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曾纪泽是晚清外交的代表性人物。考察曾纪泽外交生涯中与欧洲舆论的对接、对话甚至碰撞,能够丰富我们对晚清外交事业的认识。通过在欧洲报刊上发声以实现外交目标,是曾纪泽与众不同的外交策略。在中俄《伊犁条约》谈判、中法越南交涉等外交活动中,曾纪泽频繁参与欧洲新闻舆论的塑造,积极维护中国国家利益和国际形象,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曾纪泽“对话外洋”的尝试展示了晚清外交事业的艰难探索历程,而提炼曾纪泽对欧洲舆论的运用所呈现的国际对话规律,亦是考察晚清外交事业发展逻辑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2.
晚清政府的条约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效民 《历史档案》2006,7(1):78-83,91
清政府第二次鸦片战争再次战败,英法联军轻易占领北京,中英、中法签订《北京条约》,沉重的打击和残酷的现实终于击碎了晚清统治者的天朝梦幻。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统治者开始重新审视其传统的对外观念和外交。从1861年始,晚清中国开始实施条约外交。所谓条约外交就是指晚清政府在中西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外交方式,它以儒家的诚信思想和国际法原则为指导,以履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为手段,目的是求得与列强的和解与平等,保全和局,以便开展自强运动,从而维护晚清摇摇欲坠的统治;同时,晚清统治者还希望借助条约来限制列强条约之外无止境的索求,维护中国尚未丢失的权益。  相似文献   

3.
刘海荣 《兰台世界》2012,(30):43-44
李鸿章作为晚清外交舞台上的灵魂人物,其外交思想对晚清政府和中国的对外交往产生了主导性影响.本文将结合历史背景,对李鸿章“外须和戎,内须变法”、“以夷制夷”外交思想进行概述、分析,从而阐明笔者的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4.
李浩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2,(5):108-125+128
在“通中外,达新知”的语境中,报刊对清季外交活动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晚清外交官员的代表人物,曾纪泽在中法战争前夕,以欧洲报刊为线索,管窥法国政府,以打探情报。在这个过程中,曾纪泽探知法国权力结构,新闻界、公众与政府之间互相制约。借助这一特性,曾纪泽拉拢《泰晤士报》,开展了一场以舆论外交为特性的公共外交活动。这也是晚清驻外公使发动的最早公共外交活动之一。曾纪泽以“公开秘闻”为策略,与《泰晤士报》等欧洲报刊达成利益交换,并积极与欧洲报人互动,为清政府在中法冲突中赢得舆论支持。曾纪泽所形成的以“舆论权力观”为代表的舆论观,是晚清外交官员对舆论的最早归纳和认知之一,对清政府后续外交活动的开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荫桓是晚清著名外交家,他办理外交时明干勤能,勇于任事,举重若轻,才大心细,具有杰出的外交才干。由于是非科举正途出身,加上豪放不羁的张扬个性,使他在全力施展外交才干的同时又不免招致纠弹。  相似文献   

6.
王珣  李翔 《兰台世界》2016,(11):139-142
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近代化的序幕,同时也开始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进程。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外交体制,由"朝贡体系"到"条约体系",从"近代化"到"现代化"嬗变,这种嬗变既是历史发展的进步,同时也是中国主动融入国际社会的必然选择。晚清中国外交体制的变化与发展在近现代中国外交史乃至中国近现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当代中国外交也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刘坤一与李鸿章、张之洞是晚清时期的重要疆臣,他们掌控地方社会、经济之大柄,影响中央内政、外交之决策,堪为晚清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刘坤一担任两江总督时期,李鸿章、张之洞、李文田等人与他时有书信往来,且多讨论当时政治、外交诸多事务。湖南图书馆现藏有多件李鸿章、张之洞及李文田等晚清名家致刘坤一的书信。部分书信尚未公开发表,内容隐秘,文献价值重大。笔者选取其中五件进行整理,将此函札标点,并结合相关资料予以考释。这五件书札中,李鸿章、张之洞所写四件信函主要涉及中俄、中法及中日关系,从中可考察刘坤一与他们互动时的基本态度;李文田致刘坤一之书信则涉及李鸿章与刘坤一"全面对抗"时局下的朝政变局。  相似文献   

