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每次考试之后,我总要写一份试卷分析,分析教学的得与失,做好下一步的教学打算,写完试卷分析,再和学生一起对一下试题的正确答案,提出新的希望和要求,一次考试就这样算完了。今年的期中检测之后,我一边写试卷分析,一边想:我分析的是我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那学生呢?学生对这次考试的感受是怎样的呢?突然,一个念头从我脑海闪过,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也来写一写试卷分析呢?  相似文献   

2.
自主式课堂学习模式就是一种学习者自我导向的学习模式,可以实现课堂学习的科学化,实现课堂学习的生本化,从而把分层学习引入到课堂学习模式之中,更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真正做到加强针对性,突出元认知,发展最近区,释放潜效能.笔者认为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一、做好数据统计事实胜于雄辩,一切用数据讲话.在每次考试之后,都应该做好具体细致的卷面数据分析工作,包括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丢分比较严重的题目以及本次考试呈现的新情况和暴露出的弱点等,纳入统计分析的范围,力求对学生在考试中的总体表现有更详细的诠释,教师做到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3.
吴双江 《教书育人》2001,(23):22-22
在传统教育中,教学与考试就好像一个句子的文字与最后的句号,泾渭分明,自成体系。而教与考本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共同体。这种把教考截然分开的做法不仅会导致对学习与考试的误解,而且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的怠慢和对考试的焦虑。作为一名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我一直在思索着如何把学与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竞争与考试,在考试中学习与提高。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积极性与效率,在淡化考试的同时充分发挥考的作用。今年以来,我在教学中尝试采用一种新的形式———考试过程化,即把课堂的成绩与表现作为期末成绩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新语文课程标准把阅读提到了很重要的地位,阅读理解在中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带领学生解读重要文本,一篇经典文本甚至会用一周的时间去讲解。可是在考试中,很多学生面对阅读理解试题,往往是束手无策,不知怎么答题,阅读部分失分过多,导致语文成绩偏低。每次考试都是这样,以至学生对语文考试失去信心,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语文要怎么学习?怎样做才能在考试中做好阅读理解呢?学生的这个困惑,引起了我的思考,分析了大量案例,得出了一些结论。今天,就以初中记叙文阅读为例,浅谈下试卷评讲中的阅读理解教学。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学生,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只要能够找出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足以令我们笑对高考了.学习方法不是与生俱有的,它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摸索、发掘出来的,是经过一次次的失败与成功总结出来的.我也是在高考的阴影下生活过的学生,风风雨雨在考场闯荡了这么些年也总结了一些学习方法、考试经验,或许这些对正要走入高考考场的同学有些帮助.  相似文献   

6.
何建军 《福建教育》2006,(11A):21-22
在一次小学毕业生语文素质测试中,有这样一道题:用“心急如焚、心满意足、因为……所以……”各写一个句子。相当一部分学生围绕“学习、考试、成绩”来答题,如,“上次,我的语文测试成绩不理想,我爸爸心急如焚。”“每次考试我只要能达到85分,我妈妈就心满意足了。”“因为我平时学习不够认真,所以这次考试我没有把握。”造句教学本应流光溢彩,答案本应丰富多彩,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造句的答案“清一色”、“千句一律”?  相似文献   

7.
考试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状况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考试具有导向、激励、诊断、证明等功能。通过考试可以使老师对自己的阶段教学有理性的认识,以便更有效地指导教学,使学生找到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每次考试之后,我总要写一份试卷分析。写完试卷分析,再和学生一起对一下试题的正确答案,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提出新的希望和要求,一次考试就这样算完了。那学生呢?学生对这次考试的感受是怎样的呢?他们成败的真正原因我能掌握起来吗?突然,一个念头从我脑海闪过,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动手写一写试卷分析呢?说干就干,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同学们。同学们都说好。经过师生的讨论、交流,决定在试卷分析中写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写一写这次考试成绩与前一阶段的学习相比取得了哪些进步;二是分析这次考试中的主要失误在什么地方;三是下…  相似文献   

9.
王俊同学.你遇到的烦恼正是许多人曾经遇到的,作为一名教师.长期生活在校园里,对学生诸多压抑、痛苦的状况我也有着深深的感受:无休止的讲授、日复一日的机械记忆,接连不断的考试等.侵占了学生大部分的自由和空间;犯错之后受到的严惩重罚、考试失利之后遭遇的冷嘲热讽等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校园里出现一些“一坐在教室就头疼”的学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提出 笔者任教一所城镇学校高中英语.平时每次考试(包括期中、期末、温州市统一模拟考试)后.我都要对学生的听力得分进行统计。在总分30分的英语测试题中.学生平均得分不到20分:如果英语听力考试中包含缺词填空.写出文章大意等.学生就觉得相当的难.许多同学写不出:而在平时跟学生的谈话中我了解到他们基本上听不懂英语广播或者电视里的英语新闻。这离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距甚远.究竟是什么原因妨碍了学生英语听力的发展和提高呢?  相似文献   

