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苏州话,是苏州人形象的硬件苏州话作为一种资源,正面临流失与断层的问题。对苏州话的保护,和保护苏州园林是一样的。为什么要保护苏州话?保护苏州话,其实是对苏州人形象的保护。苏州话,是苏州人形象的硬件——因为没有  相似文献   

2.
陈建伟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6):57-59,70
苏州是一个地处沿海的少数民族散居城市。回族是苏州市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其语言情况值得关注。对苏州回族居民语言使用情况、语言掌握程度、语言态度的调查表明,在苏州回族居民的语言生活中,普通话、苏州话、其他汉语方言的社会分工明显。苏州回族居民普通话、苏州话掌握得较好,回族别同用语掌握得较差。在感情和理智上,他们更认可普通话和苏州话。  相似文献   

3.
随着苏州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外来人口涌入苏州,他们期盼"入乡随俗",用苏州话与苏州人更好地进行交流。虽然学校、培训机构不失为他们学习苏州话的有效途径,但是,网络学习对他们来说更是一种学习苏州话的便捷之路。  相似文献   

4.
语言态度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研究通过对苏州大学生对苏州话和普通话态度的问卷调查,从语言评价、语言能力、语言倾向、语言预测等角度来分析苏州大学生的语言意识。调查研究表明,普通话作为通用语言,使用比例与交际场合有密切关系,即场合越正式,普通话的使用比例越高。年龄越大的人,对苏州话的认同度越高,其苏州话使用能力越强。目前苏州语言使用的主要格局是苏州话与普通话并存。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大潮的冲击下,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的语言正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机,语言濒危已经成为突出的全球性问题,苏州地区语言也遭遇了这一严峻的挑战。以生态语言学中语言多样性理论为框架,从苏州地区的语言生态系统出发,通过对该地区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深入而具体的调查以及对一系列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苏州这座古典与现代兼具的城市中,普通话已成为强势语言;英语作为世界语,其语言地位不断上升,苏州话的生存和发展正受到普通话和英语的威胁,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苏州话这一人类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孙晓燕 《教师》2013,(2):95-96
社会学与苏州话课程整合教学,强调了整合的必要性,使得高等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护生们找到了在医疗单位继续社会化时,与病人沟通的语言切入点,并展示了其在校学习期间,通过课堂、网络如何学习苏州话,并通过在线测试,提高学好苏州话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7.
城市中少数民族居民语言使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正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苏州作为一个有着2500年历史的城市,居住着众多的回族人口。苏州回族居民的语言使用情况,颇值得关注。通过对苏州回族居民的语言使用状况、语言能力和语言态度的分析发现,苏州回族居民的普通话能力和苏州话能力较高,回族民族别同用语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8.
解读苏州话     
苏州话的“糯”是出了名的。同样一个“不”字,北方人说起来很是干脆,而苏州人讲起来是“勿要”。这样东西好吃,苏州人就说“好吃是好吃得来”,听起来就非常的柔软和好听。为何苏州话软?主要是苏州话里极少有卷舌音,不必卷起舌头说话。苏州话虽然音调较软,但好多话说起来辨音不准,苏州话里赵与曹同音,孙与申同音,李与吕同音,周与邹同音,吴与何、王与黄同音,因此苏州人提到自己的姓,多半要说明字形,如“草头黄,三划王,走肖赵,曲日曹,口天吴,古月胡”等,否则苏州人自己也搞不清楚。苏州话里有许多用词,喜欢重叠,这一方…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57位苏州人的发音为语音样品,利用声学实验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分青年、中年和老年三个年龄组。分别考察了苏州话的7个单字调,发现苏州话单字调在不同年龄组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相对于老年人和中年人,青年人在阴调类上音域有所扩展,在阳调类上音高有所升高,尤其是调头,升高更明显。这些差异有可能预示着苏州话声调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语:2011年,中共苏州市委、市政府,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后,决策并启动了苏州城墙修复保护试点工程。这是苏州城墙自1958年大部拆毁而历经半个世纪后,首次由政府主导的对苏州城墙进行修复的民心工程和文化保护工程,它标志着苏州古城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苏州平门、相门、阊门北码头三个区段城墙着手修复的同时,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是吴语的成熟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用吴语创作的白话小说、戏曲、民歌以及研究吴语的专著等,这些都是我们研究明清吴语的宝贵资料。苏州话和上海话是吴语的代表方言,考察这两种方言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我们大致了解明清吴语的研究概貌。涉及明清苏沪方言的成果比较丰硕,主要集中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共时平面和历史演变研究都有所涉猎。不过,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方言材料使用过狭,方言文字较少有人涉及等。  相似文献   

12.
在言语社区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调查并归纳新派苏州方言中字母词的语音变异规律,支持苏州市年轻人构成一个言语社区的假设。在此基础上运用定量分析的实证方法,考察字母词在苏州方言中的使用情况以及年轻人对这一方言读法的语言态度,再从方言学的角度探讨其变化发展趋势及我们对方言的态度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方言入声两类五型,根据调值和韵尾的情况分为四种处理模式。以苏州和长沙为代表的两种处理模式,李荣先生早已做过专门的精辟的论述,毋需多言;以广州话为代表的处理模式,李先生有过讨论但不够详尽,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以湖口话为代表的处理模式,至今无人问津,在当今入声走向衰亡的大势之下理当做番具体的剖析。  相似文献   

14.
运用测试语音共振峰频率的方法,比较苏州学生与标准英语发音者所发英语单元音语音在共振峰频率上的差异。根据共振峰频率与发音方法的对应关系发现:对于苏州与英语共有的单元音,苏州学生在某些音的发音方法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对于英语特有的单元音,苏州学生在某些音的发音方法上虽然仍存在一些问题,但对一些音的发音方法已能较好地掌握;苏州学生发的英语相近音及长短音共振峰数值非常接近,不像标准英语的共振峰数值有非常明显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分别针对苏州男女发音情况制订了男女声英语单元音发音方法纠正表,为快速有效矫正方言区学生的英语发音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工具说”、“权利说”、“资源说”,是语言认知的三个视角,其中,“资源说”最为恰当地为方言保护提供了理论支持。苏州话是一门有悠久历史并仍在被使用着的,具备资源特征的方言。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说明了它的资源价值:作为吴文化资源;作为审美对象资源;作为文化产品资源;作为人文科学研究资源。  相似文献   

16.
苏州话作为吴方言的代表,其词汇体系与普通话有较大的区别.特别是同形异义词,更容易在日常生活交际中产生误解,具有极大的迷惑性.  相似文献   

17.
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的苏州评弹是苏州的一张重要城市名片,已有400年悠久历史,是中国曲苑的一朵奇葩。但是近些年,随着苏州经济不断发展,与外界的交流不断增多,多元文化冲击、语言限制和缺乏时代元素感等问题阻碍了苏州评弹的推广。通过实地考察、定性采访、定量调查的方法详细了解苏州评弹的现状,评估各方面的态度,了解其发展的困境并从评弹创作者、评弹表演者、政府和观众等不同主体出发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江阴市(澄江镇)方言语音声韵调富有特点,除了具备北部吴语的一般特点,相较于北部吴语代表点——苏州方言,江阴话又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