中“感悟内涵”、在操作中“拓展升华”,进而深刻地掌握数学概念。  相似文献   

9.
正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不管接触哪一个知识点,都需要先从概念的学习开始。数学概念是形成数学体系的基础,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概念是反映事物的客观事实与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同时概念也是数学知识当中最为基础的知识,只有加强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进行四则运算,解答应用题,建立空间观念,形成基本技能等,都离不开数学概念。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应按照儿童认识规津进行,既要重视学生记忆概念的表述,又要重视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为了让学生在参与中形成和掌握概念,教学时应抓好以下四个重要环节:一、充分提供感知与形成概念的有关材料,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在概念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对事物的个别属性以及它们的联系在头脑中有一初步反映,在感知的基础上,建立起某一事物的感性形象(表象),这是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的基础。因此,进行概念教学时,采用教具演示,…  相似文献   

11.
所谓数学概念形成,是指学生依据直接经验,从大量的具体例子出发,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形成表象,并对表象进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抽取出一类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初级概念,并把概念的本质属性推广应用到同类事物中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事例→表象→概念→应用".  相似文献   

12.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就使用小学数学学具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所起的作用谈几点看法。一、使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  相似文献   

13.
王群 《新教师》2019,(8):76-77,79
APOS理论是一种建构主义个体学习理论,有学者认为,学生学习数学概念要进行心理建构,此建构过程需经历操作或活动(Action)—过程(Process)—对象(Object)—图式(Schema)等四个阶段.以"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为例,经历操作或活动阶段,从游戏情境出发,引导学生关注"用字母表示数"的现实模型,经历提问、操作、计算等活动,从而初步感知概念的本质属性,建立概念表象;过程阶段,运用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帮助学生逐步抽象出概念本质;对象阶段,通过简写字母式,将概念逐步压缩为一种心理程序,从而进行符号间的高阶运算;图式阶段,引导学生思考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必要的模型,将概念内化.  相似文献   

14.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事物的一般和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数学概念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小学生在小学阶段要掌握的数学概念是很多的。但不少教师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往往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对于概念难点处的教学没能有效处  相似文献   

15.
正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往往有学生对计算公式背得滚瓜烂熟,但却对概念的本质属性一无所知,究其原因在于其知识形成过程中表象与符号的连接出现了断层,概念教学流于表面,肤浅粗略。笔者认为,概念教学的重点,是要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这一过程,拓展数学思维,实现具体到抽象的过渡。现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片断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及反思。一、有效探究,初步感知概念概念的本质是抽象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存在着理解难  相似文献   

16.
表象与概念密不可分,学生对事物的表象越丰富,就越能沟通具体事物、图形与数学符号之间的联系,对概念的理解越容易。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呢?下面就结合教研实践,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正>1.加强概念数学现在,很多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兴趣,认为数学特别难学。其实只要认真分析,就不难发现,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一些数学概念没有搞清楚,没有理解掌握好。因此,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形成概念,正确地掌握和运用概念是极其重要的。1.1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数学概念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和生活的局限,其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认识一个事物、理解一个道理,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18.
正概念是连接数学与生活的桥梁。数学课堂教学的历程,其实也就是"概念形成"的过程。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年龄小,知识背景窄,生活经验欠缺,抽象思维能力不足,所以概念理解确实不能很清晰。因此,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一定要以孩子为本,要顺从孩子,才能激发孩子的创新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一、用形象直观导入,提倡趣味性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囿于生活积累、客观知识的欠缺,对于概念很难形成清晰的表象。要让孩子们  相似文献   

19.
大数学家欧拉指出:数学这门科学需要观察,也需要实验.数学教学应当实施“数学化”、“再创造”过程,即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沿着数学发现的活动轨迹,从生活(生产)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问题到抽象理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而数学实验恰恰是沟通具体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桥梁.正如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的:“儿童掌握数学概念和运算过程,是从直观感知过渡到表象,再过渡到抽象的过程.实现这一过渡,表象是关键.”加强实验教学,是建立表象的基本手段.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手段,从直观、想象到发现、猜想,然后给出验证及证明,从而使学生亲历数学建构过程,逐步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式、方法,是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完善学生认知结构,培养学生形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即“做数学”的现代数学学习观,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促使其全面认识数学两个侧面的重要途径,并可通过数学实验教学进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科学精神.数学实验教学可有效地摈弃以往教学中过分强调形式化的逻辑推导和形式化的结果及对数学发现过程的展示和数学直观性背景注意较少的弊端,...  相似文献   

20.
正小学生建立数学概念是按"感知——表象——概念——应用"的认知顺序进行的。其中,表象具有直观形象性和初步概括性的双重特性,是感性经验抽象为理性概念的桥梁。当前,数学教材较多关注数学感知的组织与数学概念的揭示,而略去了数学表象的提示,不少教师据此淡化甚至排斥表象教学,导致表象经验缺失,数学思维活动不流畅甚至断层等,这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建构。如何强化数学表象教学,有效搭建认知桥梁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四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