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民间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效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间传统体育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简便易行的方法锻炼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具有独特的运动规律和健身效果。本文通过对民间传统体育的特点研究,阐明了民间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效用。  相似文献   

2.
祖莹  张博 《冰雪运动》2016,(5):51-54
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冬季项目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健身价值,挖掘、保护、传承、创新这些项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系统研究了东北地区满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朝鲜族等主要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冬季项目资源.目前我国冬季运动项目发展以西方现代体育项目一家独大,对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冬季项目的传承任重道远.将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冬季项目引入大、中、小学校体育教学中,不仅可以解决东北冬季体育课程资源不足的问题,更能更好地传承发展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冬季项目.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冬季项目随着时代的变迁,应走向大众化、健身化和娱乐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当前的民间体育非遗保护中的,民俗文化保护、运动技能保护、健身功能保护展开研究。认为非遗保护视角下的民间体育科学发展,不仅能尊重与激活民间体育首创精神,更多还原挽救与传承优秀民间体育技艺,推动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良性发展,还能使各地区的体育文化具有特色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恩施州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对恩施州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现状、流变特点与规律进行探析,研究认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流变,反映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从原生态、地方性经过不断革新,逐步走向现代化、大众化、竞技与健身并进的过程.民族传统体育的流变,是沿着从封闭到开放、从自然性向科学规范化、从自发走向政府引导的规律进行,创新项目、引入竞赛、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间传人等都是保证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为了构建和谐社区,整合社区体育资源,培育民间体育组织,我国政府推动了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试点工作。本文就以上海市新华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为例,探讨和分析其运行机制,为社区体育俱乐部运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传统体育遗产及其保护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体育遗产是指被人类创造并传承的,具有一定健身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各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有关的器械和服饰的文化空间。传统体育遗产由传统体育项目、服饰、器械和节日组成。在保护过程中要坚持差别保护原则,分级别保护原则,民间事、民间办原则,坚持民族、地域特色整体性保护原则。  相似文献   

7.
王韵博  王玲 《冰雪运动》2010,32(3):86-88,96
冰雪体育健身旅游是一个新的市场产品,其合理的开发、利用将促进冰雪体育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体育健身游及其客源市场的形成条件具有体育健身与旅游相结合、重复性强和能满足旅游者的个性消费需求的特点。长春市冰雪体育健身游资源丰富,应采取提高对长春市冰雪体育健身产品的宣传力度、注重长春市整体旅游市场的完善和建设、合理设计冰雪体育健身旅游内容和项目、培育自己的健身游产品有特色等策略深度开发长春市冰雪体育健身游资源。  相似文献   

8.
毽球是我国民族传统健身项目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群众基础。1995年国家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号召全国人民"加强身体素质锻炼"。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课堂中,因地制宜地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为我国高等体育教育改革增添活力,还可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全民健身计划奠定基础。目前毽球项目已走进广东省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课堂,但发展不容乐观。作为一种民间传统项目,毽球项目的推广方式与其它体育运动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陕北民间传统体育特征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群众体育的需求、全民健身的需要及陕北所具有的特殊环境等方面,对陕北地区民间传统体育的开展形式及特征进行了论述.对陕北地区民间传统体育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其发展形式、内容和特点,并结合地域特点提出发展思路,即"集合化"发展道路、"嫁接式"发展模式、产业化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民间民俗体育文化资源是两岸共同拥有的民族文化财富,若能整合发展,当产生协同合力的效果,增强民族文化的产业竞争力。以厦金作为研究的先发区域,研究发现,两地有形和无形的民间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相似性高,为资源的整合发展提供了基本物质基础。两地文化同根同缘的历史渊源与现代的互通互融为资源的整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历史文化基础。而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文化资源产业价值提升、民族地域文化建设等又促成了两岸资源整合发展的强烈需要。这些都构成了两岸民间民俗体育文化资源整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和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挖掘、整理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资源,使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得以推广和普及。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分析法、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苏州市社区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资源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苏州市社区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内容丰富但比较混杂,开展情况不容乐观,部分项目正濒临失传或已消亡或被肆意改造。针对现状,提出了保护与发展的对策,力图使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在社区得以传承并逐步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针对江西省设有体育专业的16所高等院校其民族传统体育方向的开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以期望为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新增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调查结果表明:1)项目边缘化:民俗民间体育在普通高校开展面临窘况;2)内容集中化:教学内容过度集中,缺乏地域特色;3)内容过度体育化:民族民间...  相似文献   

13.
研学活动作为综合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是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以及分析研学活动发展现状,认为在项目教学法下把民间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融入研学活动具有独特的价值意义。依托闽南民间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以拍胸舞为例,对民间传统体育研学活动的开发进行探讨。旨在利用民间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丰富研学活动内容,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提高研学活动的质量,创新研学活动的实践手段。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畲族民间体育保存现状及保护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综合分析等方法, 对福建省畲族民间体育的保存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调研, 结果发现, 畲族民间体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畲民居住面广、地域分散、交通不便、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等方面受到影响。为此, 提出了加强畲族体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开展畲族学校民间体育活动、提高畲族体育的竞技性、注重畲族体育的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对策, 以发掘、保护、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体育。  相似文献   

15.
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应用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尝试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朱应明 《体育学刊》2001,8(3):55-57
从掺入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和按教育部体育教学大纲教学的对比入手,探索它们的教学效果,发现:学校体育教学时选用民间体育项目教学和按教育部体育教学大纲教学在对增强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效果上是相同的,有些指标前还好于后;在教学内容上采用不同比例的民间体育项目,其效果也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16.
学校体育教学所选用民间体育教学项目与按体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教学结果表明,两者在对增强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影响和提高效果上是相同的,有些指标还好于《大纲》教学内容,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适当选择不同比例的民间体育项目,则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江门市民俗体育旅游资源丰富,有很好的地域优势和发展前景,绿道建设全面铺开。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分析广东江门民俗体育资源状况,探讨民俗体育资源开发的重要作用,以绿道的建设与发展为契机,整合民俗体育资源,为人们提供一种时尚而传统的旅游健身方式。同时挖掘民俗文化资源,为当地及广东的体育文化传播与传承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间体育保护与发展实践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化背景下,我国民间体育与其它许多民间传统文化形式一样,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文化边缘化乃至文化流失问题。发挥政府导向和干预作用,民间体育进入学校体育,建立民间体育人才培养机制或渠道,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实施民间体育资源开发,扩大民间体育文化的国际交流等,是推进和深化当前民间体育的保护与发展实践的有效举措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校体育教学选用民间体育项目教学和按教育部体育教学大纲教学在对增强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效果上则是相同的,有些指标还好于《大纲》教学:在教学内容上采用不同比例的民间体育项目,其效果也大致相同。从事民间体育项目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养成学生自觉从事锻炼的习惯,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另外,学生通过锻炼器材的制作,还能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特别是在农村中学进行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农村初中学校民俗体育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省45所农村初中学校开展的民俗体育项目、开展形式、学生参与民俗体育的基本情况,以及学校开展民俗体育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并提出了相关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农村初中开展民俗体育的学校和开展的民俗体育项目较少,民俗体育在体育与健康课中开展的较少,大都在课间进行,而学生对学习民俗体育项目具有一定的基础。缺少民俗体育器材,缺乏相关书面教材,学校领导不够重视等是当前江苏省农村初中开展民俗体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