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问题新闻的特性及媒体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转型时期,无论是热心于某一社会问题的专家,学者.还是掌握权力的各级政府的决策人物.都应充分利用社会舆论的作用,将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潜在“问题”的社会现象烘托成公众关注的热门话题.借此将问题的现状.形成的原因和产生的危害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唤起人们对此问题的忧患和警觉,进而形成对这一问题的共识.从而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显然,只有借助社会舆论.社会现象的“问题”性才能为大家所了解。对社会问题如何报道.值得新闻工作者研究。  相似文献   

2.
社会新闻.是当今各媒体拼抢的主阵地之.也是吸引读者眼球的个主要领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除去媒体常没的新闻热线外,记者该如何挖掘社会新闻?通过几年的实践.我认为只要用心.把身子沉下去.社会新闻就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环境上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剧,中国经济与社会变革的进程提速,社会生活的变化频率日益加快.社会各个领域间的联系日益加强,相互作用日益深刻在这样的环境中.任何一个具有新闻意义的发展变化.都可能包含重要的传播价值.一项新的科学技术.一个新的建设成就.一起空难,一场瘟疫的影响力都会超出行业与地域的局限,对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4.
社会新闻是晚报的特色菜.然而.随着报纸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社会新闻也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党报的版面.如安徽日报的固定栏目《社会冒》.深圳持区报的“社会新闻”栏,陕西日报、上海文汇报等举办的社会新闻大奖赛等。有的党报甚至提出了“向晚报学习”的D号。所谓学习,其中一条就是指党报要像晚报那样重视社会新闻。这是一个新景观。与晚报不同,党报作为一张有较高地位、权威性很强的严肃报纸,似乎与故事性强、人情味浓、写作手法多样的社会新闻任渭分明.不能互寄。但近几年的事实证明.社会新闻作为一种涉及面广的边缘性新闻,其影…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高科技发展的条件下.伴随社会文化层次的提高.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自觉利用媒介传播以获取信息.评判是非.表达意愿成为舆论主流。因此,舆论监督的典型体现是新闻媒介监督。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新闻媒介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因此.新闻媒介反映舆论.实现对于各级机关及社会现象的监督批评,应站在党,政府和人民利益的立场上在实践中.应充分体现党和政府赋予的权力与义务。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一个学习型社会。知识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一个家庭乃至社会的前途。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学习型社会的形成,需要学习型家庭为基础和支撑。个人、家庭、社会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环环相扣,面对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网络时代等崭新时代的到来.公共图书馆如何发挥自身功能,倡导创建学习型家庭.本文结合本地实际作肤浅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郑晓华 《记者摇篮》2004,(10):55-55
社会新闻.概略地说是指反映当前社会生活、社会问题和社会风气的一种新闻类别。因为社会新闻大多发生在市民身边.如救死扶伤、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等,它们往往很具体、很典型.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一定范围内,能引起读者的特别关注。把它报道好了。往往能产生很好的舆论教育作用。近几年来.社会新闻的报道比重日渐呈上升趋势。如何才能把社会新闻报好,让政府和群众都满意呢?  相似文献   

8.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互联网迅速普及,图书馆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终身学习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必须,社会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空前高涨。社会环境的变化既给公共图书馆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使其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严峻考验。只有把握机遇,适时调整.改革创新,才能使图书馆事业顺应时代潮流,出色服务社会。为此.  相似文献   

9.
王澜 《新闻导刊》2006,(3):41-42
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已经成为新世纪社会信息环境一个最显著的特征.越来越多的人依赖互联网获取新闻信息.网络传播正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社会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网络传播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因其全方位开放性.给最广大的受众带来了方便、快捷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薰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使用权利.履行义务。”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把和谐列为与富强、民主、明相提并论的发展目标,凸显社会建设的地位与作用,并专门就社会建设作出全方位的战略部署.使经济、政治、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更加成熟的发展阶段。公平正义是现代社会进行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依据.是协调各个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社会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在创建和谐社会中,媒体应担负起促进社会和谐的历史重任,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11.
陈洁  鲍立宁 《声屏世界》2005,(12):13-13
关于和谐社会,目前学界有许多中肯而深刻的论述,政治学界认为,和谐社会是政治昌明的社会;经济学界认为.和谐社会是社会资源兼容共生的社会:社会学界认为,和谐社会是社会结构合理的社会;法学界认为,和谐社会是行为规范的社会;哲学界则认为和谐社会是和谐哲学的体现。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看.和谐社会应是舆论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绝大多数成长于“文革”后期和改革开放年代,多种价值观、东西方思潮对他们或多或少都有影响.如今,置身于社会转型期,处于电视这个具有特殊影响力的传播媒介之中,因此,对他们的伦理观和人格的构建显得很迫切和重要.构建健康的人格首先需要正确地认识自我.时代和社会要求电视节目主持人担当起道德传播的社会角色.所谓社会角色是社会所需要或认定的、为各种社会地位或身份的个人所具有的行为模式.节目主持人是广播电视工作者中的一员,他以个人的身份出现,以自己的语言、形象,直接向受众传播信息,在大众…  相似文献   

