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孝心     
一位公司经理抽空回了一趟家.回家没有什么事,就是陪陪母亲. 母亲说:"要不咱们去买鸡蛋吧."他就跟着母亲出了门.附近有一家超市,母亲偏不进去,说另一家比这里的每斤便宜两角钱.他知道母亲一向节俭,便同意了.他刚想去路边叫车,母亲拦住了,说等会儿有超市的专车免费接送,他又依了母亲.  相似文献   

2.
母亲与父亲离异那一年,我才七岁.我和姐姐周文姬、妹妹周星霞一同判给了母亲凌宝儿.在1968年的香港,母亲带着我们三个孩子讨生活,其艰难可想而知.为了维持生活,母亲一人打了两份工.我们几个都特乖巧懂事,这让母亲很宽慰.尤其是我,由于成绩十分优秀,最得母亲宠爱.  相似文献   

3.
习惯母爱     
年迈的母亲上了公交车,儿子在旁搀扶.母亲没坐,却指着座位让儿子坐,短暂的推让后,母亲还是坐下了.这样的场景,我们见得太多,母亲让座似乎已成为习惯.打从我们记事起,或坐于母亲怀中,或依偎母亲身旁,抑或我们坐着仰望站在身旁的母亲--公交车上的孩子始终是舒服地坐着.  相似文献   

4.
母亲与父亲离异那一年,我才7岁.我和姐姐周文姬、妹妹周星霞一同判给了母亲凌宝儿. 在1968年的香港,母亲带着我们3个孩子讨生活,其艰难可想而知.为了维持生活,母亲一人打了两份工.我们几个都特别乖巧懂事,这让母亲很宽慰.尤其是我,由于成绩十分优秀,最得母亲钟爱.  相似文献   

5.
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母亲.轮到我守护母亲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叫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相似文献   

6.
抱抱母亲     
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母亲.轮到我守护母亲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叫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相似文献   

7.
在<史记>所记录的女性人物中有一组母亲身份的形象,这些母亲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充满智慧仁爱的传统母亲.政治漩涡中异化的母亲和在情欲中迷失的母亲.她们形成了中国文学里最早的母亲群像,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型和后世的文学创作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眼睛     
母亲的祖母六十岁以后陷人黑暗,母亲的母亲五十岁以后双目失明,母亲今年三十五岁.她七岁的儿子,双目炯炯有神.然而,母亲总为他担惊受怕.有时候,夜里打一个寒战,突然醒来,浑身被汗水浸透.母亲开了灯,想着刚才的噩梦,暗自祈祷着.轻轻推开儿子卧室的木门.儿子恬静地睡着,睫毛一眨一眨,翻个身又睡去,呼吸均匀,憨态可掬.  相似文献   

9.
谢家禄 《文教资料》2008,(28):166-168
"母亲"是张承志小说描写的中心.借助于"母亲"这一主题写出了一系列草原小说,张承志塑造了一系列勤劳、善良、仁义而坚强的母亲形象.更由于张承志自身独特的气质及对"母亲"浓郁的感激之情,造就了张承志"母亲--人民"的文学创作精神取向.  相似文献   

10.
胡适《我的母亲》中前后三次写到母亲的哭,分别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母亲宽容和贵的品质以及母亲对名节清白的维护.以母亲的“三哭”为抓手进行文本解读,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母亲这一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相似文献   

11.
母亲的目光     
我是告别故乡,辞别母亲时,才发现母亲的目光竟然是如此的厚重. 那时候我正年轻,一心想要离开故乡,去大城市里闯荡一番事业.我不顾母亲的苦苦劝阻,执意要走.看到我去意已决,母亲不再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帮我收拾着行囊.偶然间,我从忙碌中抬起头来,母亲正在默默地注视着我,见我看向她,她的目光连忙转向了别处.可就在这一瞬间,我看到了母亲眼中的不舍与伤感.  相似文献   

