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主张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的。语文教学内容,也就是对“教什么”的回答。“教什么”,就一堂具体的课来说,可分出三个层面,相应地转化为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教师在这堂课里想教什么?第二,教师在这堂课里实际在教什么,教了什么?第三,学生在这堂课里实际在学什么,学了什么?要全面地探讨这三个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需要更阔大的背景,在目前的条件下,我建议语文教师重点关注两个关联:第一,想教什么与实际在教什么的关联;第二,教了什么与学生实际学了什么的关联。根据我的观察和分析,语文教师在想教什么与实际在教什么之间,普遍地存在着阻…  相似文献   

2.
一个老师在教育随笔中记录了这样一个课堂细节: “近日,听一节二年级的语文随堂课,课上一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学生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有的举着张开的手掌、有的举着捏紧的拳头、有的伸出一根手指、有的伸出两根手指……什么意思?莫非教师为给听课者一个学生个个积极动脑踊跃发言的印象而玩着猫腻?”“在与教师的课后交流中,我提出了自己的疑  相似文献   

3.
进入五、六年级,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是“噤若寒蝉”。于是,课堂上几乎只有教师的“独白”。造成学生沉默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存在心理障碍是主要的原因。“沉默者”课堂沉默有四种类型:有的学生会回答问题,甚至理解较深刻,但羞于回答;有的同学没有求知欲望,懒得回答;有的同学信心不足,担心答错了别人笑话,不敢回答;有的因为某种原因与老师存在敌对的心理,故意不答。  相似文献   

4.
教学中,教师的设问与学生的回答有出入是正常的。对学生的回答在教师也不能判断正误的时候,可以抓住其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转化到对文章的理解上来。例如一位教师教《桂林山水》提出的问题是:“漓江的水绿得像什么?”教师设想学生回答:“像无瑕的翡翠。”但一位学生的回答是:“绿得像青梅酒。”这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  相似文献   

5.
第一部曲:“这堂课你想学 到些什么?” ——自定目标意 识的培养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而目标这一概念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为此,我把“今天要达到怎样的学习目标”改为“这堂课你想学到些什么?”。例如,教学《季度和旬的认识》时,揭示课题后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学到什么?”短暂思考后,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我想知道什么是季度和旬?”有的说:“我想知道季度和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也  相似文献   

6.
一天上午,我到一个小学去参观。看到儿童都已进了教室,但有几个教师仍坐在办公室里看报,或者在批改学生作业。这时是九点零五分.一看作息表上第一堂课是九点钟开始,我以为这几个教师大概是没有课,我正在想着,儿童三三两两来叫了:“×老师!上课去吧。”教师有的回答说:“噢!就来.”有的回答说:“看好就来。”有的则说:“批好这本就来。”接着又耽搁了几分钟才去。  相似文献   

7.
教师织组学习活动的每一种方法,不仅具有传递教学信息,而且同时具有刺激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所谓的刺激可以理解为学生积极学习的诱因。如何有意识地影响、刺激学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对获得技能、技巧有迫切要求呢?1、一堂课开头的刺激作用。为了使学生在一堂课一开始就被吸引住,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开头。如在教学分数有关内容时,当上课铃响后,教师可从容地步入讲台,微笑地注视全班学生后,在黑板上写出5、8两个数字。然后向学生提出:“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想问些什么?”这时学生便争着猜老师想问的问题了。有的说:“5是8的几分之几?”有的说:“8比5多几分之几?”等等。这就为整堂课的成功开了一个好头。  相似文献   

8.
教师和家长一般对幼儿说完整句都很重视,尤其是幼儿园教师,每堂课几乎都要强调。可是有的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说省略句,教师却硬要幼儿说完整句,让幼儿一遍遍重说,一遍遍订正。我以为,这样反而不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听过大班一节教《咏鹅》的语言课。教师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幼儿回答:“画的是白鹅。”教师却纠正说:“小明友,说话要说完整句,应该说‘这幅图画的是白鹅’。”在教师已说清楚“这幅图”这一特指成分的情况下,幼儿回答时省略了“这幅图”这一不说自明的成份,使语言简洁精练,这有什么不好。教师接着问:“白鹅在什么地方?”幼儿回答:“在水里。”教师又纠  相似文献   

9.
小学音乐教材中,每课歌曲后都安排几首欣赏曲。欣赏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音乐感受和审美能力。然而,在教学中却普遍存在欣赏课难上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为:欣赏曲难度较大,学生不易理解: 学生年龄特点决定其难于静心欣赏领悟抽象的音乐,不能从单纯的“听”音乐过程中获得感性体验。针对现状,我努力探索改进了欣赏课“教师讲解、学生听音乐”的老模式,利用多种形式丰富欣赏教学,提高了欣赏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我曾听过这样一堂课,教师自始至终向学生提问题,甚至这堂课该讲什么,也通过学生的口说出来,形成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课后他告诉我他是在尝试进行“问题教学”。 这是问题教学吗?当然不是。 问题教学离不开“问题”,但提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一般而言,教材的安排具有合理住和系统性。教材中有欣赏、音乐知识、唱歌、创作等组成,从认知、思想感情、技能三方面确定了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分“了解”、“理解”、“掌握”三级,思想感情目标分“接受”、“体验”两级技能目标分“模仿”、“初步学会”、“学会”三级,这些目标为教学质量的把握作了向导.在音乐课中,唱歌和欣赏是整个教学任务中份量比重较大的.欣赏内容包括的我国优秀的民歌和说唱、戏曲音乐,了解民歌和说唱、戏曲音乐的一般常识;欣赏民族器乐作品和外国器乐诈品,…  相似文献   