13.
陈平 《记者摇篮》2006,(8):38-38
民生就是人民生活.大众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民生质量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因此,关注民生应该成为新闻媒体的要务之一.这也是新闻媒体发挥大众传媒功能、推进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发挥图书馆在创建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甘小兰 《图书馆论坛》2005,25(3):233-234,134
创建学习型社会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图书馆有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发挥图书馆在创建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4月1日.国务院制定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正式施行.诉讼费交纳标准降低。在惠及普通公民的同时.人们也担心。任何鸡毛蒜皮的事情都可能捅到法院。 司法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篱笆.假如前面没有缓冲带,动辄就穷尽司法手段。在客观上可能有损社会本身的自治功能。 20多年来.我国的普法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果.法制观念深入人心.但也出现了一种片面的认识.把“依法”治国.简单地理解为“依法院”治国。 刚刚适应了到法院“讨说法”的国人.现在尴尬地发现.由于诉讼增长过快导致的司法资源不足.让中国一些大城市的法院出现“诉讼爆炸”。 许多民事纠纷一拖经年,小事变成大事.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 事实上.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法院大门之外.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柔性缓冲力量,那就是人民调解员。他们依靠道德公约、民间智慧.以及熟人之间唇齿相依的情感和利益权衡.一次次介入中国社会的家长里短.起到了“息讼”的作用。 现在的问题是.随着中国人城乡大迁徒.以及体制外人员的激增.传统熟人社会正在解体,这让依附于熟人社会土壤上的人民调解员.面临日渐尴尬的处境。 若不打官司,民间纠纷.谁来解决?从长远的法制社会要求来看,人民调节员制度.该何去何从?在倡导和谐社会的今天,对这一问题的探索.也就多了一份现实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政府要加大对边、少、远地区图书馆的投入,图书馆要主动抓住机遇.适应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加强创新服务意识,实现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地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信息革命的浪潮冲击着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把人类从工业社会带入了信息社会。从电信业来看.一个多世纪以来,以电话服务为主的电信业走了一条成功之路.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供给能力远远大于实际需求.导致产品严重贬值,经济泡沫产生。尤其电信业是一个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行业,它与技术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关系非常密切。在电信产业的发展中.摩尔定律。  相似文献   

18.
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逐渐反映出来.社会政治生活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不可避免地成为广大观众听众关注的“焦点”。面对新形势的要求.作为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在探索改进新闻舆论监督工作新途径的道路上.如何运用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闻监督权,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功能,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合理使用舆论监督这一有力武器.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倾听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揭露消极腐败以及社会丑恶现象.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深入探讨的大问颗。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广播新闻不断求新求变,以适应新的竞争态势和社会需求.但是.从总体上看,广播新闻的弱势地位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原有的一些优势正在消失,原有的一些劣势更趋明显.听众群有减无增,社会影响力提升缓慢。如何提高广播新闻的竞争力.使广播新闻巩固原有的阵地.并不断夺取新的地盘?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闻周刊》2006,(16):11-11
中国青基会是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系非政府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面向中国及许可募捐的国家和地区。秉承“通过资助服务、利益表达和社会倡导,帮助青少年提高能力.改善青少年成长环境”的神圣使命,中国青基会自成立多年以来.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宗旨.倡导“社会责任、创造进取、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价值观。致力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社会福利事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发展青少年事业,并积极探索中国非营利性组织建设和发展的道路.推动跨区域,跨行业、跨国界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