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生物成因天然气主要指源于地球深处的原始烃类气体(以甲烷为主)或在地球深处经无机反应合成的烃类气体。通常认为石油和天然气是沉积物中的生命有机质被埋藏在地下,经过长期的热演化过程转化而成。这些有机质中的碳主要来源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吸收二氧化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大气甲烷研究的各个方向,包括:甲烷含量的历年变化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甲烷在大气气候和环境中的作用,甲烷的源和汇,甲烷含量的时空分布,总结了近年来关于甲烷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张田勘 《百科知识》2021,(28):32-33
目前,除去工业、汽车排放等人类活动,全球主要温室气体约有30%来源于农业.温室气体包括甲烷、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等,这些气体进入大气后会导致气候变暖,从而造成灾害频发.甲烷是位于二氧化碳之后的第二大温室气体,对全球温室效应的贡献率为20%,其中稻田排放的甲烷约占人为甲烷排放总量的11%.另外,稻田还是氧化亚氮的主要排放源之一,氧化亚氮是第三大温室气体,对全球温室效应的贡献率为6% ~ 8%.这些数据表明,水稻或多或少与气候变暖有关,但是以水稻产生的温室气体分量来看,又未必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由于各种工厂和交通工具向大气中排放了越来越多的温室气体,比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我们的地球正在不断变暖,从而引发旱涝灾害、气候异常,这个事实让世界各国都很惊恐,大家希望通过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来遏制全  相似文献   

5.
地球上的温室效应是否影响到人类和生物的生存,温室气体是否如研究人员所说的那样越来越多,这些问题一直存在争论。而最近的一项实证研究表明,目前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确实高过过去65万年中的任何时期,也即是说,现在地球上的温室气体是最高的。而这种最高的温室气体却主要是由人类的活动造成的。冰芯中的秘密这个结论是研究人员收集数千年来南极冰芯内部的气泡并对它们编目分析而获得的。这个编目记录延伸到过去的第8冰川纪,显示了今天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远远超过过去任何时候。主持这个研究的瑞士伯恩大学的托马斯·斯托克(ThomasStocker)指…  相似文献   

6.
《科学中国人》2009,(5):40-40
一个国际科学小组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地球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可能是由大盐湖引起,盐湖排放出的卤化气体改变了大气成分,导致植被遭到永久性破坏。这是大约25亿年前,在二叠纪末三叠纪初,地球上90%的动植物逐渐灭绝。之前,这次地球生物大灭绝被认为是火山爆发、行星撞击或者甲烷水合物导致。这一新理论是根据与今天的生物化学和大气化学过程进行比较得出的。根据这项来自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预测,气候改变引起的温度升高和干旱还会加速沙漠化进程,导致盐海、盐湖和盐湿地的数量和面积增大,而且还会导致卤化气体的天然形成。加上其他大气污染,这些物质的植物毒性就会加强,与此同时,气候改变引起的干旱和生物毒物结构也会增加。  相似文献   

7.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在过去的46亿年里慢慢演化着,并且日益受到人类的影响。由于人类活动,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在不断增加,致使全球气温升高。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对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影响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在地球上,甲烷的生成与生物活动之间关系密切。确定火星大气中的甲烷到底来自生物活动还是地质活动,将有助揭示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2004年,"火星快车"轨道器率先在火星大气中探测到甲烷的痕迹,其浓度为10ppb(1ppb为十亿分之一);10年后,"好奇"号火星车探测到从盖  相似文献   

9.
关于GO_2问题及其对气候与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科学研究表明,近一个世纪以来,大气中微量气体,如二氧化碳(Co_2),氧化氮(N_2o),甲烷(CH_4)等正在不断增加,热带森林面积正在缩小,主要的自然地球生物群落也在不断变化,地球上五十亿人正在改变着自然生态系统。那么,人类活动对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后果如何呢?1985年10月在奥地利威拉赫(Villach)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专门对Co_2及其他温室气体产生的气候及环境影响进行了专题评述。  相似文献   

10.
通常认为,导致地球大气圈CO2温室气体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化石燃料的燃烧。笔者研究表明,导致地球大气圈CO2气体的增加还有更重要的来源,即自然因素。它们是火山气体、泥火山气体、矿床中的气体(金属矿、盐矿、煤矿、石油天然气藏等),与地震、海啸、洋中脊、洋壳蛇纹石化有关的气体,以及与森林大火有关的地球排气等等。而海洋—大气、土壤—大气的碳循环作为CO2与CH4的汇涉及到CO2、CH4的演化与循环。相比之下,人类活动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很小的。只有全世界科学家通力合作,观测研究CO2、CH4气体的源与汇及其通量,进而对温室气体CO2与CH4做半定量、定量的评价,才能确定人类活动与地球排气对环境的影响孰主孰次。  相似文献   

