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20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甚感为难的是批改学生作文。小学语文教师一般都兼管班主任工作,有时还要教其它科目,一次作文好几十本,不知要付出多少“夜行军”。然而,学生只是看看分数了之,真是吃力不讨好。改进作文评改方法,势在必行。若干年来,我尝试采用教师当堂评改、师生集体评改、学生小组互改和学生自己修改等多种评改方法,特别在引导学生自改作文方面,收到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就是评改。只练不改不评 ,达不到训练目的 ;抽查评改 ,又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均衡发展 ;全批全改 ,对教师是一种负担 ,且主要工作由教师承担 ,缺乏学生自己的活动 ,效果欠佳。近年来 ,有不少同仁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评改方法 ,给作文评改提供了一些新思路。在此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 ,在素质教育和合作学习理论的基础上 ,归纳一种作文评改的创新做法———合作型作文评改法。一、构建“合作型作文评改”的外部条件1 做好学生写作水平的全面调查与测试影响合作型作文评改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个体的知识储备和语…  相似文献   

3.
“文从改中出”,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教学改革,要做的事情很多,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都会学生评改作文,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相似文献   

4.
李积忠 《甘肃教育》2001,(11):20-20
语文教学总体上分为阅读、写作两大板块,而作文又是其中的“重头戏”。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作文只是学生写、老师改,每次作文发下去学生关心的也只是分数。至于评语,好则欣喜、满足、沾沾自喜;不好则叹息、失望、心灰意冷,很少根据评语去“回顾”文章,总结、提高,所以收效始终甚微。鉴于这种情况,我认为,老师除了提倡多读、多写外,在批改方式上要加以改革、创新,从而使学生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情况才能从根本上改观。我在作文评改方面尝试了读、听、评、改“四步曲”的作法,收到了较好效果。一、读以读促写,让学生朗读自己…  相似文献   

5.
作文评改是语文教师头痛的问题之一。为既解放自己,又关照学生,评改作文可以采用三种方式:教师自己一 “懒”二“踢”的粗放式评改;家长“一对一”的精批精改;学生发挥主动性的“自批自改”与“互批互改”。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然而现实中的作文教学,往往是“教师命题学生写,学生作文教师改”。作文评改一直还是广大教师肩上的重荷。教师精批细改,学生却不屑一看,教师的辛勤劳动常常成了无效的劳动,而要真正做到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批改,时间不允许,效率也不高。如何才能提高作文评改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作文评改更是让老师们有苦难言。一般作文教学的模式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教师唱主角。但教师的评改往往耗时费神却收效甚微,而且易受教师主观性的约束而导致千文一面。显然,缺乏学生参与意识培养的作文评改,已成为促进作文教学水平提高的瓶颈。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在作文教学方面也可以这样说,教师的批改和评讲,或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互改与互评,正是为了达到使学生在脱离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能修改自己的文章这个目的。基于上述的认识,本文谈谈笔者关于作文教学评改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语文老师耗时最大而实效性低微的工作。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过程.不仅能减轻老师的工作量,还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怎样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0.
张光燕 《考试周刊》2014,(97):59-59
语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语文课中,最能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是习作。然而,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教师只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忽视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作文评改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作文评改更是让老师们有苦难言。一般作文教学的模式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教师唱主角。但教师的评改往往耗时费神却收效甚微,而且易受教师主观性的约束而导致千文一面。显然,缺乏学生参与意识培养的作文评改,已成为促进作文教学水平提高的瓶颈。  相似文献   

12.
作文评改在“拟题-写作-修改”三个环节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古人说“善作不如善改”“文章不厌百回改”。长期以来学生的习作都是由教师来详批细改,而学生拿到作文本时认真一些的能看看评语,而大部分学生只在意自己的分数。传统作文教学中“评改”这一环节的作用基本上被架空。一位教师面对数十个正处于心理转换期的青少年,如何在自己的指导下从学生本人熟悉的人和事中开掘出所要写作的内容,抒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如何能够全面了解他们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体会到他们不断变化的所思所想,运用他们也许需要规范而又新鲜生动的语言,来改好自己的文章。如果在作文评改上没有新的突破,而仍然仅由教师一支笔褒贬是非,主宰乾坤,其结果势必导致学生作文的成人化倾向,这样也有悖于写作教学的初衷。  相似文献   

13.
作文评改一直是令语文教师伤透脑筋的难题。学生的作文写完后,常常是笔一放、本一合,万事大吉,至于修改想都没想过,因为那是老师的事。作文上交后,教师对学生的作文从宇、词、句到立意、构思、选材等诸多方面逐一精批细改,然后写出评语,再给出等级。学生拿到被老师修改后的作文,一般只看分数,至于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批改,自己在这次作文评改中有哪些收获,就不了了之了。“精批细改”的方法,的确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却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作文评改中,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作文修改没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作文评改又是制约语文教学发展的瓶颈。以往的作文评改常常是教师费尽心血,学生心灰意冷,缺乏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无视学生作文评改的主动作用。笔者根据“主体参与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理论,结合当前高中作文评改现状及高中生特点,以作文评改能力梯级发展为序,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其语文水准的重要标志。而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作文评改的方法,论者甚多,本文就作文卷前评政与卷后评改相结合的方法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基本步骤是:教师导——学生写——教师改。教师对学生习作进行评改被视为不可改变的定规,有谁违反这一“定规”,让学生自己动手评改作文,则被认为是不负责不敬业,是“懒”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走进教师办公室,埋头苦干的是语文老师,不仅因为语文备课量大,更主要的是作文批改要耗费语文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听老师们谈工作的感受,最苦恼的是语文老师,不仅因为评改作文的辛苦,更主要的是辛辛苦苦评改的作文不被学生重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针对这种状况,我大胆尝试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经过两年的实验,笔者认为让学生唱主角互相评改作文的方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这里所说的作文评改,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自己日常作文进行评改。它包括学生自己给自己的作文进行评改,也包括学生作文之间的互评。它是新课标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思想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作文评改时 ,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学习主体发展的实际 ,体现主体性与实践性 ,逐步培养学生自己评改习作的能力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自我表现 ,自我完善 ,自我创新 ,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 ,给不同程度的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一、“读改”是基础学生在完成作文后 ,教师应提倡学生进行“读改”。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自读自改。可以读给自己听也可以读给老师听。在本环节主要是学生利用已形成的语感 ,针对在写作过程中的“过失性语病”,如 :漏字、语句不通…  相似文献   

20.
卢巧玲 《现代语文》2006,(12):115-116
作评改是写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布鲁姆说:“教育评价是改进教学效果,激励和促进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它是教师对学生作的一种反馈,是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自身素养提高的好办法。有了评改,写作教学就成为了一个有系统的、循序渐进的、不断提高的可控过程。但传统语老师的作评改容易走入四个误区:首先,精批细改。学校和家长也认为精批细改是老师的职责,于是教师耗费心血,而学生大多只不过读读而已,还经常会错意,极少人会在课后根据教师的批阅去琢磨、修改。老师做无用功不说,还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束缚了学生创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