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敦煌学与故宫学进行比较与思考,重点从敦煌学与故宫学的研究对象、内涵之比较、学术历程回顾、前景展望及设想等四个方面来进行探讨。敦煌学与故宫学皆是高度综合性的学问,以大型建筑群作为承载空间,研究对象中均有数量巨大的艺术品、文物及独树一帜的文献。二者的研究历程都肇始于20世纪初国宝文物、文献的流散以及外国学者的抢先研究,激发了中国有识之士奋起直追的意愿;经过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努力,建立起中国学界自己的研究队伍,并最终成立了专门研究和保护敦煌石窟与故宫的学术机构,遂将敦煌学与故宫学的研究一直引领至今。展望敦煌学与故宫学前景,故宫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敦煌是丝绸之路上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故而应当从中国文化整体的视角来研究和发展敦煌学与故宫学。此外,还应加强基础研究与综合研究,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与公众普及。  相似文献   

2.
敦煌学博大精深,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科建设也在不断地细化。而敦煌文化研究这一综合性的分支学科虽有异军突起之势,但至今尚未正式定名并界定概念,因此有必要尽快确立这一分支学科,从文化的角度对整个敦煌文化进行总体的分析研究,这不论在理论思考上,还是在研究实践上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柴剑虹先生的<敦煌学与敦煌文化>一书,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07年4月出版.全书除代自序外共收文47篇,约25万字. 本书除收入作者擅长的敦煌文学研究外,我认为最值得重视的是有关敦煌学术史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一个世纪前,敦煌藏经洞被王道士发现,由此敦煌文书流散世界各地,产生了一门世界性显学——敦煌学。走过百年的敦煌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资料的刊布也已基本完成。在这一背景下,有必要对敦煌学研究的历史进行回顾,客观地分析其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推动敦煌学研究不断向前发展。我们邀请5位国内外敦煌学研究专家,以敦煌学的发展趋势为议题组织本组笔谈。程喜霖先生认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敦煌学理论,同时根据自己多年研究实践经验,指出“二重证据法”仍然是适用于敦煌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中西学交流激荡中,中国学术由传统走向近代.这种变化左右了中国早期敦煌学的研究,无论是研究方法、研究内容,还是学术眼界都发生了改变.其研究历程在这个大背景中也变得清晰和富有层次。  相似文献   

6.
刘进宝 《家教指南》2021,(1):95-101
从1981年开始,国内开始流传"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的说法,并说这是日本学者藤枝晃在天津南开大学和兰州西北师范学院演讲时说的.实际上,1979年3月23日至4月2日在成都召开的中国历史学规划会议上,就有代表说"敦煌在中国,研究中心在日本".在藤枝晃来南开大学讲演前夕,吴廷璆教授在1981年4月也说过"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外国".当吴廷璆教授主持讲座并介绍藤枝晃教授时,为了突出日本和藤枝晃,就改为"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之说一经流传,在当时那个极具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时代,从上到下,从官方到民间,从政界到学者,都感到的是气愤、震惊,而没有人去探究它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但不可否认,"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之说的传播,客观上却对我国敦煌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韩春平 《家教指南》2011,(5):119-122
敦煌学数字化工作已经开展多年,但其总体目标成果迄未定名,既有的名称数量较多,内含界定也多有歧异。评述了敦煌学数字化总体目标成果既有的名称及其内含,提出了新的名称——"敦煌学网",并主要从内容和功能两个层面对其内含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8.
郑阿财 《家教指南》2006,(6):162-167
本文通过对写本学,又称为手稿学的界定及其对敦煌写本研究之重大意义为论点,充分论证了敦煌写本中出现的俗字与写本时代之间的关系,与写本真伪的关系以及敦煌写本俗字可供探究写本性质与来源的重要参考价值,以为写本学的建立,意义深远,既是研究敦煌文献的基础,也是研究日本古写经,乃至于汉字文化圈中的韩国、越南汉文写本的重要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9.
“敦煌学”一词,一般都认为是陈寅恪于1930年首先提出的,后来发现日本学者石滨纯太郎于1925年使用“敦煌学”的材料。从敦煌学的发展、影响、实际效果和“敦煌学”一词的术语化过程来看,说陈寅恪是“敦煌学”的首创者是没有问题的。需要正视的是,在陈寅恪之前,石滨纯太郎已经使用了“敦煌学”一词。因而有必要探讨敦煌学出现的背景,即当时国际学术的潮流是东方学,而东方学又是在西方对东方的侵略或占领下逐渐形成的一门学科,具有殖民主义的成分。虽然东方学是殖民主义的产物,敦煌学也是在西方殖民背景下提出的,但不能因为提出的背景而否认其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了百年来敦煌戏曲研究的历程,指出孕育了举世闻名的敦煌学的敦煌莫高自成经洞,在百年风雨沧桑中同时培育与完善了敦煌文学学术体系,作为敦煌文学一分支的戏曲学研究亦应在新千年与新世纪中使之尽快成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敦煌学文献归类的探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敦煌学的认识,探讨这一交叉学科的献归类,从敦煌学的定义、概念以及分类实践加以分析,对涉及一般敦煌学、领域敦煌学(敦煌宗教、敦煌学、敦煌史地、敦煌艺术等)的献在《中图法》中的归类作了辨析.  相似文献   

