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忏悔     
从小,父母就认定了我是一个乖乖女,我也一直沿着这条路走着。我对着每一个人微笑,包括我不认识的人,和他们说好说再见,然后在转身之际我总能听到他们对我的父母夸奖:“这个女孩真乖!”此时我的父母便会变得非常美丽,仿佛年轻了好几岁,不知不觉中笑意也爬上了我的脸庞,不是因为听到了称赞,而是因为我的父母在自豪、在高兴,所以我也在笑。  相似文献   

2.
美国孩子讲话做事的神态、口吻。与大人一样,跟他们讲话,就像是对着一个小大人。孩子常常对父母说“你伤了我的感情。”“我非常生气。”“我不会这样做,因为”“你们为什么会……?”“我觉得……”他们称呼父母,有时用名字,如约翰、玛莉妞、彼德等等。在与美国家庭的交往中,我发现美国父母本身,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都相当关注。那么美国父母是从哪些方面启蒙孩子的呢? 理解能力 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常常听到只是表面的东西,而不是内涵。如果孩子问父亲“爸爸,你可以陪我玩一玩吗?”如果父亲说“不行,你怎么这…  相似文献   

3.
心理信箱:陈老师:进入中学后,我发现父母越来越不可理喻。我想和同学出去玩,他们会说:“不许去!在家写作业。”平时他们不许我听音乐、看闲书,甚至不许我看报纸;考试成绩不理想,父母知道后,肯定会大发雷霆;每次我和同学打电话,他们会借故在一旁不走。我已经14岁了,可他们还把我当小孩。现在,我和他们几乎无话可说,有时听到父母的唠叨和责备,我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甚至有离家出走的念头。真不知道该如何与父母相处?小芳心理解码:首先我非常理解你的苦恼,因为我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也曾经盼着快点长大,快点离开管头管脚、爱唠叨的爸爸妈妈。不…  相似文献   

4.
菁灵姐姐:你好!我的父母很关心我的学习,可我发现父母对我的鼓励,反倒成了我的压力。别人都说要把压力转换成动力,可我似乎做不到,我一听见父母说:“上课认真听讲啊!”之类的话,心里就很压抑。我应该怎么办?熊平改变自己的生活有两条途径:一条是改变生活环境,另一条是改变自己的思想方法。父母是不能选择的,要改变他们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现在还是初中生,想自己独立生活还办不到,因此,面对父母的唠叨,你只能选择改变自己的思想方法。父母说的对,就耐心倾听,虚心接受;如果你觉得他们说得不对,不愿意听,就全当没听到,不要去反驳他们。因为那…  相似文献   

5.
心船的港湾     
过去,听到同龄人为“个人隐私”与父母不和的事,总觉得有些好笑。与父母争吵,无非只是为了一个带锁的空间。但如果父母尊重你,那么即使没有锁,他们也不会去侵犯你的“隐私”。反之,如果父母要探视这个“空间”,一把锁又怎能拦得住呢?在我书桌的右侧,就有一个带锁的抽屉,是父母在我刚入中学之前给我用的。如上所说,我对这把钥匙并不太在意,钥匙便一直插在锁眼里,久而久之竟然已无法转动,这锁也就成了摆设。但我父母从来也不会去开启这个抽屉,于是这个抽屉便成了我储藏旧物的所在。拉开抽屉,一眼就能看到一本《同学录》。因为…  相似文献   

6.
“我父亲整天工作”,14岁的凯思说,“他早上7点离家,要到晚上7点才回来。那时我们已经吃过晚饭,于是他便自己一个人吃,而且往往是坐在电视机前面吃。他甚至周末也到办公室去。”许多儿童认为,他们的父母把事业上的成就看得比父亲或母亲的职责更重要。一个高中二年级学生说:“人人都说我妈了不起,聪明能干,又有名气。她有时间到处旅行讲演,却没有时间陪我。”儿童也不喜欢父母在家里的时候老是工作。他们想跟父亲或母亲玩,但是办不到,因为他们不许打扰父亲或母亲。听听孩子们转述他们父母所说  相似文献   

7.
那些留在岁月中的名字,是否会如水泥板上的蓓蕾,开出地老天荒的花朵。——题记拥挤的公交车车厢里。我站在车门右侧,听风拂过车窗的声音。这时,我听到一个女孩子对身边的同伴说:“听过那句话吗?——‘我们因为不了解而在一起,我们因为了解而分开。’”我不屑地笑笑,自己也不清楚是因为不赞同这句话,还是因为觉得它肤浅。她的同伴喃喃地说:“这样啊……呵呵,那,我们永远都不要彼此了解,好不好?”然后,两个人相视而笑。我只是听到了两个字:永远,于是心里响起一个低低的声音,在说:“他们真是幸福的孩子。”我的眼泪差点儿就要落下。我也曾有过…  相似文献   

8.
美国孩子讲话做事的神态、口吻,与大人一样,跟他们讲话,像是对着一个小大人。孩子常常对父母说:“你伤了我的感情。”“我非常生气。”“我不会这样做,因为……”“你们为什么会……?”“我觉得……”他们称呼父母,有时用名字,如约翰、玛丽亚、彼得等等。在与美国家庭的交往中,我发现美国父母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有关素质与能力都相当关注。那么美国父母是从哪些方面培养孩子素质的呢?  相似文献   