11.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环节.主要是检查学生的理解、接受知识的程度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考后讲评则是总结学生在学习上的优点和差距,分析其产生错误的原因,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及时搞好考试后的讲评工作,对于查缺补漏、巩固提高所学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每次考试后,师生一起对考试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力争做过的题今后会做,做错的题今后能对,同时找出前期复习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改进不当的学习方式,实现"考后满分".在作者多年的高三地理教学实践中,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的"考后满分"教学活动,对地理复习教学的质量、复习效率的提高,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唉,又要考试了!”窗口边传来学生一声叹息,我夹着单元试卷走进了教室。面对眼前学生,我的心不由得咯噔一下:怎么这么不喜欢考试!再一细想,每次考试之后教师评析总结,回家后家长批评训斥,的确让很多学生感到头疼。考试只受少数人欢迎,但又不能不考,怎么办呢?我忽然灵机一动,何不换种方式?“同学们,现在发卷,请大家暂不动笔做,给你们十分钟预习试卷,把自己不会的题目搞懂,可以小组讨论,实在搞不清楚的,还可以来问我。”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淹没了我的话语。行间巡视的我不时地点拨着学生提出的问题,就连平时最不爱学习的学生也举起了小手。“可…  相似文献   

14.
王丽丽 《学子》2014,(7):53-54
我校地处西部偏远县城,没有学习英语的环境。班级里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这些农村学生有一半在小学阶段几乎没接触过英语,对学英语有恐惧心理,加之,初中时期正处于青春期,学生容易害羞,叛逆性强,学习英语时有抵触情绪。在一次英语考试之后,我问一个中间水平的学生考得怎么样,他说:"我本来就不行。"不用再问下去,结果可想而知。这次考试题目确实有点偏,但让我吃惊的是他考试所抱的心态,一句"我不行",  相似文献   

15.
宗蓉 《考试周刊》2012,(22):7-8
考试焦虑是教育心理学、情绪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咨询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学生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考试焦虑对学生考试成绩和身心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许多研究者在实践中总结了许多有效缓解考试焦虑的方法.音乐疗法即是其中之一,但把这种方法运用于缓解考试焦虑的还很少。作者把音乐疗法运用到课堂上,缓解了学生的焦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6.
考试是检测教学的一个必要的手段.如何发挥考试的有效功能,是基础教育新课改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改革传统的以知识立意为主的考试设计,尝试考试的新题型、新方法,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记录和评价学生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新课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在英语新课程教学活动中,考试是教学工作中常用方法之一。考试是手段,用其结果显示教与学的情况。考试后的总结与讲评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对如何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比考试本身更有意义。我们发现,相当多的教师只注重考试,但对考试的总结重视不够,导致考试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那么,怎样才能较好地做好考试总结呢?一、通过明确考试目的认识到考试总结的必要性考试的目的是什么?是追求考试的名次?追求考试的分数?笔者认为都不是,考试的目的应该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个性培养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本评研课”是在学生学习一段时间之后,针对一个知识点、一个单元或者章节的某些内容,在自主测试的基础上作出评价、进行分析研讨、反思总结的一种生本课形式。语文生本评研课淡化考试的成绩和选拔的功能,让学生用研究的态度对待考试,把考试作为对知识的再次学习和研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当代职校生》2010,(9):44-45
GOGO姐: 说来我对学习一向是非常用功的,可是每到考试前夕就非常地紧张。平日里,老师也认为我是一个认真、懂事、踏实的好学生,每次家长会的时候,老师也都是这样给我爸妈评价我的。虽然爸妈对于我的表现是没得挑剔,可是每次面对不上不下的分数,  相似文献   

20.
刘琳 《教育教学论坛》2014,(32):265-266
反拨作用属语言测试的社会效果标准,同时,反拨作用对于学习而言既有正面的影响又有负面影响。这就要求作为大学的教师针对学生口语考试问题,通过反拨作用的掌握,进而促进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提高学习质量。以下主要通过调查、分析考试结果等方式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掌握反拨作用,进而优化之后的教学和考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