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城市建筑文化建设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城市发展中对历史文化的破坏导致城市建筑文化的严重缺失;二是盲目地模仿使城市失去个性。为此必须采取具体对策搞好建筑文化建设,促进城市文化发展:树立文化意识,培养文化自觉;以富有文化理念的城市设计引领建筑设计;高度重视对城市古建筑的保护;对现有“乏文化”建筑进行“文化化”改造;新建建筑要注意体现民族性和地域性;重视单体建筑与周边环境的互补与协调;处理好保护继承与开发创新的关系;科学规划城市建筑文化识别系统——标志性建筑。  相似文献   

2.
建筑是城市的记忆,记录了城市的发展和沧桑。东北地区旧工业建筑承载了城市历史的发展,怎样对旧工业建筑进行低碳改造、利用和再生,成为一种潮流。试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旧建筑再生设计提出一些尝试性建议,让旧建筑既能发挥新功能,又能留住城市发展的印记。  相似文献   

3.
古建筑不仅能反映城市的风俗习惯和地域特点,也是一座城市历史发展的活化石。在当今南宁城市建筑设计中如何持续发展古建筑文化,对体现城市文化底蕴和特色具有积极意义。在保护开发古建筑过程中,应寻求多种渠道管理和开发,做到"整旧如旧",使建筑焕发新的活力,同时完善相关法令,强化古建筑区域的建筑文化内涵的统一,并建立有地方民族特点的城市面貌。  相似文献   

4.
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工业建筑再利用这一范式正为国内大多数学者认识并接受,并在国内有诸多实践,有一些已经成为国内旧工业建筑再利用领域的研究范例,并在其他城市或地区被模仿、复制.国内的旧工业建筑再利用改造,大多为民间性质的文化园地,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是极少有政府参与,这是国内旧工业建筑再利用与西方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最大区别之处,也是国内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将对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回顾,并对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在当今中国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症结,并简略对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在中国未来的发展走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重庆是在古代江州城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巴文化是重庆城市文化的重要源头,构成了重庆城市文化重要的人文传统。基于地貌特征形成的“江-山”文化是重庆城市文化的自然传统。重庆城市文化在几千年的变迁过程中,逐步完成了传统与更新、古老与现代的交替,实现了从旧到新的涅榘和更生。在这一转换过程中,移民活动和近代化是重庆城市文化从传统向现代巨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历史悠久。地处中原,保留着丰富的有着重要历史、经济、审美等价值的工业旧厂区。在城市化的浪潮中,应该遵循尊重、匹配、共生的设计原则,探索工业旧厂区景观化改造和再利用的模式:文化博览中心模式、居住建筑模式、创意园区模式、城市开放空间模式等,从而实现工业旧厂区的有效保护与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茅盾的小说创作对中国传统旧文化——现代化文化过渡时期的民族心态进行了真实的摄录和深刻的展现。其代表作《子夜》中吴荪甫的文化心态,就典型地反映了二、三十年代处于“多样化、开放型的文化”——上海的民族资本家乃至觉醒了的一代人在旧传统文化向现代化文化过渡过程中的某些普遍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8.
唐宏轩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4):14-15,21
在城市发展中,商业建筑是创造现代化和人性化城市的重要角色。商业建筑在满足城市对商业建筑的要求时,也应注重城市自然环境景观和历史文脉的问题。通过旧建筑的商业化再利用,使现代商业建筑与历史文脉相结合,并成为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多元化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中的城市景观,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建筑设计应以所在环境的文化特性研究为基础。而所谓“设计”,就是在环境的空间组织中表现这种特性.并以人与环境的互动因素予以修正,使建筑获得文化上的认同。建筑设计是一种具有文化针对性和适应性的研究工作.而非恣意发挥的艺术创作。建筑的“文化特性”多与当今时代所无法回避的传统文化及其传承相关。文化的优劣,不应简单地以进步或落后来区分,传统的文化特性应当受到尊重,并应顺其自然地演变,而不宜人为地加以阻断,鲁莽地消除文化差异。即使文化由旧变新是必要的,也要考虑有一个渐变的适应过程,特别要防止局部突变带来整体上的失序、断裂和解体。不当的建筑设计往往会促成这样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建筑是筋骨,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只有外延发展与内涵发展并重,既具有规模发展又具有文化内涵的城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城市.但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文化的涵养却没有受到应有重视,导致区域差异性丧失,形态多样性匮乏,文化积淀和文化内涵弱化,历史传统和个性特色消退,城市面貌竞相趋同等问题.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研判,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产业结构大框架不断调整改变,现代城市中空间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城在发展,旧城被遗弃,通过对废旧工厂的再设计和创新,给于它新的生命力是现在艺术家与设计师不断挑战的自我追求,赋予旧工业建筑新的生命.合理地改造和利用废旧工厂,才能使建筑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并适应不断变化的城市需求.本文主要讨论原有厂区功能改造提升大方向,根据地理位置优势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旧厂区改造的原则,理论与方法.保护城市中的旧工厂的同时发展旧工厂.  相似文献   

