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第十一届亚运会于1990年9月在北京举行,这个空前的盛会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作为在这块黄土地上长大的一个文艺工作者,能为北京亚运会做些什么呢? 国有国歌,军有军歌,亚运会也应该有自己的会歌。据悉,前十届亚运会均没有确定会歌,那么,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能不能创作、确定一首会唱呢? 会歌这类歌曲,较之其它歌曲创作难。它既要体现“团结、友谊、进步”的亚运会宗旨,又不能标语口号化;既要反映亚运健儿的拼搏精神,又要适应亿万观众感情的需  相似文献   

2.
2006年12月,第15届亚运会将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2002年在釜山举行的第14届亚运会上,中国女子铁饼出人意料地输给印度,丢掉了已经蝉联多届的亚运会桂冠。此次再逢亚运盛会.中国铁饼姑娘早已憋足了劲,要夺回以往的亚运会霸主位置。  相似文献   

3.
2006年12月,第15届亚运会将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2002年在釜山举行的第14届亚运会上,中国女子铁饼出人意料地输给印度,丢掉了已经蝉联多届的亚运会桂冠。此次再逢亚运盛会,中国铁饼姑娘早已憋足了劲,要夺回以往的亚运会霸主位置。  相似文献   

4.
即将到来的第十一届亚运会将是亚洲体育史上一次空前的盛会。对于华夏儿女来说,北京亚运会还有一层特别的意义,就是海峡两岸的体育健儿第一次在亚运会上相逢,而这次亚运会又是第一次由我们中国人主办,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进行。又经二十年没有参加亚运会的台湾体育界,为了能在北京亚运会上一展实力,目前正在加紧选拔选手,组织集训,备项准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今年4月初,中国台北奥委会正式宣布参加第十一届亚运会。随后,中国台北奥委会决定派出由五百多人组成的亚运代表团。另外,还  相似文献   

5.
2010年广州亚运与岭南休闲体育文化融合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综合分析法,从文化学、传播学、民俗学视角对2010年广州亚运与岭南休闲体育文化融合传播作出相应探讨与分析,了解历届亚运会主题口号对举办城市文化传播的影响,思考2010年广州亚运理念:"激情盛会,和谐亚洲",它将充分体现竞技体育与休闲体育文化完美结合,创建以休闲体育为核心的东方体育文化理念,打造广州亚运休闲体育盛会,将东道主岭南休闲体育文化传播亚洲,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自1974年第一次参加亚运会以来,中国已连续六届稳居金牌榜首位。2002年的釜山亚运会,中国军团金牌总数达到150枚之多,超出第二位韩国54枚,中国已然成为了全亚洲公认的体坛老大。2006年第十五届多哈亚运会,中国军团将继续对金牌展开一场疯狂的"掠夺"。亚洲各国都在绞尽脑汁不让亚运赛场成为中国人的"独占神话"。中国、日本和韩国都是亚洲的体育强国,亚运会金  相似文献   

7.
将在一九九○年秋于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亚运会,是亚洲各国人民发展体育运动历史上一次盛况空前的盛会、参加这届亚运会的国家和地区、参赛的运动员、观赛的观众和游客都是亚运史上最多的一次,它是亚洲各国人民团结、友谊、进步的盛会.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是中国人民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必将增加中国人民同亚洲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必将推动亚洲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必将充分发挥体育运动的社会生活中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和和外交功能。因此,亚运会的召开其意义已超出了体育的范畴,成为亚洲各国人民团结、友好、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广州亚运会主题标语是亚运会举办理念的集中体现,表达了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生态翻译学观点以"翻译即适应与选择"为基调,对主题标语提出时的生态环境作出了全新的阐释;同时以"多维度适应"为基本原则,对主题标语的翻译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北京您好!     
第十一届亚运会,神州北京用鲜花、彩旗、欢歌和笑语庆贺的节日开始了。盛况之下,人们怎能不由衷地感慨——体育,你本身就是荣誉世界东方最大的盛会在北京举行,各国朋友们首先把这项荣誉归于中华民族。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赞叹:“这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为了这一天,中国人至少等待了近百年,其间许多志士仁人蹈海警世,拔剑悲歌,终于除却了“东亚病夫”的沉疴,迎来了今天的风云际会。亚奥理事会副主席希尔瓦视察了亚运工程之后,也说:“亚运工程非常漂亮,我为中国人自豪。”他认为亚运会的成功举行,显示了“不仅是物质和组织工作的就绪,更主要的是中国人的可贵精神。举国上下都把亚运会当成大事,出钱、出力、出主意,在这样  相似文献   

10.
举世瞩目的第十一届亚运会疾步向我们走来,它象一面光彩夺目的旗帜,它似一团气势磅薄的火焰,极大地激励着炎黄子孙。北京亚运会,既是亚洲人民规模空前的友谊盛会,又是对亚洲各国和地区体育实力的大检阅;既是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竞技场,又是对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课堂。在中国举办如此大规模的综合性运动会,它既是中国  相似文献   

