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古来学界多有以李斯为法家者。但考诸史实,不管是其学术源流,还是其政治表现,李斯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儒学色彩。见利忘义的性格特点,导致他在为政过程中犯下了种种错误。秦朝的残暴政策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不能从表面上据此而将李斯归人法家。  相似文献   

2.
法家思想讲究法治,重视法律在政治与社会中的作用。法家关于法的概念概括了封建法律的外部特征,是法家法治学说的前提与基础,法家的法治观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对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秦朝的暴政包括重赋、重役、重刑.法家主张重赋、重役、重刑与否,是秦朝暴政是否和法家思想相关的重要判断依据.法家总体上是反对重赋和重役的,因此法家思想不应对秦朝的重赋、重役政策负责.法家的“重刑轻罪”思想是秦朝实行重刑因素之一,而非全部因素.因此,法家思想应对秦朝的重刑政策负责,但不应承担全部责任.法家思想既具有反重赋、反重役的反暴政因素,也具有重刑轻罪的暴政因素,具有复杂的两面性.秦朝的暴政是与统治者的冷酷个性、骄傲自大、骄奢淫逸、信奉五德之说、为争权夺利而不择手段以及采用法家的重刑之说等因素有关,仅仅把它归结为受法家思想的影响难免失之于简单化和片面化.  相似文献   

4.
从慎到的“人莫不自为”的人性出发,阐述了其“权重位尊”的势论、“君逸乐而臣任劳”的术论和非圣贤等思想,揭示了慎到是从李悝、商鞅、申不害到韩非的承上启下的法家重要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5.
从身心关系视角对荀子与法家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更深层的辨析,指出法家思想对苟子最深刻的影响在于对人的肉身维度的应有重视,而苟子与法家之间的根本区别也恰恰蕴涵于这一内在联系的背后:与法家的单面之“人”截然不同,荀子的“人性”概念其实具有情欲之性与“心一胜”双重维度:法家旨在通过扣押和绑架人的肉身而驱迫、役使臣民,为君主所用,而荀子思想的主流则是主张以礼义来保障和促进人的自然本性的合理实现,进而实现人性的升华。文章的结论是,荀子通过借鉴法家而形成的新的身心观,不仅确立起人的肉身维度的相对独立性,而且将人阐释为身心、灵肉双重维度的具有内在张力的矛盾统一体,这既是对人的认识的深化,也对孟子理路具有一定的纠偏作用,因而对于儒家文化及人的健全发展无疑更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先秦法家各代表均从“趋利避害”或“自为”角度对人性问题进行了阐述,由此主张以严厉的教育来规范人的行为,使其心理发展观蒙上了极浓的功利色彩。比较而言,法家人性论的心理学意义不如儒家明显,但仍能提供一些经验或教训,给人以思考。  相似文献   

7.
管理学视野的先秦法家治道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秦法家的治道思想以法家价值论、人性论、历史论、知识论为基石 ,构成了法家管理思想的哲学观 ;法家治道以道为本 ,以国之治强为目标 ,以法为行为标准 ,以势为运行力量 ,以术为操控方法 ,法、势、术结合 ,构成了法家思想的管理观 ,即包括管理的本质观、目标观、行为观、组织观、控制观 ,以此构建了管理型法家的治道模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史教材在讲述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时,“文化方面。……第三,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教材对此没有做详细解释,同学们误认为,“以法为教”就是用法家思想作为教学内容,其实这是片面错误的理解。“以法为教”,主要是规定了学校教学的内容,秦朝以国家组织取代教育机构,只许官府办学,严禁私学,学校教育的内容以政策法令代替文化教育,宣传解释政府的法令政策。因此,这里的“法”是指秦朝的政策法令而不是法家思想。“以法为教”是严重违背教育发展规律的,它造成深厚的社会积怨,成为秦朝速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怎样理解秦朝的“以…  相似文献   

9.
《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说难》。作者韩非是战国末期韩国的公子,约生于公元前280年,卒于233年。他和李斯都是荀卿的学生,李斯自认为学问不及韩非。韩非口吃,不善于口头谈吐,而善于书面著述。他继承了荀子讲究“刑”的思想,又杂采了老子的“术”、商鞅的“法”、申不害的“形名”,成为先秦一位集法家之大成的思想家。他的政治主张受到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秦始皇的赞赏,入秦后,由于李斯、姚贾的嫉妒下狱身亡。  相似文献   

