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十六大报告对小康社会做了全面解说,也就是要实现“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根据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难点主要在农村。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目前农村还有大约3000万人没解决温饱问题。因此,能否建设成全面的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农…  相似文献   

2.
《农村教育》2004,(5):18-19
党的十六大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近两年来.我们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协同有关部门积极组织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提高农民素质,繁荣农村经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关键在于提高农村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农民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力军。农民智则农村富,农民强则农村强.农民是建设农村小康的第一战略资源。如何提高农民素质呢?我认为,要积极构建学习型农村,打造知识化农民。  相似文献   

4.
关于农村职业教育摆脱困境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业、农村发展要依靠科技,科技进步要依靠人才,人才培养要依靠教育。农村职业教育是教育为“三农”服务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5.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的重大科学决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是解决“三农”问题。转变观念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转变政府职能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保证,除此之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还必须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相似文献   

6.
杨仁毅 《职教论坛》2004,(4S):50-52
为了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发展目标,农村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务院在2003年9月专门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既要统筹城乡经济资源,也  相似文献   

7.
《职教论坛》2004,(11S):27-28
党的十六大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近两年来,我们在青浦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协同有关部门积极组织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开展农  相似文献   

8.
【热点综述】1.党的十六大报告曾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006年颁布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则把“发展现代农业”单列一章。  相似文献   

9.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推进农村小康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能否实现小康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解决好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关键在农村教育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民社会在中国曾被称为“市民社会”,并且沿用了黑格尔的批判,对公民社会的积极意义存在严重的忽视。事实上,在开放性的工业社会条件下,公民社会正可以成为市场经济下自主、个性道德观的培育空间,同时为推动民主政治和公民广泛参与社会事务创设平台,特别是对今日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将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它可以从生活方式上改变熟人社会的状态,为公众的日常生活注入普遍性内容;另一方面它倡导理性、平等的交往原则,可以化解社会冲突和对立,通过催生公民道德而达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总体社会、主体社会和社会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类社会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基本要素的综合,这就是总体社会。作为这四个基本要素之一的“社会”,是主体社会,它是总体社会的一个基本要素。主体社会是主体间关系的总和,是人的现实生活领域。在这个领域中,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现实成果,都直接地返回到人,落实到人的生活上,成为人自身发展的力量。这种返回的过程,就是社会建设,它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学科与社会     
中原 《开放教育研究》2005,11(2):F002-F002
远程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存在于世界已有百多年的历史,即便在我国也有近百年了。但远程教育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历史并不悠久,西方也仅有半个世纪,而我们则是从1979年广播电视大学的诞生而起步的,算来只有四分之一的世纪。  相似文献   

14.
15.
16.
社会与教育     
中原 《开放教育研究》2007,13(3):F0002-F0002
社会的飞速发展,时代的不断变迁,逼迫着教育只能马不停蹄地飞奔。教育将奔向何处?这绝非一条没有目标的飘忽不定的路径。顺应时代,与社会同步行进,则是教育唯一的可选之路。  相似文献   

17.
大学与社会     
中原 《开放教育研究》2007,13(1):F0002-F0002
现代大学的雏形萌芽于欧洲中世纪的中期,成型于20世纪的上半叶,发展于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远程教育则萌芽于19世纪中期邮路通讯发达的欧洲,成型于20世纪的中期前后,发展于同世纪的后半叶。严格意义上说,远程教学大学同属于现代大学,两类大学又同归属于社会。但这个社会的概念,我们则理解为包括上层建筑的政府和经济基础的市场的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18.
文学与社会     
在大众文学等通俗文化的发展影响下,由历史及文学分析占据主导的传统学院学科受到了冲击。因此,对高雅文学或通俗文学进行社会学的解释就成为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应通过分析文学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为文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寻找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19.
数学与社会     
本文从社会进步拉动数学发展和数学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两个方面阐述了数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并探讨了社会进步中数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委婉语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源于语言禁忌,具有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等特点。委婉语可以通过借用外来词,概念的隐喻、转喻及降格陈述等方式构成。以语用效果为标准,委婉语可被划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大类。委婉语反映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宗教文化、社会心理、政治生活等等,社会的发展推动委婉语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