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黛玉,别哭     
黛玉也实在够不幸的了。父母双亡后,她不得不背井离乡,投奔贾府。虽说亲戚待她不错,但寄人篱下的日子还是不好过,黛玉敏感的心灵受了不少创伤。尤其令她讨厌的是那贾宝玉,你看他明明是个男的,却偏要穿着女孩子的衣服,说起话来也嗲声嗲气。这样一个高度弱智,却被贾府上上下下吹成了活神仙。这也不去管他,使黛玉气愤的是,这  相似文献   

2.
一棵绛珠草     
正如花的女子/静立水边/蹁跹的落叶/在你的身后/洒落了一地忧伤/飘起的衣袂在花中重生。"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这样一个"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伊人,注定要有一个不平的命运吧。是的,我喜欢黛玉,喜欢她的知恩图报。她前世为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为报神瑛侍者灌溉之恩,下世为人。与宝玉相识、相知,却未待相守便泪尽人亡,魂归花魄。恩已报完,情何时了,难不成三世情缘,再续木石前盟?是的,我喜欢黛玉,喜欢她的坚毅孤傲。生于钟鼎之家、书香之族的她从小便知书达理,绝丽无  相似文献   

3.
雷雨  张延 《课外阅读》2008,(7):38-38
黛玉很美,她的美,是门里的冷艳;宝钗很美,她的美,是门外的娇娜。——题记黛玉是玉,浑身通透,美却不外现,清冷的色调,藏在门里,自是与人冷落。宝钗是钗,珠光宝气,熠熠生辉,暗藏的尖锐,放在门外,恰好无人察觉。黛玉是个完美的女子,她的完美在于她的超脱。既是超脱,自是曲高和寡,只得藏在门里,孤芳自赏。  相似文献   

4.
在《红楼梦》第三回中,林黛玉在外祖母的惦念和期盼中,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了贾府.她的到来,成为荣国府上上下下的一件大事,从王夫人、邢夫人到李纨、王熙凤再到迎春、探春、惜春、宝玉等都来看望.表面上看,对于黛玉的到来,贾府热热闹闹、欢天喜地.但热闹、欢喜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冷漠. 先看王熙凤,她携着黛玉的手,先上下细细打量,笑着赞叹:"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后提到"姑妈",用帕拭泪,又转悲为喜,还携黛玉手问长问短,好不关切.其情感、神态之变化,令人"叹为观止".她的一切"表演",其实都是为讨好高高在上的贾母.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薛宝钗戏蝶至滴翠亭偶听小红、坠儿的私语,怕被发觉,故使出“金蝉脱壳”之法,喊“颦儿”,且故意向小红、坠儿询问黛玉的去向,使她二人“唬怔”了,并说出对黛玉的性格弱点的评价,而且十分悬心。 对这一细节,红学界大都认为这是薛宝钗“有意嫁祸”黛玉,为争取宝二奶奶的宝座而努力的重要策略;有的论者虽能较为客观地指出薛宝钗此举“并未露出有意伤害黛玉的意向”,“与争夺宝二奶奶的位置没有多大牵连”,但也认为薛宝钗”这样作的结果,事实上对黛玉又是一种伤害,把自己的‘没趣’转嫁到黛玉头上。” 笔者认为,薛宝钗的“金蝉脱壳”的做法,非但谈不上对黛玉的“有意嫁祸”,即使认为这一做法客观上伤害了黛玉,也是不能成立,值得商榷的。下面就此略谈浅见四点。  相似文献   

6.
在《红楼梦》的人物画廊中,晴雯只算得上是一位小人物,但就是这样的一位小人物,作者却赋予了她特殊的使命:映衬黛玉,象征大观园中众丫鬟主子的悲惨结局,推进宝玉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7.
为黛玉平反     
读《红楼梦》,一般人会觉得黛玉小心眼,说话刻薄,处处多疑。然而我却认为这是对她的误解。黛玉出生破落贵族世家,幼年丧母,孤苦无依,奉父命投奔千里之外的外祖母家,这也为她日后忧郁敏感的性格埋下伏笔。进贾府后“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她去”,这种低人一等的身份和寄人篱下的处境,必然导致黛行玉为拘束、谨小慎微。黛玉宝玉初逢,小说借宝玉之眼刻画了卓尔不群的黛玉,虽是愁容却有妩媚风韵,虽是病体反添娇怯情态。体弱多病独具娇柔“病态美”,更是她性格及悲惨命运的暗示。黛玉是大观园的头号才女,诗…  相似文献   

8.
林黛玉在《红楼梦》里是个异数,既孤芳自赏又自伤自怜,这样复杂的性格却完美地统一于一身,所谓“性格即命运”,这话在林妹妹身上格外适合。人的命运和性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黛玉的悲剧命运与她尚性使气的性格有着必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洋洋洒洒描绘了众多女性。香菱作为红楼中金陵十二钗的一个缩影,出彩不多,却笔笔精彩。香菱有着明显的个性,最为突出的便是她的"苦、呆、美"的特质。香菱的"苦",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专心学艺,苦心吟诗。香菱学诗过程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可谓"苦学"的典范。香菱拿着黛玉的赠本回至蘅芜院中,"诸事不管,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她把读诗的心得讲与黛玉诸人,还要求给她题目让她学着做诗,她回来后又是读又是  相似文献   

10.
首段提出批驳的对象"黛玉心胸狭隘、小性儿、爱出风头"。后文从三个方面分析批判"对黛玉大大的误会":第一,列举形似"心胸狭隘"、实为"维护自尊心"的事例。"对周瑞家送来的宫花不满"——这是黛玉"寄居在声势显赫的荣国府"的特殊处境使然。第二,列举大气的事例。"香菱想学诗,黛玉热情指导"——这是黛玉"单纯得就像一颗水晶,晶莹剔透"。第三,辩证持论。"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黛玉那些所谓‘心胸狭隘、小性儿、爱出风头’的事,既反映出黛玉的优点,也折射出她的不足"。此文卒章颇有意味——借文学作品人物说事。  相似文献   

