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原订计划,明年1月初举行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将邀请港台出版同业参展,也成为台湾业者积极期盼的盛会.但最近又有消息称,2005年初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仍如往年,港台出版商只能参观,不得参展.  相似文献   

2.
书市·阅读     
长沙书市结束了,新疆书市又在不远处招手。订货会是一个出版资源相对集中的地方,促进了出版信息的开放与流通,有利于市场结构的优化。图书订货会面对的主要对象当然是图书经销商,这其中包括批发商、零售商,还有一些专有渠道的经营者。八方能人齐聚此地,对出版人来说是一个绝好的收集信息、开拓渠道的机会。尽管有时参会的结果不是尽如人意,可出版人还是要“赶会”。本期焦点故事特推出“订货会:品味盛宴”,仔细品味让出版人牵肠挂肚的各种书市、订货会。在4·23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配合本次读书日主题:“让地球的每个角落都有书读”,中发协…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记者安琪)目前,港台及海外地区华文出版同仁往来中国大陆频繁,特别是港台业者与内地出版交流与合作更趋紧密。但这些出版同仁都面临着一个共同问题,即:对内地的政策及法规了解不够,对内地图书市场的各环节不明晰、市场分析与判断不客观。他们迫切需要了解内地图书市场的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 (本刊记者 韩阳) 新年伊始,全国二渠道与主渠道图书订货会相继在京召开.这期间杀出一匹"黑马",这就是被出版界称之为"第四渠道"的领车--北京人众人出版顾问有限公司.它在两个图书订货会上出人意料的运作手笔使所有的出版人都甚为惊叹.  相似文献   

5.
(记者 安琪)随着两岸相继加入WTO,两岸三地尤其是大陆与台湾地区出版界的往来日渐热络。以往两岸出版界的交流与接触,大多集中在图书版权贸易及互访联谊活动范围内,而双方对各自内部的出版交易行为了解甚少。另外,入世后,大陆出版市场将对零售业和发行渠道顺序开放,这无疑给了港台地区尤其是台湾出版业无限契机。因此,从去年开始,台湾业界就陆续有业者积极参与大陆相关的图书订货会。而  相似文献   

6.
曹巍 《现代出版》2007,(4):55-58
20年,历史长河一瞬间.从蹒跚起步到脚步坚实,中国大学出版社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发展之路,积累了一大批服务高校、服务教育、传承文明的精神文化产品.与之相伴生的大学社图书订货会也迎来了她20岁生日.一年一度的大学社图书订货会是大学社出版物集中展示的窗口,也是大学出版人交流切磋的难得机会.大学社图书订货会记录了大学出版人所走过的发展道路,她是中国大学出版社发展壮大的晴雨表.2007年11月10日,大学出版人相聚在美丽的春城昆明,第20届大学社图书订货会在这座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荟萃之地拉开了帷幕.初冬的昆明,温润而不寒冷,怒放的三角梅和翱翔的海鸥使人们忘却了季节,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界朋友和经销商争相加入到这个令出版人兴奋的文化聚会.  相似文献   

7.
与香港许多业者一样,台湾业者已把香港书展视作另一个销售场所,他们参展只是为了能与读者及出版商保持联系。据了解,台湾时报文化及大块文化公司来香港书展的主要人员是发行及企划部代表,而以往经常往来的出版人如城邦的詹宏志、大块的郝明义、一方的陈雨航等都没来港。  相似文献   

8.
舒童 《出版经济》2005,(2):18-19
图书行业一年的会议中,北京图书订货会是最重要的会议.出版人在销售图书的同时,可以大致了解当年的图书走势.书店人在采购中能够建立起新的供货渠道,找到图书的新感觉.今年的图书订货会会前没有了往年的喧嚣,我们也有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新感受.  相似文献   

9.
两岸三地业者的交流与合作风风雨雨走过了十几年,市场的开放成为他们试图跨区域经营的最大障碍与期盼,加入WTO后,尽管在图书内容方面看不到开放的迹象,但大陆对分销领域的承诺,还是激励了港台及其他海外业者对大陆市场进行各种试探性准备的热情,期待以更好的状态进入这个极具诱惑力的市场.2004年12月,台湾的闽台书城有了合法身份,厦门的台湾书店也有望取得正式资格,今年年初香港联合出版集团在广东成立发行公司以外资形式进入大陆市场,但相较几年前,台湾业者纷纷大举西进大陆寻求发展的场面(虽然最后有许多业者以失败告终),市场分销领域开放后所表现出的过度谨慎与观望态度,让大陆业者有些诧异与不解.这其中除了有人所说的审批程序过严外,最大的障碍可能莫过于自我的把握能力与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综观历届书市和订货会,可以看出,它们早已从单一销售功能的商业行为演变为功能多元化的展示行为,书市和订货会几乎都成了读书人的节日、出版人的盛会。展示功能的日益强化,是由图书市场改革发展态势决定的。在经销包退、寄销制的基础上形成的出版社新书主发制,已经在极大程度上代替了销售商传统的订货手段。此外,高科技的应用,网上信息发布的快捷便利,图书流通中的许多制约越来越多地得到克服,大型订货会的订货功能自然逐步削弱。相反,书市作为展示、交流,作为出版界业内同道切磋并借此了解书业动态与走向的窗口,它的功能不断地多元化。  相似文献   

