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非专利实施实体作出一个比较全面的定义。根据有无从事制造或行销、有无从事研发工作、法人实体还是个人、专利取得来源这4个标准,对非专利实施实体进行类型划分,并根据每种类型的非专利实施实体进行特征说明。根据所得出的有关于各种类型非专利实施实体的特征说明,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非专利实施实体(Non-practising entities,简称NPEs),主要指自己不生产产品,通过购买或取得重要专利来控告其他企业牟利的公司。自从非专利实施实体出现以来,各界对其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也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和讨论。综合来看,对其的评价绝大多数是负面的。近年来,伴随着非专利实施实体数量的不断增加及其获利空间的不断提升,关于非专利实施实体之利弊的争论也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非专利实施主体的迅速发展对经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我国企业尤其中小企业需要扬长避短应对非专利实施主体的攻势,避免阻碍各产业的技术创新。分析非专利实施主体类型、运营模式及其带来的主要影响,以高智公司为例研究其发展历程、讨论其对国内企业可能造成的影响,借鉴国内外关于规制非专利实施主体的立法和实践等,从而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国专利运营模式的可行性措施,并对我国专利运营模式未来的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际专业咨询机构普华永道日前公布一份题为“近距离关注:专利纠纷诉讼趋势和非专利实施实体日益凸显的影响”的分析报告。文中称.随着美国众多跨国企业面临来自竞争对手以及非专利实施实体(nonpracticing entities,NPEs,即不从事设计、制造和配销产品的专利投机公司.亦所谓的“专利大鳄”[patent troll])的诉讼风险不断增大,近年来美国国内有关专利改革的争议愈加激烈,尤其是由以往按含有侵权技术的商品数量市场价值改为以实际专利技术价值作为赔偿金额核定基准的建议更成为众矢之的。  相似文献   

5.
<正>国际专业咨询机构普华永道日前公布一份题为"近距离关注:专利纠纷诉讼趋势和非专利实施实体日益凸显的影响"的分析报告。文中称,随着美国众多跨国企业面临来自竞争对手以及非专利实施实体(nonpracticing entities,  相似文献   

6.
通俗地说.检索就是对有关信息的查找。专利检索从字面上理解,是对有关专利信息的查找.但实际上.专利检索往往不仅是对专利信息进行查找,通常也要查找相关的非专利信息,包括期刊上的文章、论文和技术标准等。例如.专利局的审查员在对一件发明专利申请进行实质审查时.就要对专利信息和非专利信息都进行检索.如果检索到一篇与该发明专利申请技术主题相同的非专利文献.并且这篇非专利文献在发明专利申请的申请日之前就发表了.这篇非专利文献同样可以破坏该发明专利申请的新颖性或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专利侵权诉讼攻击是跨国公司近年来不断对我国企业采用的一种商业化经营策略.将专利侵权诉讼作为企业的一种商业策略,结合法律规则和企业经营法则,探讨了专利侵权诉讼的商业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企业应用专利侵权诉讼进攻和防守的各种策略.  相似文献   