11.
正如果所有的荣耀与光明要用寂寞与痛苦来偿还,那么她已经还清了自己的所得。1据说,匈牙利大提琴家史塔克有一次乘车,从广播里听到她的演奏,说:"像这样演奏,她肯定活不长久。"她是杰奎琳·杜普蕾——20世纪英国的天才大提琴演奏家。想到《红楼梦》中,妙玉与宝玉遥听黛玉抚琴  相似文献   

12.
落花人独立     
我常以为黛玉差点儿就能嫁给宝玉,然而掩卷沉思又似乎不止“一点儿”。黛玉其实是注定要孑然一身的。“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曲《葬花词》足以让黛玉孤标傲世。她的才情绝不是《红楼梦》里任何一位姑娘所能企及的。她的“一手夺魁菊花诗”,她的“重建桃花社”,她那“凭尔去,忍淹留”的“咏絮才”足以令天下人汗颜。然而树大招风呀,黛玉顶住了流言蜚语,什么“狐媚儿”,什么“刀子嘴”,什么“装主子”……她统统咽进心里化作斑斑血泪,然而她却挽不住她在贾府的“人心”。“一问摇头三不知”的宝钗以她的端庄赢得了众人的称赞,…  相似文献   

13.
<正>翻开《红楼梦》,旁观荣国府的日常生活,就如同我们每一日的平淡生活:平凡到这一天里好像没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不外乎吃吃喝喝,戏耍玩闹,攀比斗嘴……细数数,仿佛都是一些可有可无的闲话小事。可这些小事细细品味却又饱含着人情世故、成长感悟。就拿林黛玉来说:初入荣国府时,六七岁的她就能细细观察荣国府的礼仪规矩,生怕自己哪里做错了,甚至因宝玉摔了玉而自责哭泣。可后来谨言慎行的黛玉变了,变成了尖酸刻薄的“怼人”黛玉,连流泪也大多是因为和人赌气。那是什么让她变成这样的呢?读一读《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宝钗探望生病的黛玉时黛玉与宝钗的对话,你就能感受到黛玉的成长了。  相似文献   

14.
林黛玉进贾府,第一次正式上门拜见二母舅及舅母,王夫人选定了在东廊三间小正房接待黛玉。王夫人的做法有看轻黛玉的意味,而且因为这里僻静些,不易被人撞见或听到内容。王夫人在见到林黛玉的第一天,就给她打"预防针",让她和宝玉保持距离。文章就王夫人为什么在东廊三间小正房接待黛玉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5.
薛宝钗“德言工貌”样样俱全,才智出众,而“罕言寡语”、“安分随时”的处世哲学使她成为封建社会淑女的典范,体现着封建朝代贵族女子传统的风范。她虽极力争取美满幸福的生活,却成为了封建礼教的殉葬品。她作为与黛玉对立的典型,实际上和黛玉一样,是一个悲剧人物,值得人们同情。  相似文献   

16.
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贾府中,芸芸众生都在辛苦算计着。有的机关算尽,枉断了性命,有的却死里逃生。同样是贾府中人,为何有的能侥幸逃脱,有的却深陷其中?都只是因为他们是否坚信一切都会过去,保持乐观坦然。这看似容易,但心里的这道坎你能否跨过去呢?要说这道坎,贾府里唯有史湘云从容地跨了过去。"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倚罗从,谁知娇养?"以此看来,湘云的身世其实比黛玉更为凄苦些。但她也并没有黛玉"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的忧愁、感伤,取而代之的是发自内心的乐观、积极、豁达。一切都会过  相似文献   

17.
那些花儿     
正一纳兰容若的一句"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远没有"黛玉葬花"名气大,只是因为没有如电视剧那样被经典地呈现过而已,却同样凄美冷艳,读到若思量亦令人百转千回。世态炎凉如水时,黛玉含泪自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初看时,是她对自己身世遭遇的伤情感慨,实则却一语成谶,暗合了贾家的兴衰,而金陵十二钗最终陷入悲惨境地,也正是所谓"花落人亡两不知"。而纳兰容若的葬花读来更多的是一种失意的悲  相似文献   

18.
薛宝钗是曹雪芹塑造的一个复杂的文学典,作者赋予了她丰满,立体的性格特征,她表面上"装愚守拙"一举一动显得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实际上她期望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但其实,宝钗和黛玉一样可怜,一样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一样值得我们同情,只不过在她身上的社会人生悲剧,是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的,从另一个角度控诉了封建社会制度,而与黛玉相比宝钗的悲剧意味更浓,悲剧层次也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19.
她,饱读诗书,严守礼仪,从不失大家风范。她,沉默。隐忍,安静,事事谨慎为之。她。文墨不输黛玉。相貌尤胜可卿,才能堪比凤姐,女红不下袭人。袭人曾说:“宝姑娘原配牡丹花。”是啊。牡丹乃群芳之首,宝钗实在是当之无愧。可在后世的“金陵十二钗录”中,世人将她归之其二。居黛玉之后。世人皆肯定了她的才貌。但却认为黛玉的性情更胜于她。这也许是因为她的“无情”——  相似文献   

20.
香菱向黛玉学诗 ,黛玉教她“第一立意要紧” ,并且“意趣要真”。香菱写两首《咏月诗》都失败了 ,在黛玉耐心指导下 ,写第三首终于得到大观园众诗人的一致肯定。香菱的成功固然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也是和黛玉的指导有方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