12.
我们幼儿园地处潮汕地区,人杰地灵,传统文化的底蕴深厚,其中旧民居建筑更具独特魅力,如“四点金”、“下山虎”、“围寨”、“双背剑”等建筑特色浓缩着潮汕民俗文化的精髓。如何利用这些旧民居建筑特色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使潮汕优秀传统文化能得以延伸和发展,同时也能培养幼儿不断完善、不断超越的精神?下面谈一谈我们借  相似文献   

13.
刘娜 《华章》2011,(2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文化现代化是实现社会整体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处理好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问题有利于我国文化的发展,反之则阻碍文化发展.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是必然之选择.  相似文献   

14.
近代"民族形式"建筑思潮在福建的传播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中西建筑文化融合发展的趋势下,从早期西方教会学校“中国化”建筑到后来的“中国固有式”建筑创作,“民族形式”建筑思潮都在近代福建有较大传播与影响,并逐渐发生一些地域化的发展。其中,嘉庚建筑结合了地域特点融合外来建筑文化,自主地、自觉地进行文化创新,对于当前地域性建筑创作仍然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积极稳妥地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加速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 1世纪中叶 ,我国将要实现中等发达水平的现代化。城市化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 ,尤其是工业化发展的普遍规律。西方第一批率先实现现代化的一些国家走的是“先集聚后分散”“先发展后治理”的“大城市化道路”。吸取西方城市化的经验教训 ,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 ,我们不能重蹈西方国家的覆辙。积极稳妥地发展农村小城镇 ,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 ,变农村社区为城镇社区 ,走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是实现我国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一、设计意图美丽的花城——广州正以现代化的发展速度走在改革的前列。近年来,从实现“一年一小变”到实现“三年一中变”的过程中,广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广州的建设如日中天,而广州更获得“国际花园城市”的称号。让幼儿在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城市环境的基础上,能够清楚地选择自己喜爱的景点描述广州,  相似文献   

17.
城市文化与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化之所以能够成为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 ,不仅由于城市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而且因为城市化能够产生日新月异的城市文化。现代城市文化是具有现代人格的人创造的文化 ,是现代人生产活动和生活的文化体现 ,它集中和鲜明地代表了现代化的文化特征。积极发展城市文化 ,既是最重要、最可靠的基础设施投资 ,又可以切实地推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文化现代化是一个文化发展潜力、文化保障、文化影响、文化创新实力的综合系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立足我国城市发展的现状,构建了城市文化现代化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率先实现文化现代化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9.
价值观是现代化的核心,也是传统文化的核心。现代化与传统文化是两种不同的价值体系,但二者有融合的部分,即“契合带”。正是这一“契合带”的存在,决定了现代化必须建构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也决定了现代化必然扬弃传统文化,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发展出更新的价值观。“契合带”的理论从根本上找到了“全盘西化”和国粹主义等理论误区的根源。价值重建也正因为“契合带”的存在、才能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从传统文化向现代化的过渡,在价值重建过程中,保持开放心态,把握好两种价值观的共合度,对现代化的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孰先孰后?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旧唯物论强调的是环境、社会、外因的决定性支配和控制作用,认为实现了教育的现代化,则人的现代化教育也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再突破了旧唯物论的机械决定论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