10.
秦朝李斯是一个历史上争议颇多的人物,或称之为“干实事的人”,是“千古一相”,或视之为利欲熏心的小人,对其嗤之以鼻;他也曾位极人臣、风光无限,但最终却身首异处、殃及三族,以悲剧而收场。透过其人生轨迹对李斯的功过是非,导致其人生悲喜的主要原因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李斯是秦代的风云人物.在统一六国和创建秦朝的历史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他的荣辱进退与秦王朝盛衰兴亡有着紧密的联系。李斯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但最终又以悲惨的结局收场。该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李斯的悲剧人生.总结历史教训,并以此管见知识分子在政治舞台上的命运轨迹。  相似文献   

12.
秦都成阳可区分为秦国都城成阳、秦朝都城成阳和包括内史部分地区的“大成阳”三个地理范围,秦都成阳人口也可分为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实际人口三个人口范畴。将这两结合起来考察,得知秦国都城成阳的实际人口约25万,秦朝都城成阳实际人口的峰值为65万,“大成阳”实际人口的峰值为140万。  相似文献   

13.
商鞅变法是秦国历史上重要的事件,对于秦国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为历来史家所重视.然而商鞅变法对秦国礼制发展的影响,史学界一直恪守商鞅变法摒弃秦礼的观点.本文试从文献和考古发掘资料来论证商鞅变法对秦国乃至秦朝礼制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秦良玉“平台赐诗”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崇祯帝平台赐诗,是对秦良玉爱国热情的最高嘉奖。诗凡四章,七言绝句,文献记载颇有出入。“平台赐诗”把秦良玉的爱国情怀推向了最高峰,使她始终忠于明朝,以抗清为己任,表现出顽强的民族气节。  相似文献   

15.
咸阳塔儿坡秦墓墓主身份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儿坡秦人墓地形成时间与秦孝公迁都咸阳及秦人在咸阳的统治时间相吻合。从秦国人口迁徙的历史记载与该墓地的规模、墓葬形制、葬式、葬俗、出土器物及同任家咀秦墓地进行比较分析,塔儿坡墓地的墓主应是秦孝公迁都咸阳后的外来平民。  相似文献   

16.
江苏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是我国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它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作为无锡秦氏的家族产业,秦氏几百年的兴盛得以使寄畅园具备了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康乾时期秦氏达到鼎盛阶段,寄畅园也在这一时期奠定了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地位。康、乾两帝每下江南必到寄畅园,乾隆帝还在北京仿寄畅园在清漪园(颐和园)内建造了惠山园即今天的谐趣园。  相似文献   

17.
西周衰败之后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而秦国实现统一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秦穆公而下的几代国君注重人才 ,贤能之士的才能得以发挥。用贤任能是秦国对古代人才文明的继承和发扬 ,从而绵延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我们应积极借鉴这一宝贵的历史经验 ,善于发现人才 ,尊重人才 ,任用贤能。  相似文献   

18.
秦骑兵骁勇善战,但斩杀项羽的五壮侯并非皆为秦人;二号铜马车的原型车不是“天子驾六”车和始皇御车;运载始皇棺木的也不是二号铜马车的原型车,而是另一种较大的辒辌车。  相似文献   

19.
秦汉之际,是中华文明发展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先秦群雄争霸,与之相应,在文化精神领域则是百家争鸣.随着秦的统一,政治上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文化精神的统一也就势在必行,作为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的文学,在主题上也必然随着这一变化而变化.在这一变化中,汉初有两个人物起了重要作用,他们就是陆贾和贾谊,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分析,他们论述了儒、道思想的切实可行性,为董仲舒"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开了先河,也为中华文化精神特质的形成,作了缜密的选择取舍,在此后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学流变过程中,儒道精神一直是贯穿众多作家创作始终的母题.  相似文献   

20.
儒学除了其系统的宇宙观之外,其独特的人性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先秦诸子谈论人性,都比较简单。到了汉代,学者们研究人性开始复杂,通过对人性的求真、求善、求美的研究,进而研究“古今之变,”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史,研究其“成败兴坏之理(”《汉书.司马迁传)》。到了魏晋玄学时,人性论却为之一变,但是如果我们做进一步的分析,就不难发现,玄学与儒学的人性论却有着直接的联系。可以说自春秋、战国以后的秦汉四百多年间的儒家思想原创力不足,但其人性论在整个思想史上的历史意义却很大,它不仅承前而且还启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