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郭世卿 《云南教育》2015,(Z1):56-57
教材简析:《桂林山水》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2课。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点明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第二自然段写漓江的水。作者并不先直接写漓江的水,而是从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娓娓道来,后用一个"却"字转折,说明这些美景虽美,但都无法与漓江水相媲美,显示出漓江之水更加迷人!接着运用  相似文献   

2.
【教材剖析】《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具有以下两大特点:1.生动形象、简洁明了的语言美。本文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作了具体的描写,语言简洁明了。同时,大量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把一幅如画的桂林美景展现在读者面前,读来琅琅上口,令人心驰神往。2.前后呼应、整齐划一的结构美。这篇课文是按总起———分述———综合的顺序写的,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先总写桂林山水甲天下,接着写漓江的水之美,然后写桂林的山之美,最后总结观赏印象。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采取了基本相同的结构和句式,表现了一种整齐的美…  相似文献   

3.
一篇文章,如不用分段的形式显示结构层次,便会条理不清,让人读起来感到很费力。那么,在习作中,该怎样合理地安排自然段呢?今天我给大家介绍几种最常用的段式。一、总分段式这种段式按总括和分述的关系构成。例如《桂林山水》第一自然段就是总写:“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后面两个自然段分写“桂林的山”与“桂林的水”,最后一个自然段再总写:“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让你感觉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这篇课文就是按“总———分———总”的结构来安排段落的。当然,这样的分段方式也可以是“总—…  相似文献   

4.
《桂林山水》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按写作意图,分为四段。第一段讲作者观赏桂林由水的原因;第二段讲作者观赏漓江的水;第三段讲作者观赏桂林的山;第四段讲作者的感受。教师讲课时要抓住四段的要点分别讲清楚。  相似文献   

5.
贵刊 1993年第 3期发表的 刘岩波老 师的《桂林 山水为何 先写“水”后写“山”》一文中,第2自然段提出:“课文的题目叫‘桂林山水’,而且开头还用‘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总写,可为什么课文中心部分的二、三自然段,却先写‘水’后写‘山’呢?这样安排结构顺序,岂不是与文章的标题不符?”对此,笔者以为,这样安排结构顺序,并不与文章的标题存在“符不符”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花钟》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学习重点无疑是本单元的主题"留心观察新发现"和语文要素"借助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的学习;研读课后练习的具体要求,我们会发现每一道题都指向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这就说明本篇课文的第1自然段是教学的重中之重。一、如何细读三个不同的句子课文第1自然段,只有三个句子,每个句子都独具特点。第一个句子是总起句,写鲜花的美好,用了三个四字短语。这样的总起句给全文  相似文献   

7.
师 :山东省济南市的泉水全国闻名 ,所以济南又称“泉城”。据记载 ,济南有名泉72眼 ,趵突泉为第一泉 ,让我们跟作者一起去济南观赏吧!(放录像)师 :看了录像 ,你们有什么感受呢?生 :我觉得趵突泉很美。生 :我仿佛走进了人间仙境。师 :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是怎样描绘趵突泉的呢?请自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 :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生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分别写了趵突泉的声誉、溪水、大泉、小泉的特点。师 :说得对!我们先学习第一自然段。文章开头有什么特点?生 :直接了当 ,引出下文。师 :趵突泉有这么高的声誉 ,它有什么特点呢?(指名朗…  相似文献   

8.
[整体感知] 作者在《爬天都峰》这篇课文中用了大量笔墨去写天都峰的特点,说明了人们应该善于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理清层次] 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开头,作者简单地交代了"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这件事;接着,作者围绕着爬天都峰,按事情发展顺序讲了三层意思;最后,作者讲了爬上天都峰之后的情况. [刨根问底] 本文的题目是《爬天都峰》,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只有第6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是写怎样爬山的,而且写得比较简单,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桂林山水》桂林处处皆为胜景,漓江山水堪称其中的典范。听闻"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的佳话,我们选择了从阳朔到桂林的路线,逆流畅游漓江。船驶出不久,远远地见到一座峰顶悬挂着一  相似文献   

