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宇宙的意识     
如果我们看到一个苹果落到果园里,我们会被它浓郁的果香和美丽的深红色所吸引,还会看着它从树枝上直落到地面,听着它在草地上滚动的声音。这是我们对世界的感官认识,即直接和本能的认识。但是,我们也能够在更抽象更深入的层次上考虑苹果的下落。借助于对牛顿定律和数学规律的认识,我们可以精确计算出苹果下落中连续的轨迹、它接触地面的时间、在撞击时将达到的速度,并用精确的测量核对这一切。这是我们对世界的智力认识,即非直接的、经过思考的认识。感官认识和智力认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种基本方式,但这两种认识是彼此分开进行的,相互之间…  相似文献   

2.
《大科技.科学之谜》2004,(2):C001-C003
仰望苍穹,无论你的目力多么锐利,似乎也无法洞悉宇宙的秘密!它有形状吗?它有大小吗?它究竟有多大?它从何而来。又将去向何处?岁月的河流是否一样在它的生命里留下了值得丹绘墨写的壮观!  相似文献   

3.
现在,我们遍历了各种尺寸的物质世界,看到了很多新奇的事物,我们的眼睛审视了所有这一切——从无限大到无限小的世界。这些事物的排列并不是随意的,宇宙的结构既纷繁复杂,又井井有条,其中蕴藏着我们看不见的秩序。无限大与无限小 宇宙有多大?对这个问题,自古至  相似文献   

4.
宇宙的形状以及它有无边界的问题,是很多科学家争论的焦点。最近科学家指出,宇宙的形状可能有点像一个巨型足球,并且绝对是有限的。科学家提出,宇宙类似于一个内部装了12面镜子的球体,之所以现在认为它是没有边际的,是因为我们看到的是经过多重折射的星星影像。如果飞机从这个1  相似文献   

5.
宇宙的演化     
大约150亿年前,宇宙从一个炽热而稠密的物质和能量海中出现。随着宇宙的膨胀和冷却,它就产生出星系、恒星、行星和生命。  相似文献   

6.
明年,欧洲航天局将发射“普朗克”卫星,对过去140亿年里在时空中旅行的光线进行研究。它的发射将帮助我们解答宇宙起源这样最根本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我们充分了解宇宙和我们在它中间所处的位置,但是目前我们能够的解释的东西却是有限的,对边缘学科的研究将揭示有智力的生命的特殊作用吗?  相似文献   

8.
探索宇宙     
2005年厦门大学85年校庆期间,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戴维·格罗斯教授应邀来校为师生作了“物理学的未来”精彩讲座。他提出了未来物理学研究的25个重要问题,其中还涉及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和探索。宇宙——这个古老而神秘的话题,人类在认识它的过程中迈出的每一步,都吸引了无数的目光。  相似文献   

9.
宇宙光盘     
宇宙就像一台光盘播放器,里面同时播放着许多光盘。我们的银河系就像一张在这台机器里运转的光盘,它播放的正是我们现在的生活,而我们就活在电视剧中,只是不知道观看它的是上帝还是别的什么。  相似文献   

10.
树冠状宇宙     
宇宙或许像一棵有着巨大树冠的树那样,最早期有着共同的起点,然后根据各种事情发生的可能,产生了不同的二级宇宙,也就是说一件事情,我们在没决定做还是不做之前,我们处在某个相对的一级宇宙,然后一旦我们选择做这件事,我们就进入这件事的发生宇宙,相反,我们就进入这件事的不发生宇宙,也就是说,发生宇宙与不发生宇宙都是关于先前的宇宙的二级宇宙,简言之,每一个相对的二级宇宙,都是它所相对的一级宇宙的所有可能。这样,将所有的可能的宇宙叠加起来就合成为一个巨大的树冠状。而这些相互平行的宇宙,也许就存在于第四维空间,正如一维的光子无法…  相似文献   

11.
《金秋科苑》2013,(17):49-50
新科学家报道,宇宙是从一个更大的虚拟空间里以时空气泡的形式出生,这暗示着目前最好的婴儿宇宙地图里存在很多小的异常情况。目前广泛接受的宇宙起源理论认为非常年轻的宇宙在一秒分之一的时间里从一个针孔大小膨胀到非常大的空间——这个过程被称为宇宙膨胀。  相似文献   

