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对引渡法律特征的研究是解析现代引渡制度的基础和前提.现代引渡包括主权国家之间的引渡和主权国家向国际刑事法庭(法院)的引渡两种类型.两种引渡具有不同的法律特征,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前者请求引渡国与被请求引渡国之间具有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而后者请求引渡方与被请求引渡国之间具有权利与义务的不平等性.  相似文献   

2.
或引渡或起诉是国际司法合作的重要原则,同时也是对国家司法主权的合理限制。被请求国在行使起诉与引渡这一重叠管辖权时存在选择性的先后顺序。是否予以起诉本身对于被请求国来说是一项酌情自决的权利而非强制性义务。或引渡或起诉原则与普遍管辖权之间有竞合但并非等值关系。我国在适用该原则时,过多强调了引渡的政治性质,混淆了引渡的审查职能而非审判职能,建议改由司法部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行使是否予以引渡的审查职能。  相似文献   

3.
欧盟通过《欧洲基本权利宪章》和索林案等实践,建立了其特有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模式,该模式也在欧盟成员国内普遍建立。我国与欧盟成员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深受欧盟刑事司法合作模式影响,引渡条约在打击中国与欧盟成员国之间跨国犯罪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签订引渡条约的国家数量和范围还不能满足打击跨国犯罪的需要,附条件引渡是欧盟及其成员国中引渡条约之外的首选方式,量刑承诺必须以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为中心,在坚持国家主权的基础上,权衡利弊,对量刑承诺的内容根据个案的情况逐步厘清。同时,对可能出现干涉司法权的不恰当要求应该拒绝承诺。  相似文献   

4.
司法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法院的判决则是法院行使国家司法权的具体体现,因此,任何国家法院的判决,应该只在法院地国发生法律效力。但是,在目前国际交往十分频繁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案件涉及其他国家的人或物,其判决结果要在他国境内得到协助执行才能实现,而一国法院的判决要具有域外效力,必须经过他国对其既判力和执行力的认可,从而在国际私法和国际民事诉讼法中提出了一个承认和执行外国判决的问题。本文拟对什么是应该请求承认和执行的外国判决,承认外国判决和执行外国判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  相似文献   

5.
论引渡制度     
引渡制度是一项国际司法协助的重要制度,也是国家有效行使管辖权和制裁犯罪的重要保障.在国际法上,国家没有必须引渡的义务,引渡的法律依据应为含引渡条款的国际条约、国际公约以及相关国内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的颁布施行,为中国国内有关机关处理中外之间的引渡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6.
司法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法院的判决则是法院行使国家司法权的具体体现,因此,任何国家法院的判决,应该只在法院地国发生法律效力。但是,在目前国际交往十分频繁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案件涉及其他国家的人或物,其判决结果要在他国境内得到协助执行才能实现,而一国法院的判决要具有域外效力,必须经过他国对其既判力和执行力的认可,从而在国际私法和国际民事诉讼法中提出了一个承认和执行外国判决的问题。本文拟对什么  相似文献   

7.
《引渡法》施行的20多年,国际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我国同其他国家之间的引渡实践也愈加复杂。由于法律的滞后性,我国《引渡法》和引渡国际法的冲突逐渐显现。我国引渡国内法同我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双边引渡条约内容存在许多矛盾,例如,我国同其他国家签订的双边条约中体现的“死刑不引渡”原则在我国《引渡法》中没有明确体现,出于政治动机或者目的的严重犯罪不在“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保护范围内,多个双边条约中出现的“或引渡或起诉”原则和简易引渡程序在我国《引渡法》中均没有明确规定,等等。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我国引渡实践顺利进行,间接影响我国同其他未签订双边引渡条约的国家签订双边引渡条约。国际上关于引渡制度的立法和做法能够给予我们一些启迪,在结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惯例的基础之上,完善我国《引渡法》,以期更好接轨国际,促进我国与国际的刑事司法合作,使我国同其他国家的引渡活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国与加拿大的引渡法,理论上可以直接进行引渡。但是,两国在引渡的条件、具体步骤与批准主体、引渡的临时强制措施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故而对直接引渡产生了障碍。因此,应尽快签订双边引渡条约,为两国在打击跨国犯罪方面的合作奠定法律基础,以适应两国刑事司法合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比较研究各国对本国国民引渡问题的立场及确定国民身份时间节点的规定,结合我国国内法相关立场和我国有关引渡条约的规定,并考虑“本国国民不引渡”原则与各国宽松移民政策的综合作用和腐败犯罪罪犯参与投资移民的便利条件所导致的利用该原则遮避、减轻应有法律制裁的情势,提出对该原则加以修正的两种方案,即对“不引渡”本身或对确定国民身份的时间节点作出灵活规定,以期为我国有效惩治、打击腐败犯罪罪犯提供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际法引渡制度有了重要发展。坚持条约前置原则的国家,也允许依据互惠原则开展引渡。双重犯罪原则出现例外规定,死刑不引渡成为基本原则,政治犯罪不引渡范围被限制。面对引渡规则的变化,我国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采取了灵活、务实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2006年4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批准中国与西班牙的引渡条约,这意味着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之间的第一个引渡条约正式生效。该条约首次出现了涉及死刑犯引渡问题的条款,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在分析了学界相关观点和国家引渡实践的基础上,初步评议了中西引渡条约的死刑犯引渡问题条款。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是最早与我国进行刑事司法合作的西方国家,但由于赖昌星案件的负面影响,双边的刑事司法协助制度的发展速度迟缓。目前,在两国的刑事司法协助制度中,有关引渡、移管判刑人以及犯罪资产分享等内容均没有任何涉及。因此,两国应当借鉴西方其他国家与我国签订相关协议的经验,加快上述三项内容的协商并签订条约,以完善中加两国刑事司法协助制度。  相似文献   

