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最近,一些教育事件引发舆论关注和社会热议。一是"绿领巾",某小学好学生戴红领巾,"后进"学生戴绿领巾;二是"红校服",让后进的学生穿醒目的红色校服;三是"三色本",  相似文献   

2.
绿领巾 西安市未央区一小学搞教育“创新”,把学生按领巾颜色分成两类:好学生戴红领巾.学习不好或者调皮的学生戴绿领巾。这让戴绿领巾孩子家长感到很难堪,认为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但学校坚持认为这并非歧视,而是激励学生上进,下次争取戴上红领巾。  相似文献   

3.
案例带给我们的思考 一是“绿领巾事件”.“你学习不好,所以戴绿领巾,我才是真正的红领巾.”放学的时候,一个小学的学生被领巾的颜色自然分成了两队,一个带红领巾的孩子对另一个带绿领巾的孩子如是说.这是二年前在西安某所小学发生的真实一幕.学校解释说这是激励孩子上进的方法:为学习好、思想品德好的同学发放“红领巾”,让学习差思想道德差的“差生”佩戴“绿领巾”,这样可以激发“差生”向优秀生学习,让他们严格要求自己,争取也早日戴上“红领巾”.于是学校顿时被分成了“红”“绿”两个阵营.  相似文献   

4.
继西安某校给成绩不好、表现稍差的学生戴"绿领巾",内蒙古一学校推出让考试成绩在前50名的学生穿"红校服"之后,山东枣庄某中学又出现了根据学生成绩好坏,为学校部分班级的学生分别发放红黄绿三种颜色  相似文献   

5.
刘萍 《教书育人》2012,(1):10-11
2011年10月18日,发生在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的"绿领巾"事件,登上了各大新闻媒体头条。所谓"绿领巾"事件,便是学生按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的优劣程度被分为两类,表现好的孩子佩戴鲜艳的红领巾,表现差的孩子佩戴绿领巾。学校和老师的意图旨在激励学生上进,"告诉他加油努力,下次争取  相似文献   

6.
前段时间,各地一些中小学出现的"颜色标签"颇引人注目。西安一小学给"差生"戴绿领巾,包头一中学给"好学生"穿红校服,山东一中学用红、黄、绿三色作业本区分学生成绩好坏……看到这样的报道,心中总有一种难言的郁闷。教  相似文献   

7.
近日,绿领巾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学校的初衷是利用与红领巾相对的绿领巾来激励孩子上进,并非有意区分好学生和差学生。单从形式上来看,也算是一种教育创新,可是这一做法很快就受到了佩戴绿领巾的学生和家长的非礼,并被戕害在襁褓之中。究其根源主要是绿领巾教育不能顺应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8.
季广花 《江苏教育》2012,(14):42-43
无论是西安市某小学给差生发"绿领巾"激励上进,还是无锡市部分学校教师要求差生去医院"测智商",还是包头二十四中的"红校服",还是北京大兴七中按成绩将学生划分等级,分别开家长会,还是江西进贤二中初  相似文献   

9.
西安绿领巾风波尚未散去,内蒙古包头二十四中又出现了红校服。这些"色彩"冲击着教育的底线,改变着教育的本色。教育的本色究竟是什么?"本"是本质,是以人为本。本色,即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符合因材施教的与人原则。教育原本很简单,可是为什么还出现"绿领巾""红校服"这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呢?静下心来反思中国教育的现状,让人不寒而栗……一、教育,正陷入白"色"恐怖的边缘,吞噬着孩子的个性这么说,似乎有点耸人听闻,但想  相似文献   

10.
一位老师说,9岁确实是一个特别的年龄段,从团队组织来看,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是儿童团员,戴的是绿领巾,而到了三年级,就可戴上红领巾,成为少先队员;另一方面,男孩的心理发育比女孩普遍要迟,到三年级时才开始意识到要读书,但三年级起学习负  相似文献   

11.
李天虎 《教育》2012,(9):39
教育是丰富多彩的,学校更应是五彩缤纷的。可如果人为地使教育披上"有色的外衣",给纯洁的孩子贴上好与差的标签,而折射出的则是失色的"人文关怀"。然而,事实是有些教育工作者却正在做着"反教育"之事:"红黄绿三色作业本""绿领巾""红校服"……一个个有"创意"的"奖优  相似文献   