11.
一、大气污染的基本情况 大气是一种混合气体,我们当今世界所见到的大气主要是由氮(N_2)和氧(O_2)组成,另外还包括有许多微量气体: 惰性气体: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等; 对气候有重要影响的气体:水汽(H_2O)、臭氧(O_3)、二氧化碳(CO_2); 其它微量气体:甲烷(CH_4)、氨(NH_3)、硫化氢(H_2S)、二氧化硫(SO_2)、一氧化碳(N_2O,NO,N_2),…… 大气气溶胶:凝结核、尘埃、云和雾的粒子等。 许多气体在大气中的量虽然不多,但却有其特殊的作用,它的含量的变化会对整个地球生态环境生产影响。例如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的紫外辐射,使地面的生物免受紫外辐射的伤害,这是地球上生命发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又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具有很强的  相似文献   

12.
2001年12月19日,美联社报道,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陨石中发现了人类生命不可缺少的糖化合物,为地球的生命起源来自太空提供了又一有力证据。这再次引起人们对地球生命源于宇宙胚种说的注意。早在1961年,就有学者发表文章说,地球诞生的早期从  相似文献   

13.
彭文 《百科知识》2005,(6X):40-40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早期地球的大气层中氢含量很高,而其流失速度却远低于现在。这一成果改变了人们对地球大气演化的传统观点,也可能修改地球生命诞生的学说。多年以来科学界一直认为,地球诞生之初大气成分以二氧化碳、甲烷为主,而氢的含量很少,就如同火星或金星的大气。而最新研究成果显示,早期地球大气中氢的浓度可能高达40%,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如今成了人人喊"减"的"过街老鼠"了,但是说句公道话,它们在地球的历史上可是功莫大焉.要不是它们呵护着地球,地球早就成了一个冰球了.这个结论是人们在解决太阳演化中的一个悖论时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正>按照科学家过去的观点,地球的大气是火山的杰作,通过早期地球的火山喷发,从地幔岩浆中释放了大量的气体,这些气体环绕在地球周围,形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但是,英国科学家最近从地下数百米深的  相似文献   

16.
地球内部不仅仅是由岩石组成的,而且还含有大量的气体,例如作为能源和化工原料使用的天然气就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气体,除此之外,地球内部还存在其它类型的气体。相对于岩石和固体矿产,学术界对地球内部各种气体的研究较晚。由于通过研究各类气体的化学组成与变化,不仅可以为寻找石油天然气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大气层的层次大气层是指围绕在地球外围的的空气圈,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调节地球的温度起到了重要作用,与人类及其它地球生物的生存息息相关。空气是构成大气层的各种气体的混合物。在离地球表面最近的对流层中, 空气中的气体不断混合在一起,因此它的化学构成都是一样的。空气中的有些成分如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甲烷,可以吸收部分太阳能,使地球保持平均15摄氏度的温度。如果没有大气层的存在,地球上的温度就可能降到零下25摄氏度,那么地球上就很难有生命存在。在空气中还有其它气体,但数量很小,如氢、臭氧、氙、一氧化碳、二氧…  相似文献   

18.
2003年,科学家最早在火星大气中发现有甲烷,此后又发现这些甲烷分布并不均匀,主要富集在三块羽状区域,说明这三处对应的地表有大量甲烷喷涌出来。在地球上,甲烷主要是由有机生命制造的,因此科学家猜测,火星地表数千米以下或许存在微生物。  相似文献   

19.
月亮没有大气,地球为什么有大气,地球大气是怎么来的?火山的喷发会喷出大量气体,包括水汽,于是,地球大气的来历就被很自然地与火山扯上了关系,但这种"拉关系"是科学家勉强而为的,是一种猜测,科学家没有去证明它,就把它写进了教科书。随着进一步的科学探索,有很多科学家意识到地球大气层很可能另有来源。科学家发现,地球大气与火山喷发的气体组成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20.
南黄海盆地勿南沙隆起古生界地层的地热和地球化学异常一直受到众多地质学家和地球化学家的关注。本文联用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对南黄海盆地勿南沙隆起的常州(CZ)-2-1井二叠系栖霞组灰岩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研究。根据岩石学特征、室温下包裹体相态特征和成分差别,这些包裹体可以分成三大类六小类。流体包裹体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包裹体中含有甲烷和有机物,证明了该区曾经有含烃类流体活动。显微测温分析表明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在214℃~305℃之间,远高于该区正常沉积的盆地古地温,暗示包裹体捕获了热液流体。根据岩石学观察和测温分析结果,样品中主要存在三期流体包裹体,其均一温度和流体的甲烷浓度分别为:214℃,0.1347mol/L;265℃,0.1722mol/L;305℃,0.3370mol/L。包裹体甲烷浓度随均一温度升高呈增大的趋势。本次研究证实南黄海盆地勿南沙隆起区曾存在含烃热液流体活动,这些实验结果可以为合理解释热异常和地球化学异常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