12.
2006年9月7日至11日,“转型期的敦煌学———继承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举行。会议由南京师范大学、日本京都大学、台湾南华大学、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联合举办。会议的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加强敦煌学研究的继承与发展,二是纪念潘  相似文献   

13.
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周年,对于敦煌学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对敦煌学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目前的研究有平庸化、琐碎化的趋势,缺乏较有分量、理论性的成果。在顺应国内外学术思潮的大势下,作者积极倡导敦煌学研究的宏观化与理论化。  相似文献   

14.
马德 《家教指南》2008,(1):61-68
本文从敦煌历史文化的价值意义研究、敦煌历史文化的借鉴与创新、设立敦煌预防医学研究体系和敦煌艺术设计学体系以与新兴学科的接轨、敦煌石窟与学科交叉、对敦煌佛教文化的重新认识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开拓敦煌研究的新领域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郑阿财 《家教指南》2016,(3):132-140
黄永武先生是敦煌学界较为特殊的一位学者,既在文学创作上,以独树一格的优雅风貌而称著文坛;又在小学、经学、中国诗学等诸多学术研究上有所成就。尤以中国诗学的研究成果最为卓著,学林共称。他在敦煌学方面也是贡献良多,特别是在敦煌文献的编纂与敦煌唐诗的研究上,更是影响深远。文章介绍其学术简历,藉以彰显其学术背景,论述其总体学术成果与特色;说明其对敦煌文献编纂工作的贡献,析论其在敦煌唐诗研究的重要成就,以及其他有关敦煌文献丛考的具体呈现;并附录黄永武先生敦煌学研究论著集目,以供学界完整之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敦煌学在《中图法》(四版)的类目设置过于简单、粗略的问题,分析了敦煌学文献被分散到各大类的现状,提出了三个具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敦煌遗书发现于1900年,从此揭开了敦煌学研究的序幕,中国20世纪敦煌学的研究可以分为萌芽、发展、深入、繁盛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各有其特质,萌芽阶段主要表现为对敦煌遗书的收集和整理,并进行开创性的研究;发展阶段是在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主要成就有文献的整理编目,文学的研究和艺术研究;深入阶段是在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除将第二阶段的研究引向深入之外,在语言学方面、社会经济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进展;繁盛阶段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除涵盖以上的研究外,还进行了新的拓展,并导向深入。  相似文献   

18.
关于敦煌学数字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科技部项目敦煌学数字图书馆创建的缘起、数据库的间架结构和内容、检索功能等问题,并对项目建成的意义及存在的不足作了概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介绍王继如教授《敦煌问学丛稿》一书在敦煌变文等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及治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敦煌学理论 1900年6月22日,湖北麻城人王圆箓在莫高窟,一个偶然的机缘发现了藏经洞(编号17窟),敦煌文书重见天日,揭开了中华民族已湮没的西北古文明的面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