9.
浸泡在兰兰泪水中的月亮是那么模糊,那么遥远,那么忧伤。因为兰兰的每一个动作都被父母的“军令”限制了,这也成了他们之间那条很宽很深的河的源头。我要代兰兰说:我需要的不是“军令”。感谢你们把我带到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但这样的世界我却只能隔着  相似文献   

10.
我曾听到无数成年人说,他们永远不会原谅父母以“为他们好”作为借口打他们.但是,在美国,大部分父母仍然使用体罚的教育方式.2007年的统计资料表明,85%的青少年承认曾被父母打过耳光或打过屁股.  相似文献   

11.
我每次和做母亲的讨论他们的教养方式,总会听到有人抱怨:“我家那个孩子都不听我的话,实在非常困扰,害我每次都得不厌其烦地提醒他。”但是,仔细想想这句话,她说的“不厌其烦地提醒”,也许就是孩子不听话的症结所在。也就是说,在孩子的心理上,父母所交待的事随时都还会听到,因为安心的缘故,就常常把他们的话当成耳边风。因此,大人要教孩子什么时,或是要交待他们做某事,  相似文献   

12.
“唉,忙碌了一天了,简直把我累死了。”大拇指伸个懒腰,有气无力地说。“难道我就不累吗?”食指听到这话也说,“我的腰都累弯了。”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主人董思佳的手指在谈着话。他们二指的对话,被高个的中指,纤细的无名指和瘦弱的小拇指听到了,于是他们五兄弟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相似文献   

13.
求助热线     
那天晚上,我在看一个参与性的电视娱乐节目。参与者是个男的,他有个妹妹在加拿大,妹妹有电脑没有打印机,于是他想得到一台打印机送给远在加拿大的妹妹。主持人问,那你怎么给妹妹送去?他说,我再要两张去加拿大的往返机票啊,让我的父母送去,他们想女儿了。听到这,主持人也很感动,她问,那你为什么还要一台电脑给你父母?他说,因为父母很想念远在万里之外的妹妹,所以,他要送他们一台电脑,让他们把邮件发给她,也让妹妹把思念寄回家。因为要回答12道题,而每一道题几乎都是机关重重,要达到顶点何其容易?  相似文献   

14.
我·直埋怨父母,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满足过我的要求。每当我想买新衣服时,他们总说:“你应该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总攀比穿着怎么行呢?”每当我带着一丝不解和生气的语气对他们说:“我同桌的父母经常陪他学习、逛街,可是你们从来没有那样过……”然而,他们却说:“学习是你自己的事,靠父母陪是没有用的。再说了,我们每天都忙着干活,哪有时间陪你逛街啊!”于是,我的梦一个个都被搁浅了。  相似文献   

15.
剃光头     
我是一个维吾尔族的小姑娘,长得伶俐漂亮,父母非常疼爱我。不过,疼爱归疼爱,他们还是希望我是一个小巴郎(小男孩)。因为在我上面已经有一位姐姐了。父母想着法子把我变成小巴郎。有一天,爸爸对我说:“走,我带你去买零食。”我一  相似文献   

16.
第三种办法     
晚上,儿子和女儿在书房里做作业,忽然,我听到他们俩吵了起来。 “他们俩吵什么?好好地写作业。”我跑进去问。 “把窗子打开,”哥哥说,“我需要新鲜的空气,我都透不过气来了。”“我不要打开窗子嘛,很冷的。”妹妹叫道。 我说:“那么,就打开一半窗子吧,也避免了风太大,也可以有新鲜的空气流通了。” 坏好。”两个小家伙异口同声地n情; 我也急了,大声说:“你们想怎么办?” 丈夫听到了走进来,对我笑着说:“我来解决这个问题o"他走在隔壁的房间,打开了窗子,因为这两个房间是相通的,所以效果很明显,’空气变得流通了,而冷风也没有直接吹进来。 …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个15岁的小女生。我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还有关心我的父母。因为我的父母是卖菜的,有些同学都瞧不起我。有时,我在前面走,他们就在后面指指点点,说:“她家是卖菜的,多下贱的工作啊。”对于这些,我只能当作没有听见。  相似文献   

18.
我叫马思齐     
马思齐  宋淑慧 《作文》2020,(1):22-22
我叫马思齐。但是在上幼儿园之前,我从来不知道自己有这样一个名字,因为那时候身边的人都叫我昕昕。上学之后,我的名字也发生过小插曲。别人听到我的名字之后,会习惯性地问:“哪个qi?是王字旁的那个‘琪’吗?”当我解释说是“整齐”的“齐”时,他们都会说:“女孩的名字怎么会用这个字?”我为此难过了很久。  相似文献   

19.
你有奇迹吗     
这是我来美国后不久听到的一个真实故事,很多年后的今天,我依然为故事中那个小女孩的执著和信念所感动。八岁那年的一天晚上,泰葸无意中听到父母在议论弟弟安德鲁的病情,她所知道的就是弟弟病得很重,父母已经用完所有的积蓄。下个月他们一家人就要搬到一个普通的公寓去了,父亲再也付不起医生的账单和房子的贷款。治疗弟弟的病需要一次昂贵的手术,但谁也不愿再借钱给他们。泰葸听见父亲用黯然的声音对泪流满面的母亲说:“现在只有奇迹能救安德鲁了。”  相似文献   

20.
那是肯定的     
“你看你,十三岁了才七十斤,你哥哥只大你两岁,已经高出你一个头了。”父母对我这么说,就连幺爹也说我“好吃嘴”,哥哥也说我是“挑食的家伙”。他们都说我不肯长,挑食,可我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