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之后,人类社会正逐步迈向信息社会。本世纪后半期发生的“信息革命”(亦称“电信革命”、“电子革命”)使整个社会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播技术的革命引起了社会传播体系的结构大调整。电脑和通讯网络的结合对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产生了根本性的冲击。以印刷传媒(报纸、杂志等)和电子传媒(广播、电视等)为代表的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在社会传播中的地位、作用及  相似文献   

2.
国际传播是国际关系的一部分张桂珍未来学家们发明了“地球村"的概念,用以说明各国间的相互联系。这其中国际传播担任了重要角色。所谓“国际传播”,表现更多的是利用大众传播媒介的交流,即特定的社会集团通过印刷传播(报纸、书刊)或者电子传播(广播、电影、电视)...  相似文献   

3.
梁锋 《新闻前哨》2013,(6):104-104
加拿大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eLuhan)1964年在他的代表作《理解媒介:人的延伸》(Understanding Media:The Extensions of Man,Marshall McLuhan)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他认为,随着广播、电视以及其他电子媒介的迅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距离将大大缩短,无论在地球的哪一个角落,只要拥有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就能像所有人一样同时得到最遥远地方的信息。人类社会将重新实现“村落化”,整个地球上的人类将如同在一个小小的村落里生活一样。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化的时代,广播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技术、数字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媒介传播方式不再泾渭分明。包括广播在内的电子传播媒体由现代化传媒  相似文献   

5.
王勇 《新闻知识》2007,(4):49-50
当今是媒介化时代。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从地上到空中,从室内到室外,媒体源源不断传播的信息结成一个无形的网,网住了社会,网住了每一个人。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传媒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大众传媒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文化中心’。”[1]人们也越来越依靠传媒来认知社会和世界,传媒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人们了解社会的窗口和观察世界的眼睛。因此,在这媒介化时代,舆论引导的地位和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6.
邓涛 《新闻传播》2010,(6):9-10
传播媒介或称传媒、媒体或媒介。相对于传播技术层面上的渠道.媒介是指扩大人类信息交流能力的传播中介物。依据传播方式,媒介可分为口头传媒、书写传媒、印刷传媒、电子传媒和新传媒等。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传播方式和新传播介质的出现,不仅仅是多了一个传播通路或传播平台,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凡是大面积传播必须依赖“大媒介”的格局。(1)新媒体改变了外部世界图景在人们心目中的认知比例。(2)新媒体所造成的“圈子化”、“部落化”改变了人与世界的关联方式。(3)新媒体丰富和拓展了人们的生活体验,使人们的社会判断和社会决策更感性化。  相似文献   

8.
提高广播新闻竞争力的途径之一,就是要注重新闻节目的编排艺术,以增强广播新闻的接收效果。优化广播新闻节目的编排可以有两条思路。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可以从广播传播方式自身的特性出发,遵从听觉接受规律,对广播的传播内容和各种传播符号进行优化组合,以发挥其听觉接受方式之长。从横向角度来看,则可以把广播置于传媒竞争的大环境,在广播与其他媒介的比较中来取长补短,也就是通过编排手段来弥补广播传媒在传播方式上的一些先天的不足和缺陷。本文基于第二种思路,提出广播新闻编排中的‘“版面效应”问题,试图从报纸与广播比较的…  相似文献   

9.
廖昌喜 《新闻界》2001,(6):45-45
近年来,我国新闻界出现了一个“负面报道”的新闻概念。那么什么是负面报道?这个报道是如何界定的?它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如何在新闻实践防止负面报道的产生?笔者拟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所谓负面报道,是指在各类媒介传播的新闻信息中产生了负面社会效应的报道。这里指的“媒介”不仅是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还包括互联网等新媒介。“新闻信息”,不仅指常规的新闻消息,还包括传媒发布的一般信息。“负面社会效应”,是指新闻信息传播后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生活秩序产生了损伤或…  相似文献   

