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云冈石窟雕刻中长柄香炉的调查,笔者认为长柄香炉在云冈石窟出现的时间大约是在北魏太和年间,这一器物并不是当时普及的供器,而是身份较高的人才有资格使用.云冈石窟中的长柄香炉虽有炳灵寺的遗风,但创新多于传承,对后世长柄香炉的雕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徽县竹林寺石窟窟龛及造像在陇南及徽县境内现存石窟寺中至为古朴。从窟龛及造像特征看,竹林寺石窟具有北魏时期特点。竹林寺石窟曾遭北魏太武帝"灭佛"之浩劫。从历史地理及佛教遗迹的分布看,竹林寺石窟北朝时期就已经存在。窟形(如单身佛龛)及造像与麦积山石窟、法镜寺石窟北朝至隋唐间窟龛及造像风格相近。综合多种相关因素推断,竹林寺石窟当开凿于十六国时期、北魏早期。  相似文献   

3.
云冈石窟的早期洞窟又称昙曜五窟,洞窟形制较为独特,与现阶段所知的大像窟窟型均不同。论文通过对昙曜五窟大像窟平面形状、洞窟内的雕刻风格以及云冈石窟山顶寺庙遗址的分析,同时对比克孜尔石窟、巴米扬大佛的洞窟形制,得出昙曜五窟的洞窟应是受到印度石窟寺的影响的结论。除此之外论文还对传统佛教文化传播的路线以及石窟寺之间的影响问题、昙曜五窟洞窟的性质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徽县竹林寺石窟窟龛及造像在陇南及徽县境内现存石窟寺中至为古朴。从窟龛及造像特征看,竹林寺石窟具有北魏时期特点。竹林寺石窟曾遭北魏太武帝"灭佛"之浩劫。从历史地理及佛教遗迹的分布看,竹林寺石窟北朝时期就已经存在。窟形(如单身佛龛)及造像与麦积山石窟、法镜寺石窟北朝至隋唐间窟龛及造像风格相近。综合多种相关因素推断,竹林寺石窟当开凿于十六国时期、北魏早期。  相似文献   

5.
云冈石窟是我国三大著名石窟之一,是佛教传入中国后首次由国家主持经营的石窟.在吸收融汇印度、西域、凉州等石窟造像风格后,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且加以创造,形成了具有我国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的北魏石窟艺术风格,对我国早期石窟的开凿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须弥山石窟即是受到云冈石窟的影响而开凿的,在窟龛形制、造像题材、雕刻手珐、艺术风格等方面均受到来自云冈石窟文化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了一定的时代共性。  相似文献   

6.
云冈石窟作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宏大雕刻石窟之一,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气势雄伟、规模庞大,有着"雕饰奇伟冠于一世"之美誉,所以也有众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而本文则是从云冈石窟历史背景着手,对其雕刻艺术美进行了分析,希望以此来更好地分析云冈石窟艺术特点,领悟其中所存在的雕刻艺术美。  相似文献   

7.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000米,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从石窟所保存的纪年铭刻和艺术风格看,这宏伟的艺术工程基本都是北魏的遗物,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云冈石窟以气势宏伟、内容丰富、雕刻精细著称于世,有机地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云冈石窟,它融合东西,贯通南北,以鲜明的民族化进程为特色,在佛教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本文重点列举了古希腊文化、印度文化、鲜卑文化与汉民族文化在云冈石窟雕刻中的特征反映,并通过这些特征因素对云冈石窟的民族化转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云冈石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宏大雕刻石窟之一,其规模之大,气势之雄伟,确实可称"雕饰奇伟冠于一世".该文试从云冈石窟开凿的历史背景、洞窟形制和壁面设计布局、佛教人物的形象特点,以及佛经故事的安排等角度来分析云冈石窟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0.
云冈石窟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云冈石窟是北魏王朝建都平城(今大同)期间留下的一座历史丰碑,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它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了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云冈石窟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石窟是我国古代雕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