12.
母亲     
母亲生在农家,所以朴实.她比所有普通人更普通.人总是容易把眼睛盯在别处,而忽视眼前的.于是.便也容易失去弥足珍贵的.希望我的觉醒不会太晚. 我们家除了母亲.谁都出去旅游过.每次全家出游,母亲都会一个人留在家里,有时我随口说:"妈,一起去吧!"母亲就会说:"我不去.我走了猪怎么办?没人看家……去吧!你们快去!"听母亲这么说,我们就心安理得地扔下母亲,出去观光去了.难以置信的是,我们居然把这当成了习惯.  相似文献   

13.
母亲     
母亲抱着我几个月大的儿子来看我了. 看见母亲鬓角新添的白发,看见在母亲怀里嗷嗷待哺的婴儿,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拼命地忍住,不想让已经为我操碎心的母亲再看见我的眼泪. 但是,母亲见到我之后,她的眼泪就一直在流个不停.  相似文献   

14.
一 接到母亲的电话.母亲问,今天是什么日子?我想了半天.母亲说,今天是你的生日啊.三十几年了,母亲不怎么看日历,儿子的生日却一次不落地记得.儿时,日子再怎么艰难,母亲到了这时总给我煮两个鸡蛋.而且,母亲要让手从繁忙的家务中解放出来,长时间放在我的头顶,让我周身流遍慈爱. 儿子回家了,我问儿子,今天是什么日子,儿子说,今天是星期五,明天不用上学了.妻子回家我问她,妻子说,今天18号,好像是星期五,有《同一首歌》.连我自己都不记得,他们还会记得?儿子的生日只有母亲记得.因为几十年前的那个不寻常的日子,一个生命的诞生,对其他人无足轻重,而对一位母亲来说,却惊天动地.  相似文献   

15.
马甲     
那个冬天,母亲老是觉得脊背发凉,凉透了心.妻子为母亲买了一件马甲,那马甲深蓝色,里面是湖棉的.光滑,细腻,托在手里轻飘飘的,但却舒适,温暖.母亲用粗糙的手上上下下地拉了马甲一番,试图扭头前后左右看一看,但母亲的筋骨老了,僵了,连扭头看一看都做不到了.  相似文献   

16.
集体备课时,老师们注意到<怀念母亲>里有一段话:"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对我来说,还不能真切体会作者失去母亲的痛楚.一个老师提到了自己的母亲,娓娓地叙说着母亲临走前的日子.言语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和彻骨的遗憾.  相似文献   

17.
滴水孝心     
同事小李请了近一个月的假,陪同母亲去上海治病.回来时,这位眉清目秀的姑娘清瘦了很多,但她依然很精神.为了医好母亲的病,她抛下幼小的孩子,放下手头繁忙的工作,只身陪同母亲.如今母亲病愈回家,作为女儿,因为自己的滴水孝心换来母亲的康复,又怎能不喜形于色呢!我在为她高兴的同时,也为自己而欣慰.  相似文献   

18.
一位40多岁的母亲,进入更年期后,变得多疑、心烦意乱、好发脾气.她在北京某重点中学的15岁女儿正好进入了青春期,表现得非常叛逆.于是,处于更年期的母亲与青春期的女儿战事不断.母亲很痛苦,但又不知该怎样处理此事.咨询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师后,母亲给女儿写了封"道歉"信.  相似文献   

19.
母亲是学前儿童的第一任老师,本文分析了母亲角色、母亲教育两部分内容,说明了家庭教育中母亲角色存在的“危机”,对家庭教育中母亲角色“危机”的原因进行了探析,最后进行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20.
春节合家团圆,最高兴的自然是母亲.没想到,因为兴奋,加上连日来的操劳和睡眠不好,母亲突然晕倒了.幸亏发现及时,送去医院,总算安然无恙,但母亲的精神大不如前,时常神情恍惚,丢三落四. 尽管假期已过,我仍不能放心走.一向要强的母亲不愿意我因为她而耽误工作,她强打精神,装出一副精力充沛的样子,说自己完全好了,催促我早点走.我拗不过母亲,只好去订机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