12.
北大学子说,厉以宁教授每次在给新生上第一堂课的时候都会问学生:你到北大来是要学什么?有的人回答:是来学知识的,厉以宁否定:不对;有的人回答:是来学方法的,厉以宁否定:也不对。至此,学生感到非常困惑:那我们是来学什么的?厉以宁回答:是来开阔视野的。  相似文献   

13.
这里所说的“第一堂课”有两种:第一种是指教师对刚从小学进入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上代数的“第一堂课”或初二学生第一次上几何的“第一堂课”,另一种是指每一学期或每一单元(新内容)的“第一堂课”.“第一堂课”至关重要,教师上好这第一堂课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我们必须精心考虑,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把第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准备得丰富、生动,使之引人入胜。上好第一堂课,并无统一“规格”,须由任课  相似文献   

14.
器乐欣赏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初中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能力还较弱,往往仅凭感官的感受来理解音乐。因此,在初中器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有效参与聆听成为音乐教师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在目前的初中器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着两种倾向。第一种倾向是,教师讲得太多,学生因缺乏探索及挑战的体验而对聆听音乐失去兴趣。第二种倾向是,教师缺乏有效地引领,学生因听不懂而对聆听音乐失去信心。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艾伦·科普兰说得好:"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因此,在  相似文献   

15.
李桦 《学子》2013,(9):61
一、从题目入手,想象音乐表达在欣赏课开始之初,我会提前进行音乐题目的引导,让小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想象一下音乐的主题表达。在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教材中的欣赏课《雷鸣电闪波尔卡》中,我首先出示一副插图让学生猜测:这首欣赏曲将会向我们展示什么?学生们非常兴奋,都乐意回答,有的说是暴风雨,有的说是舞曲。我继续问:猜猜看,作曲者将会用什么样的器乐来  相似文献   

16.
曾听过一节英语复习课,大概环节是:“复习单词——复习短语词组——重点句型——语法讲解——课后补充作业。”整堂课就是教师在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安安静静地听,偶尔教师提问几个学生,整堂课的气氛较为沉闷。下课后,我调查几个学生,让他们对这堂复习课发表看法。有的说:“这些内容我们基本已掌握,不必再浪费这么多的时间来复习。”有的说:“虽然是复习得很详细,但我们仍不知道在讲什么。”……学生的回答无疑给我们教师敲响了警钟。那么,如何上好英语复习课呢?就我自身的教学体会,在此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堂课下来,常听有的教师抱怨说:“这班学生真象木头人,费了老大的劲,就是‘启而不发’!”很显然,这是把“启而不发”的原因归于学生。我认为:问题表现在学生身上,原因却主要在教师。 从教师方面看,一是急躁。有的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或要学生回答;或稍加诱导就要学生完全答对,否则不是冷眼逼视,便是“榆木脑袋”之类的讥讽,人都有自尊心,没有十足的把握,谁肯冒此风险举手应答? 在这种气氛之中,很多人已是“毛孔痉挛,汗不敢出”了。于是大家都保持沉默。 二是不明。有的教师对讲述的内容钻研不深,理解不透,或固执一得,或含糊其辞。所提问题,又大多先带上“唯一性”答案的框框,此时的“启发”,实际上变成了迫使学生“就范”的代词。在这种束缚下,倘若教师的语言再不精当,那实在是不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目的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从写作的内容入手 ,提高作文的教学实效。1 读懂画意。2 能根据两幅连环画展开合理的想象 ,并写出画意。3 通过写画 ,使学生受到教育。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欣赏题为“早出晚归”的两幅连环漫画 ,然后把画面内外的意思写出来。三、教学程序(一)音乐与赏画结合 ,让学生形象地感知材料。1 听乐、赏画。(1)导入 :教师播放鸟儿欢快鸣叫的优美乐曲 ,启发学生想象 ,小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鸣叫。(2)在学生回答的同时 ,教师快速勾画出第一幅漫画“鸟儿早出”图。(3)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把“画”说具体…  相似文献   

19.
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大都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个人化、个性化的理解。但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对学生多元理解的尊重,无原则地包容学生的所有回答,即使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教师也不予以纠正或引导,还美其名曰“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一千个  相似文献   

20.
年级:小学三年级教学内容: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音乐(沿海版)第五册第七课“速度的对比和变化”(第一课时)———速度对音乐的表现作用。教材分析:速度在整个小学音乐学习中贯穿始终,对学生欣赏音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课时主要通过欣赏用各种速度及速度对比变化的曲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速度对音乐的表现作用。主要安排了以下几首曲子的欣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