13.
孔小霞 《红领巾》2005,(1):96-98
结合国际引渡制度理论和实践的最新进展,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完善我国引渡立法:一是妥善处理国内引渡法与国际条约的关系,在国内立法中规范政府在缔约谈判中的变通权限和程序,以维护法制统一;二是顺应国际公约精神,修改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确立“一事不再理“原则,避免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的矛盾;三是在&lt;引渡法&gt;中设立简易引渡程序,以提高司法效率和适应数量剧增的国际引渡合作需要;四是细化对“被请求国就准予引渡附加条件“的回应制度,以及时有效地引渡和惩治外逃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14.
谈香港问题中的国家主权观念教育陈国华国家主权是指一国所固有的处理其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而不受它国干预或限制的最高权力。在当今国际社会,围绕国家主权问题而展开的矛盾和斗争不断发生。国家主权问题已显得越来越重要。高三《思想政治》教材在“国家职能”、“一国两...  相似文献   

15.
公共秩序保留作为国际私法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一国根据冲突规范调整民商事关系中排除外国法的一个法定缘由,是国家为了维护本国的重大利益而采取的一项法律手段。公共秩序至今在学界都没有准确的定义,笔者从国家主权的视角出发,通过各国公共秩序的现状来论述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界定范围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引渡法》是我国引渡制度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引渡单行法律,体现了我国引渡法制化、规范化趋势.目前,我国签署的双边引渡条约数量较少,同西方国家的引渡合作并不顺利.为适应国际引渡制度的发展,需要对我国引渡法的原则和程序各方面进行修正,并从人权保障角度完善引渡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一、简答题1、简要说明可以给予外国人受庇护权的含义。答:我国宪法规定给外国人以受庇护的权利的含义包括四个方面:(1)受庇护只给予提出申请要求的外国人;(2)外国人向我国政府提出要求避难,必须是由于政治原因,不包括一般刑事罪犯;(3)我国政府对提出政治避难要求的外国人,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4)被给予受庇护的外国人,不被引渡或者驱逐,对他们在中国境内的居住、迁移和行动方面的管理,原则上按照一般外国侨民的待遇对待,但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8.
一、督促程序的内容 督促程序,是指法院根据债权人的请求,向债务人发布支付令,督促债务人于一定期限内履行给付金钱或有价证券的义务,债务人在法定期限内未提出书面异议,又未履行债务,债权人则根据支付令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特别程序. 二、督促程序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督促程序的案件受理范围较为混乱 由于对适用督促程序的实质要件认识不同,导致各地法院受理此类案件的作法不一.有些法院受理支付令案件范围较宽,有些法院受理支付令案件则范围较窄.司法实践中,有的审判人员认为,"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它债务纠纷"这一适用督促程序的要件,就是指没有对待给付义务,是没有债权人据以申请的债权债务关系中的其它纠纷,而不是与申请的债权债务关系不同的债务纠纷.这样,即使债权人与债务人有不属于同一法律关系产生的债务纠纷,其支付令申请也应予以受理.而有的审判人员认为,对"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它债务纠纷"应作较宽泛的理解,以便体现督促程序的价值取向.此种观点认为没有其它债务纠纷,不仅包括在同一债权债务关系中没有对待给付义务的情况,还包括在其它法律关系中没有债务纠纷的情况.基于这样的认识,可受理的支付令案件范围必然比较窄.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的海洋疆界海洋疆界是指处于一国主权管辖之下的海域与周边国家主权管辖之下的海域或者公海之间的界线。在此疆界以内的海域为沿海国的领水,包括内海和领海。1.内海与领海内海是国家内水的一部分,是指伸入一国大陆内部的有狭窄水道与大洋相通、与本国领海相连的海域。如渤海和琼州海峡都是中国的内海。领海则是指沿海国主权管辖之下的与其海岸或内水相邻接的一定范围的海域,沿海国主权及于领海上空及其海床和底土。领海与内海在国际法上的地位稍有不同:外国非军用船舶(飞机)在他国领海(领海上空)享有“无害通过权”(所谓“无害”,是…  相似文献   

20.
以安全与自由兼顾为评判标准,欧盟反恐法律对恐怖主义犯罪实行相对主义的非政治化、或引渡或起诉原则,加强反恐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以及确定恐怖主义犯罪中法律实体责任的规定,有利于防治恐怖主义犯罪,对国际社会完善反恐法律具有借鉴意义。但是,人权条款的使用必须谨慎、适当,对恐怖主义犯罪的普遍管辖权或者起诉义务所附条件的规定宜排除以提出引渡请求作为前提条件的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