10.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以优美简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水那种独特的美,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如何突破这个重难点呢?教学时我们做以下设计:一、配乐范读,整体感知随着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同时出示挂图或放投影片,让学生在图文对照中自然进入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进行整体感知。然后结合第一自然段的“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二、以读悟情,重点感悟学生在整体感知…  相似文献   

11.
教材简析:《石榴》是苏教版教材第五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全文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  相似文献   

12.
此文成功与不足都在首段,它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词——"痴情不改";但是,不应节外生枝——"贾母把你称作‘混世魔王’","是她的溺爱造就了一个愤世嫉俗而又痴情不改的你"。首段改为"衔玉而来的你,对黛玉痴情不改",全文就有"主轴"了——第二自然段至第八自然段写"痴情",第九自然段至第十一自然段写"不改"。卒章"谁能解你的痴情呢?还是给你一杯忘情水吧"是神来之笔——其中的"解"针对前文两度出现的"改"而来,借宝黛爱情说事——作者主张"痴情应有度"!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那树》是台湾著名散文家王鼎钧的代表作之一。文章讲述了一棵古老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可最终却被人类残忍"屠杀"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对都市文明发展之后人类破坏大自然的愤懑。全文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从开头到第五自然段,写的是那树庇护人类。第二层次是第六到第八自然段,写的是那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小镇的早晨》。教材分析《小镇的早晨》一课,以清新的文字把人、景、物融为一体,描绘了江南水乡小镇的早晨安静、热闹、忙碌的景象,反映了改革开放给小镇带来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小镇新貌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第2-4自然段都是总分段式,既便于抓住重点句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又可供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备课答问录□夏雁王丹问:“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是怎么来的?答:南宋时代曾在桂林做官的诗人范成大在一本书中曾写道:“桂林之奇,宜为天下第一”第一次把桂林山水评价为“天下第一”。到了南宋末年,李曾伯在一篇文章中写了“桂林山川甲天下”之句...  相似文献   

16.
最近笔者在三位老师的《莫高窟》同课异构中发现,同样的言语实践点,由于对儿童的言语思维规律的认识不同,采用的语用训练方式存在差异,言语实践的目标达成度也大相径庭。一、给思维一个方向,进行积累性表达片段一:第2自然段"彩塑"师:默读第2自然段,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样的结构?生:总分总结构,作者先总写彩塑的特点是个性鲜明、神态各异,再分写菩萨、天王、力士、卧佛的个性和神态,最后总写游人的赞叹。  相似文献   

17.
《颐和园》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通过具体描写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高度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围绕着这个中心 ,课文分三大段来写。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总的印象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的特点。第三段(第6自然段)总结全文 ,赞叹“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这样既突出了主要景点 ,又概述了全貌 ,使颐和园的美丽景色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全文中心明确 ,条理清楚。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写文章要有中心”…  相似文献   

18.
一、两起两收的对称美纵览全篇,首先会感到行文布局谋篇的对称美。全文共计5个自然段,根据事件进程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1、2自然段为第一层(略写),第3自然段为第二层(详写),4、5自然段为第三层(略写),整体呈现“二一二”的结构布局。第1自然段写“攻”:秦晋联合,大军围郑,来势汹汹,锐不可挡;郑国岌岌可危,朝夕难保。第2自然段述“守”:国难当头,命悬一线,郑国君臣惊慌失措,一筹莫展,烛之武临危受命,勇赴国难。这两个自然段分别从矛盾冲突的双方入手,写“攻”述“守”,秦晋联合而郑国孤危。中间一段是全文主体部分,详叙烛之武游说秦伯,离间秦…  相似文献   

19.
[文本介绍]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写小树栽好后,三个小伙伴非常高兴。课文的几幅插图形象地展示了故事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失衡先看两个案例: [案例一]《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教学片段: 师:默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第一句与下面几句是什么关系? 生:这一段主要写漓江水的特点。第一句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