8.
晚清遣使早期,"洋务"与"外交"尚未剥离,驻外公使大多选自擅办洋务的开明士绅,而擅办洋务者又以来自洋务幕府、海关道台、总理衙门居多。这些投身外交事业的洋务精英可谓以洋务立世,以洋务入仕,亦以洋务出使,借此实现由外行到内行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赵鑫宇 《兰台世界》2016,(4):119-122
晚清东北史事所涉外交事件较多而研究不足。本文在参阅相关文献、档案、回忆录等资料的基础上,力求真实客观地展现和反映在俄日对中国东北利益的一系列争霸活动当中晚清政府及其代表人物的应对与努力,但同时又不能不看到晚清政府根本上的软弱导致了它最终选择妥协的悲惨结局。  相似文献   

10.
刘俊恒 《档案》2022,(11):59-63
薛福成是晚清杰出的外交家、思想家、文学家,是推动晚清公文发展的重要人物。薛福成公文写作分为幕府时期、筹防浙东时期、出使欧洲时期,其所撰公文类型涉及上奏文书、官府行移、外交文书等,具有丰富研究价值。其公文特色聚焦“经世效用”,公文成就体现在尝试外交照会、电报公文等新文种,引领新文体语言和体例的发展。薛福成围绕“经世致用”的公文写作思想,创新性发展公文文种与文体,强调关注社会现实,注重实干和务实,为我国近代公文写作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张华  杨静 《兰台世界》2009,(8):64-65
晚清时期,西方列强因为殖民需要,积极对华语言输出;而被动与西方交流的清政府,也需要研习西方语言进行政治外交,二者推动西方语言在华迅速传播,尤其促进了西方语言在学校中的规范化教育。  相似文献   

12.
晚清时期,西方列强因为殖民需要,积极对华语言输出;而被动与西方交流的清政府,也需要研习西方语言进行政治外交,二者推动西方语言在华迅速传播,尤其促进了西方语言在学校中的规范化教育.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特聘专家孔祥吉所著《惊雷十年梦未醒:档案中的晚清史事与人物》一书,2017年5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利用大量档案史料,厘定现有的研究成果,重新梳理了晚清时期历史事件与人物。其所利用的晚清档案史料基本分为两类:一是官方档案,主要来自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德国国家历史档案馆等处;一是私家档案,多系清朝的王公卿相个人收存的相关公文、  相似文献   

14.
"观念形态的革命以批判传统为条件,但现实观念形态的革命又不仅仅在于批判传统.它表现为冲击旧文化与树立新文化的同一,破坏旧传统与正而重建的同一".[1]38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列强的入侵,使得传统的价值观念和对外观念受到挑战,同时也为传统中国对外关系走向近代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随着西方先进外交观念的传人,中国逐渐形成了近代的外交思想,此后晚清的外交也开始步入近代化.  相似文献   

15.
吕海寰是晚清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曾长期任职于总理衙门和兵部,对于时局的变化有着清醒的认识。在出任德国及荷兰公使时,提出了联合结盟的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16.
新书推荐     
《弱国外交:面对列强环伺的晚清世局》,《日本帝国的衰亡(1936—1945)》,《我和胡风伴囚记》,《大师的教书生活》,《古典音乐零距离》。  相似文献   

17.
魏登云 《兰台世界》2012,(21):62-63
黎庶昌是晚清外交家之翘楚,被誉为清代黔北走出封闭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外交活动中,他摒弃华夷之辨,倡导以夷制夷、和戎并用、以文化为纽带广结善缘,其外交生涯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18.
李鸿章是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人物,为洋务运动前期的代表,同时也是淮军的首领。他从事政治军事活动40年,对晚清中央国策的制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武汉博物馆藏李鸿章书信一通,系李鸿章写给其淮系僚属刘瑞芬的回信,近期首次对外公开,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结合光绪初年的相关史实,分析信中涉及的内政、外交及国内外局势,可考察19世纪70年代的中外政治态势,探究晚清变局下李鸿章为挽救国运所做出的努力,以及他的真实心理。  相似文献   

19.
正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赵树好所著《晚清教案交涉研究》,2013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基督教与晚清外交"研究成果,分为弛禁时期中外有关教案的交涉(1842年—1860年9月)、解禁以后中外有关教案的交涉(1860年10月—1900年)、规范传教活动时期中外有关教案的交涉(1901—1911年)、清政府教案政策与地方官执行中的错位、主要列强对华教案政策比较五章。基督教对中国近代社会有深远影响,目前学  相似文献   

20.
邹洁 《大观周刊》2011,(31):25-25,33
身处大变革时代的李鸿章活跃晚清政坛40年,对当时中国的内政、外交影响极大。海内外学者对他的评价也是分歧很大,褒贬不一。本文拟通过历史人物评价的普遍性法则对李鸿章的评价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