12.
天文学家们经常主意外太空那些威胁我们的不可知的危险,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群到高速亚原子粒子。可是,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从相反的方面考虑问题了。他们正努力解为何宇宙如此仁慈,为人类提供了近乎完美的生存条件。  相似文献   

13.
宇宙诞生初期是什么样的?它是安静沉稳,还是调皮顽劣?这个谜样的婴孩带给人类太多的幻想和遐思。200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两位研究早期宇宙的科学家:美国航天局(NASA)戈达德飞行中心的约翰·马瑟和加利福尼亚州大学的乔治·斯穆特,以表彰他们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他们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我们人类是有智慧的高等生物。既然我们有智慧,我们要经常思考一些问题。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它是从何而来的?它将来又会怎么样?这是我们人类经常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比如说在我们中国,在远古的时候就有“盘古开天地”的说法。那么在西方,当然大家知道,就有“上帝创造世界”的说法。这些实际上都是我们人类关于我们这个宇宙的一些看法,说到底也就是一个宇宙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最近,美国航空航天局发表了最新的微波宇宙全图,初步的分析显示宇宙的年龄为137亿年,第一代的恒星约在大爆炸后2亿年开始发光。这些新的观测结果将有助于科学家进一步了解早期的宇宙面貌。宇宙在“婴儿期”时,光子和物质是结合在一起,满宇宙一片黑暗。直到宇宙大爆炸之后约30万年,宇宙降温,光子摆脱物质的束缚发散出来,宇宙各处的星球开始发光。随着宇宙的膨胀,一部分光子转变为微波,天文学家测量这些宇宙微波后绘出宇宙微波背景图。之所以被称为“背景图”,是因为观察者不论往哪一方向看,皆可侦测到微波的存在。这张新的微波宇宙全图是美国…  相似文献   

16.
宇宙程序     
<正>宇宙,时至今日我们对它的了解还是微乎其微。关于宇宙的很多问题,在我们看来还是未解的谜。关于宇宙实质性的东西,一切的问题,实在让我们难以想像它到底是怎么样。  相似文献   

17.
元极学的理论核心是元极图,而元极图的重要环节和基础是太极图,正是它刻画着宇宙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普通规律和真理,本文拟从拓扑学的角度来剖析太极图,深层地揭示宇宙及其万事万物的数理物理内涵,反过来使现代科学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宜君 《百科知识》2003,(7):21-22
宇宙的一切活动总是在时空当中进行的,我们对于一切宇宙现象的观察,从粒子到宇宙的视界地平线,都是站在一定的时空位置,来感受天地问万事万物的沧桑变幻。时空,就是这个我们置身其问的宇宙戏剧的舞台。 对于这个舞台,人类最初的日常直觉是很简单的,但随着人类对于这个舞台上发生的事件看得越来越清晰,大量的事实要求我们不得不把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时空舞台本身,使得我们在看到以物质为主角的戏剧高潮迭起的同时,看到时空舞台本身也愈加神奇,从一个恒稳安静的框架,变为一步一胜景的时刻运动着的,甚至可以暴胀,卷曲和穿洞的妙不可言的活动大舞台。这个观感的历史,就是人类物理学与宇宙学进步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蓝水康 《科技风》2011,(9):23+25
对万有引力作用下的两质点的运动情况进行计算分析,发现两质点间相遇的时间与两质点的总质量有关,而和质量分布无关。把模型从两质点推广到n个质点都得到相同的结论。如果把该模型进行时间反演,就类似于宇宙大爆炸模型,因此可以根据该模型来估算宇宙总质量的下限。  相似文献   

20.
循环宇宙     
许多亿年以后,宇宙中将出现一个超巨型黑洞,它的质量比宇宙中其它黑洞的质量都要大,因此,它的引力是最强的。它不断地吞没宇宙中的物质,并为己所用,增强引力强度,当其引力强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便不仅仅是弯曲时空那么简单了,它将吞噬空间!也就是说,它可以以逸待劳,不断吞噬空间,并把远处的空间拉进去,连同空间中的物质一并吞噬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