11.
民营书店历来是个敏感的话题,20多年来,它在是是非非、坎坎坷坷中走来。21世纪第一次北京图书订货会,民营书店的代表——23家教育书刊联合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向希望工程捐赠100万元的捐赠仪式,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等领导人出席了这次捐赠仪式。据有关资料显示,本届北京订货会有1500家民营书店代表被邀入会。代表新闻出版署声音的机关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以《二渠道大声吆喝“卖书喽”》为题报道了民营书店与200余家国家正规图书、期刊、音像出版单位“和平竞争”的景象。显然,在世纪之初,民营书店正式亮出了它的大旗,不争的事实向人们昭示,民营书店已经成为中国民族书业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我们每一位出版人,在面临加入WTO,境外资本虎视眈眈中国大陆图  相似文献   

12.
缪立平 《出版参考》2005,(1X):11-12
北京图书订货会从去年开始邀请海外华文书店直接进行采购,这也是总署鼓励出版业“走出去”的一个有力措施,华文图书如何走向世界成为整个华文书业所关注的问题。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由订货会组委会主办的海外代表座谈会更是以“华文图书如何走向世界”为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出席会议的有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于友先、版协常务副主席陈为江、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发行司司长刘波、新闻出版总署对外交流与合作司司长王化鹏等领导及来自中国香港、台湾和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海外华文业者代表。会议由刘波司长主持。  相似文献   

13.
景象: 加入WTO刚刚过去一个月后,本来是出版业内部的2002年北京图书订货会,却一下引来了近百名台湾出版人。许多人先提前参加了“二渠道”订货会,又赶国际展览中心参加主渠道订货会。另一拨人则忙着在各种会议、论坛上作报告,为寻求合作机会展开宣传攻势。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1月12日至15日,大学出版人相聚在包拯故乡安徽合肥,第21届全国大学出版社订货会拉开了帷幕。中国改革开放已走过30年的发展历程,全国大学出版社也随着国家的前进步伐而逐步壮大,此次订货会的召开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7年的台湾出版业,业者陈颖青用了怎是一个“苦”字了得,概括汇总,似乎颇得众家出版人之心。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全国书市与全国图书订货会、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并称为出版界的三大盛会。因此,每年的1月、5月和9月就成了出版人聚首的日子,出版人“饕餮”的“盛宴”。自1999年开始,这三大盛会许多同行几乎年年参加,场场不落。但总体感觉,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盛宴”越来越不好操办,  相似文献   

17.
邹亮 《中国编辑》2005,(1):35-36
在大众传播行业中,从经济待遇来看,出版业不仅低于网络媒介、网络游戏、手机短信等新兴行业,也低于电视、广播、报业、期刊等传统媒体。在出版业中,文学出版人的收入又与从事教材教辅、少儿读物、卡通漫画、渠道包销书和装帧的出版从业人员存在相当的差距。文学出版人拿着微薄的薪水,编辑加工的却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创作的“代表人类良心”的神圣和高贵的产品。如果没有一点儿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18.
化兵 《出版参考》2010,(2):I0001-I0001
1月7日至10日,2010年北京图书订货会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订货会期间,各类评选、颁奖、答谢活动可谓应接不暇。2009民营书业评选颁奖典礼暨2010中国民营书业发展年会也如期举行,该项评选已经进行了四届,规模不断扩大,民营书业也逐渐得到政府的认可与扶持。获奖者得到了出版人的一份光荣,光荣的背后,我想耕耘之苦自不必提,很多获奖企业真可谓一路走来不容易。  相似文献   

19.
刘辉 《中国编辑》2005,(2):39-44
2004年的冬天很冷,而2005年1月的北京图书订货会更冷,这种冷,是出版人理性的冷静,也是出版形势的冷峻。与往年业内聚会的热闹场面相比,今年新书品种明显减少,大张旗鼓的宣传也少,尽管由于民营书业的加人,参展商人数没少,但很多家的展位规模在悄悄缩水。业内朋友见面,大都收敛了轻松愉悦的神情,多了几分探讨问题的严肃。改制、融资、新的改革方案、回款、退货、渠道,等等,成为会场上的热门词汇。在各种统计数字出来之前,种种迹象已经显示了出版业转型期艰难的调整以及调整带来的压力和阵痛。  相似文献   

20.
《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管理办法》的颁布与实施后,国有出版业迎来了新闻山版改革的第一大冲击,不仅民营书业可以堂堂正正与国有书业进行抗争,而且外商以及港商、台商也能光明正大地在分销领域进行业务投资与规划了。他们纷纷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进行咨询或递交投资申请,大陆业者面临着内外带来的巨大压力与挑战。目前,除了本土民营书业带来的压力最为直接外,港台业者所带来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