11.
陈庆伟 《精武》2012,(6):89-91
亚运会作为仅次于奥运会的大型体育赛事,其60年的发展历程亦如奥运会“自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1894年成立至今,政治在整个奥林匹克运动过程中无处不在”一样,始终受到来自亚洲各务政治、经济发展和地区间错综复杂国际关系的影响和制约。对亚运会的发起、初始、发展和深入等阶段与政治的关系进行逐届研究发现,政治对体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因政治经济原因,第1届推迟,第6、第8两届撤销承办权;亚洲第一大国中国因“两个中国”问题抵制亚运会23年等;体育对政治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各举办国通过亚运会展现了国力、民风,重塑了国际形象,提升了国际地位,加大了国际影响。中国通过亚运“会籍”问题的解决,更加确立了“一个中国”的地位;南、北朝鲜在亚运会上齐聚一堂,表现了体育在促进国家统一方面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数据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和综合分析法,对第15届多哈亚运会进行全面分析;结合中国的奥运成绩,分析我国在2008年奥运会前的"热身"中所呈现的状态;对比分析多哈亚运会中国各项目群所取得的成绩及突现的新的夺金项目。从而对2008年中国奥运战略进行新的探讨,旨在为我国2008奥运项目战略的决策者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竞争格局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 ,准备 2 0 0 0年的悉尼奥运会和 2 0 0 1年在广东省举行的第 9届全运会已成为国家体育总局和各省市体委 (局 )的一个中心任务 ,从各个环节上保证 2 0 0 0年的悉尼奥运会和 2 0 0 1年第 9届全运会的成功并取得优异成绩 ,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文章以第 2 4届、2 5届和 2 6届奥运会 ,第 10届、11届和 12届亚运会和历届全运会的金牌竞争格局为研究对象 ,探讨世界、亚洲和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变迁对综合运动会竞争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现象与中国体育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风靡全球,形成了一个以奥运会为主线,辐射扩展而成整体系统的社会文化现象,中华民族文化包容蓄纳了这种文化现象和文化精神,在以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为代表的中国体育发展战略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远程观摩第14届亚运会田径比赛和检索相关田径比赛资料(11、12、13届亚运会),旨在较全面、客观地分析探讨这届比赛本身所带来的相关信息,了解当今亚洲田坛格局的整体发展动态,从而探讨中国田径在"119"工程中新的"增长点"、发展战略和举措等,为加快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推动田径运动的普及与提高,为2004年、2008年奥运会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6.
以历届亚运会举办国的所得金牌数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数理统计法,对亚运会举办国的得金优势进行了量化,对亚运会与奥运会举办国的得金优势进行了比较,并对广州亚运会我国军团的得金优势及得金数进行估计,旨在全面了解亚运会举办国得金优势的规律与特点,为2008年后我国首次举办和参加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备战和目标定位提供参考资料。结论:1)亚运会举办国在举办当届的得金实力远远高于非举办届;2)亚运会举办国优势依届而变化;3)举办国得金优势与举办国的实力呈反变关系,实力弱得金优势大,反之亦然,亚运会第一集团举办国的得金优势远远低于第二集团。4)亚运会举办国得金优势和同时期奥运会举办国得金优势没有明显差异。5)2010年广州亚运会我国军团的得金优势将为0.3693左右,得金数将为220枚左右。  相似文献   

17.
In the history of the modern Olympics, East Asia is as active an area as Europe. Its involvement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modern Olympic Games, as can the closely related Far Eastern Championship Games (FECG). Held in the Philippines in 1913, and following the model of the Olympic Games, the FECG was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sports competition to be held in East Asia and it is also the first regional international sports competition recognized by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Due to its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ports in East Asia, it has been referred to as the ‘Oriental Olympics’ and the ‘Modern Asian Games’. This paper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EC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ast Asian society. It points out that the FECG has played a critic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East Asian society and has exerted many positive influences that have been beneficial to social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ver time.  相似文献   

18.
亚运会与亚洲的地缘政治——兼论亚运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潮 《体育科学》2006,26(12):3-8
亚洲的政治经济格局和体育格局由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五大板块组成,亚洲地缘政治深刻地影响着板块之间和板块内部关系的演变;亚运会成为展现亚洲国家形象和实力、地位的舞台,亚运会的历史表明,主办国更关注于它的政治功利性。亚运会今后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也有赖于亚洲地缘政治与体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10年广州亚运会要弘扬奥林匹克和亚运精神,促进亚洲各国的团结、友谊和交流,致力于构建和谐亚洲。人力资源是成功举办亚运会的基本保障,人文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基础。人文管理以建立人文环境为目标。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通过建立劳动关系管理、沟通与交流管理、文化与精神文明管理、激励与奖惩管理等内在的管理体系,达到畅通沟通渠道,提高各级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忠诚度、创建融洽、和谐的劳动关系,提高办会工作效率,把本届亚运会办成具有中国特色、广东风格、广州风采,祥和、精彩的体育文化盛会。  相似文献   

20.
At the Guangzhou Asian Games, the performances of China's athletes, the officials and the host city of Guangzhou were outstanding. China's journey to the Asian Games in Guangzhou and the accompanying political and sporting machinations throughout are considered in the initial discussion of this essay. The analysis subsequently focuses on Australia's metamorphosis as an ‘Asian’ nation and the sporting, cultural and diplomatic implications this could have for Australia and China. Would this signal Australia's egress from the Commonwealth Games and the Commonwealth per se, thus cutting the British Imperial umbilicus? The presence of Australia at the Asian Games may also enhance the soft power ambitions China has for its engagement in the Asian Games; succeeding in competitions that include a global sports ‘heavyweight’ like Australia would add kudos to the performances of Chinese athletes. How would Australia benefit from this shift? Considering Australia's geopolitical and economic ties with East Asia would an increased level of sporting engagement with China concomitantly produce cultur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uccesses? In the long term, Australia may inevitably become part of the post-colonial East Asian world: the future world of power, wealth and geopolitical influ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