12.
微言     
正继"绿领巾""红校服"之后,日前《潇湘晨报》又报湖南邵阳一中学要求犯错学生交1000元的押金。学校称这样做是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希望对学生形成一定的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关于“绿领巾”事件争论的焦点就在于“绿领巾”与“差生”的关联度。一些家长、记者认为,“绿领巾”就是学校给孩子的“差生”标记,这是严重的教育歧视,违反了教育规律,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了严重,  相似文献   

14.
很偶然的一个机会在杂志上看到一则消息,就是西安市一家小学给部分孩子配发"绿领巾",原因是由于这部分学生学习、品德方面稍微有些差异,为了激励这部分同学早日戴上红领巾,所以就有了放学的队伍中一部分孩子带着鲜艳的红领巾,而另一部分孩子则戴着"绿领巾"。因此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纷纷谴责这种无形暴力对孩子们的摧残。暂且不论这种动机的好坏,单从结果来看,这无疑是对那部分"绿领巾"同学的伤害,尊严何在?谁能为受伤的自尊心买单。  相似文献   

15.
中广 《生活教育》2012,(3):9-17
1关键词: 绿领巾 新闻事件 10月中旬,西安一小学给差生戴绿领巾的新闻在网上疯传。这一事件曝光后,中央电视台“新闻1+1”节目的主持人白岩松还特意带了一条绿领带,以示对佩戴绿领巾孩子的声援,社会各界也纷纷发出声音,声讨该校给差生戴绿领巾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吴明 《辽宁教育》2012,(6):46-47
今年以来,各种教育名词层出不穷,"虎妈"唱罢,"狼爸"登场;"绿领巾"刚摘下,"红校服"又穿上。初冬的北京,北京市少年宫食堂,同是参加兴趣班的两位妈妈竟然为占座,当着孩子的面,大打出手……令人震惊的同时,这些现象也发人深思:孩子、家长、学校、社会,不是某一环节出了问题,而是教育心态集体失衡。受追捧皆因贴着"成功标签"进入12月,在北京某重点小学上五年级的马文涛超级忙碌,除了常规的奥数班、英语班、作文补习班,还外加一个乐器班。"更紧张的是,还要赶场参加没完没了的比赛,这个月  相似文献   

17.
2011年"绿领巾"事件刚出现时,我曾和同事赌定说:如果某些东西不变,"绿领巾"事件就一定会以别的形式重现。一语成谶,几天之后便出现了"红校服"事件。两件事尽管故事情节不尽相同,但背后的病理却完全一样——罔顾教育的基本伦理、违背教育的基本规律。这也让我深思:教师队伍怎么了?事实求是地说,我们不能说这些当事的学校、老师不关心孩子的品德"成长"、学业"进步"。正好相反,在中国这样一个"伦理型"文化中,多数教师不仅在意孩子的品德,而且千方百计地用经验的、自我感觉上"可能正确"的方法去不断努力"提高德育的实效"、"促进孩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8.
几乎所有中国孩子胸前都曾飘扬过红领巾,人人知道它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标志,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红旗一角”,对于初入学校的孩子来说,戴上红领巾是莫大的荣誉与向往。然而没有想到,在陕西西安的某个小学,竟然会由此派生出一条惹眼的“绿领巾”来。  相似文献   

19.
近日,某学校用"红领巾"和"绿领巾"来区分学生的优、劣,另一学校则用"红校服"来标榜"优异"的学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热议,又一次将"优生"、"差生"的话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佩戴"绿领巾"的学生无疑就像古代脸上烙有"金印"的囚犯,以"羞耻感"将他们从同学之中硬生生地划分了出来,他们是在老师和同学的歧视下成长,身心健康难免会受到极大的伤害,学校和老师的这种行为无疑是有悖于教育初衷的。这表明,在全面实  相似文献   

20.
话题2011年10月17日中午,随着下课铃响起,西安市一所小学的小学生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排队回家。最先走出校门的是一年级学生,队伍自然地被他们佩戴的领巾颜色分成了两类:一半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孩子则戴着绿领巾。据该校教师解释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为教育其上进,该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