8.
专利密集型产业的RD绩效评价对我国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多种算法联合界定了我国的专利密集型产业,对专利密集型产业和非专利密集型产业进行了区分;运用DEA-Malmqusit指数法对2008—2011年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和非专利密集型产业的RD绩效变化进行了评价,发现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的RD绩效平均增幅低于非专利密集型产业。专利密集型产业的RD绩效较之非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绩效相对集中,专利密集型产业的RD绩效变化较非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绩效变化相对平稳,专利密集型产业中不同类型产业的RD绩效增长的动因不同,并据此提出了有关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对科研单位专利申请的非专利文献检索的重要性以及非专利资源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结合两个实际的案例介绍了非专利文献的检索策略,其检索思路以及检索过程对学术性较强的专利申请的非专利检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外混合动力汽车领域专利引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专利引证分析方法对国外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运用专利可视化的理念及工具确定了该领域的优势竞争实体及核心技术要素,揭示了本领域技术先驱的发展、外围技术分布情况及整个领域核心技术的迁移路径,为我国该领域技术引进、研发方向的选择等竞争策略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1.
张米尔  国伟  曲宁 《科研管理》2018,39(1):135-142
近年来,专利陷阱及后续的专利诉讼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日益凸显,应对这一态势的重要手段是专利预警。专利申请书是最早公开的专利文献,以此为突破口,对申请书的特征字段进行分析,构建申请特征与专利诉讼的回归模型;研究表明,权利要求数、引用专利数和技术宽度与专利诉讼发生概率有显著的正向关系,是与专利诉讼密切相关的关键特征。因此,针对目标技术领域的相关专利,可以此回归模型为定量分析工具,筛选出易引发诉讼的高风险专利,从而利用最早公开的申请信息开展专利预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专利制度发展的考察,认为"专利爆炸"是现代专利制度不断强化专利保护的结果,同时专利制度自身的缺陷,专利审查过程中对效率的追求,也加剧了"专利爆炸"现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桂锋  李伟  刘红光 《情报杂志》2012,31(5):12-17,22
专利地图是实施企业专利预警的基础性工具。本文首先从三个层面、九大模块的角度构建了基于专利地图的企业专利预警模式。随后以美的微波炉为例展开实证研究,对实证企业从行业、企业自身和竞争对手进行专利地图绘制与分析,探寻专利地图对于预警机制的具体效用,为我国企业开展专利预警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14.
首先,梳理并总结国内外核心专利识别方法的研究进展。国外学者主要通过专利引文、同族专利大小、权利要求数及专利诉讼4个指标来识别核心专利,国内学者主要通过专利引文、同族专利大小、布拉德福德定律和综合指标来识别核心专利;国外学者未给出核心专利的定义,国内学者给出了核心专利的定义。然后,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定义核心专利的概念,将一定时期某技术领域内具备一定竞争力和/或市场价值的专利称为核心专利;并假设这些专利与其他专利相比具有某种特殊属性,可以从专利文献信息中分离出来,称这种分离方法为核心专利识别。最后,提出采用综合指标识别核心专利,采用客观方法确定核心专利指标权重,并基于时域和技术领域开展核心专利指标效力研究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中国申请的专利合作条约(PCT)专利进行定量分析,就其30余年来的发展趋势、国际地位、专利申请涉及领域以及申请机构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中国PCT专利申请数量增长迅速,在世界所占比例逐年增加;专利的领域分布不均衡,主要涉及电子信息产业;专利权人比较集中,以企业为主。研究结果可以为中国专利的国际保护及国际发展战略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专利地图设计制作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介绍了专利地图的3种主要类型,分析了专利地图的设计制作方法与流程,基于若干实例分别对专利管理地图、专利技术地图、专利权利地图设计制作的实际操作进行了分析阐述,同时还分析了影响专利地图制作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毛昊 《科学学研究》2016,33(8):1169-1176
立足于国际比较和制度实践,本文从专利研发周期与成本、专利实施与运用现状、创新主体专利保护强度诉求、专利诉讼机制运转等方面对我国专利制度实践进行了综述。同时在专利动机改变与制度异化,专利价值多元属性与质量评价,强弱专利诉讼机制等问题中进行了国际比较。进而提出借助专利调查平台拓展专利研究的思路,阐释了从专利制度、市场规律、政策绩效层面发掘中国专利调查学术价值的方法。本研究的政策指向在于呼吁政府开放基础调查资源,加强问卷设计科学性,优化组织管理流程,提升中国专利调查在学术研究中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专利组合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晶晶  谭思明 《现代情报》2009,29(12):152-155
根据我国专利文献数据的特点,在研究比较我国已有的专利评价指标体系和参考Holger Ernst的专利组合分析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初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专利组合分析评价指标体系。从指标体系的设计目的、原则、指标选择和构建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构建包括数量类指标、质量类指标和综合类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实现对各级组织的专利情况进行有效分析,进而为其制定技术研发和市场竞争战略提供分析工具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曹勇  黄颖 《情报杂志》2012,(1):25-30
全球范围内专利钓饵的大量出现及其经营合法化为企业敲响了警钟。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探讨了专利钓饵的分布特点,揭示了专利钓饵的诉讼战略,并指出近期专利钓饵的发展呈现出公司规模大型化、钓饵业务专利池化以及经营方式协作化的三大新趋势,旨在为我国企业避免专利钓饵的诉讼风险、应对诉讼袭击提供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专利政策是国家或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也是当前国内外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梳理了专利政策的作用机理后,提出了专利政策的结构效应假设,并在此基础上对假设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认为,专利政策整体上对科技创新起正向促进作用,但存在结构效应;促进专利申请类政策是现行政策的重点,但综合作用指数弱于促进专利传播类政策及促进专利利用类政策;促进专利利用类政策的综合作用指数最高,但为现行政策所忽略。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专利政策的现状,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