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大师叶圣陶先生曾说:"无论是听、说、读、写,只要学好了语言,就可以学好语文,因为语言是学习其它一切的基础。"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借助文中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词语,与文本对话,与生活对话,在词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  相似文献   

3.
陈澄鸿 《科教文汇》2008,(10):64-64
所谓语文,简单地说就是语言和文字及其使用,它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是为生活服务的。因此,语文教学无论是学习场合的选取,还是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都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4.
张建红 《科教文汇》2008,(22):87-87
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一样,都是人们交际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对口头语言和对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5.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中,文字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对人类社会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到现在,文字依然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譬如我们坐公交需要看站牌、逛超市需要看商品标签、居住也需要和文字打交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一种文字交换行为,通过文字不同语言的人们也可以进行交流。语文的学习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学习文字的过程,学生接受的新知识只是文字的不同组合排列。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生命之根,语文教学就是对生活的诠释。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最主要的两个教学环节。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如果把知识比作大海,语文就是小舟,教学方法就是海水的源泉,阅读与写作就是浪花,这艘小舟要想在浩瀚的大海中,到达理想的彼岸,需要浪花的推进与帮助。语文阅读教学中体味写作技巧,写作中积累并注入阅读丰厚的语言知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是学生学好语文并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语言来源于生活,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  相似文献   

8.
阅读生活化是基础,出发点是教学生学语文,切入点是课前、课上和课外的读、看、听、说、写、思、悟等语文学习活动,理想的归宿点是让学生真正做到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思维情理化。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能使学生始终沐浴其中,养成语文意识,提升语文素质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综合性学习"是对学生语文知识之间的综合,是语文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综合,是学习与生活之间的综合;是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整体性、协调性发展的要求;对学生形成团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等具有现实意义。然而,小学教育阶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情况并不理想,因此,本文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问题出发展开策略性探究。  相似文献   

10.
李风香 《今日科苑》2009,(22):277-277
语文教育的目的就是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叶圣陶先生曾有精辟论述: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所以我认为,任何语文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良好的语文习惯。语文教师要指导初中学生把读,写,听,说结合起来,把所学知识的内部规律加深理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逐步形成自我的真实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1.
陈远浪 《知识窗》2013,(16):72-72
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笔者就如何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了几点做法。 一、激发兴趣,培养思维的积极性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们的思维才会有活力。在设计教学方法上,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教师应当善于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开辟广阔的天空。丰富性的生活就是一本大百科全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当学习与生活建立紧密联系时,就可以利用生活资源丰富的优势,使教育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我们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积累,就是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捷径,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开掘生活的无穷源泉,充分开发孩子的经验世界,抓住每个让孩子动心的瞬间,创设生活化的班级环境资源,使儿童从生活源泉中不断吸取发展思维和语言的养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结合中,开辟课程学习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识字教学。小学生从开始学口语到书面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识字教学;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离不开识字教学,可以说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就是识字教学。本文从不同方面介绍了如何激发小学生对文字的兴趣,促进小学生文字思维的发展和身心的发展,同时通过其他方式巩固识字教学等方式方法等。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我们人类最主要是交际工具,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彼此之间沟通和交流最基本的方式,从古至今,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生活中都离不开语言,语言是一门艺术。在我国,语文是语言的缩影,我们运用语文的地方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比如说:社交、演讲、写作……在诸多方面,语文无不与我们联系密切。那么,语文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每天说的话能不能称之为语文,到底要怎么样才能学好语文。对于一名小学生来说,对这些最基本的东西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说,小学教学的课程中,语文这门学科是至关重要的。语文中文体不同,学习的方式也大相径庭,不论是学习字词还是其他,都应该有不同的学习方法。作为一名老师,要把握各种文体的特点,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学术指导,结合小学生自身的条件,着实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让小学语文更加深入生活。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活动的基础。1992年我国第一个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的表述:“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  相似文献   

16.
倪培良 《科教文汇》2010,(14):94-97
语言教学是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能正确理解、品味语言是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试图以语言为立足点,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为契机,从理解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等方面进行语言训练,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注重知识、语言、技能、情感和思维的同步积累,全面展示阅读教学中的内容美、语言美、方法美和过程美,力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坚守语文教学的个性,真正让语言教学活起来。  相似文献   

17.
白云慧 《科教文汇》2012,(20):91-91,138
文章以笔者自身实习经历为例,结合所在学校的真实情况,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和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为重点,通过训练听、说、读、写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学习是每一个人生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部分,是受益终身的个人能力和文化素养。并最终达到提高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语言教学是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能正确理解、品味语言是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试图以语言为立足点,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为契机,从理解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等方面进行语言训练,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注重知识、语言、技能、情感和思维的同步积累,全面展示阅读教学中的内容美、语言美、方法美和过程美,力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坚守语文教学的个性,真正让语言教学活起来。  相似文献   

19.
董柯 《科教文汇》2009,(29):123-123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语文学习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学习语文,能促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敏锐的语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来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引导学生以读为主,品味积累增强语感,加强学生语言实践,让学生在说写中深化语感,同时也要拓展阅读教学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