10.
“朴素”的传播──广播电台记者谈媒体发展及个人素质提高(下)编者的话:广播、电视、报纸等不同媒体间的竞争、合作,高科技、电子传媒的冲击给传统新闻传播方式、思维方式带来的挑战等,是本刊从1994年以来一直跟踪报道、研究的问题,曾发表多篇有影响的文章,受...  相似文献   

11.
魏景飞 《青年记者》2017,(11):30-32
人类传播方式的演变与传播技术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人类的语言媒介的产生到人类第一套体外化信息符号系统——文字的出现,再到依赖于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使人类社会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印刷媒体,从颠覆了信息传递方式和速度、丰富了传播内容的早期电子媒介的出现再到使人类社会成为“地球村”的网络媒体,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革新了媒介信息表达的方式,另一方面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重新构建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日本手机传播及媒介融合趋势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十年来,伴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跨行业发展已经成为众多产业的发展趋势。移动通信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融合,无疑是构筑手机“媒体”产生、发展的里程碑。手机已不仅仅是现代通信的工具,不仅仅做为一种新型“媒体”可以进行各种形态的信息传播,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与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介相互渗透。这种新型的“复合式服务”的媒介融合发展趋势,对传统的新闻媒体传播方式、经营模式均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与挑战。日本,做为通信产业高度发达、新兴媒介快速发展的国家之一,她的手机传播和媒介融合趋势,日益受到国际通信业及传媒业的…  相似文献   

13.
网上广播(INTERNET BROADCASTING),亦有人称其为“在线广播”,系指数字化的音频视频信息通过国际互联网传播的形态。近年来,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这种新的媒体传播方式日益深入到社会的每一角落,正在逐步成为受众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网上广播应该是新闻媒体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可以应用于媒体分发、远程教育、视频会议、远程演示和商业广告等领域,更重要的它是广播传播手段一个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在今天,儿童广播剧的发展与现状正遭遇到一个意味深长的语境。一方面,现代社会学的研究结果认为:在现代社会,与学校、家庭、同龄群体的作用一样,大众传播媒介对儿童社会化这一成长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1993年,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少年报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联合组织进行的“关于我国城市儿童媒介接触与道德发展”的调查研究课题结果表明:城市儿童接触的媒介频率最高的依次为电视、报纸、广播和书籍。而在电子传媒中,唯有广播与儿童道德得分呈现显著正向相关(计算机仍有待于广泛普及),即听广播频率越高,…  相似文献   

15.
陆军 《新闻通讯》2008,(11):37-38
传媒影响力是建立在收受者关注、接触的基础上,通过信息传播过程实现的。因此,喻国明教授指出,“传媒影响力从内涵上看,是由‘吸引注意(媒介及媒介内容的接触)’+‘引起合目的的变化(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的受动性改变)’两大基本的部分构成的。”喻国明教授从传媒的社会能动性的角度指出,传媒影响力的发生和建构,主要依赖于传媒在以下三个环节的资源配置和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6.
杨洋 《现代传播》2002,(1):132-133
在各类广播节目中 ,广播音乐节目一直是最受欢迎的节目样式之一 ,音乐台的收听率在各系列台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广播音乐节目的主持人也纷纷成为追星族追逐的目标 ,这都是不争的事实。但是 ,广播音乐节目同样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除了广播节目之间的竞争 ,音乐电视的优势 ,随着网络这一新兴媒体的日益走俏 ,广播电台在与电视台的拉锯战中又多了一个颇具潜力的“敌人” ,网络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受众观念 ,交互式信息传播方式使“受众”开始由被动接收转为主动选择。更何况现在的国际卫星电视也是来势汹汹 ,目前全世界的卫星电视节目有 30 0…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进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报纸到广播到电视再到今天的互联网,传播手段越来越先进,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信息”这一概念,认为任何一种媒介的出现都传达了一个社会来临的信息。在今天的传媒新技术条件下,我们已经迈人了信息社会。  相似文献   

18.
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地市级广播电视台纷纷“试水”新媒体领域,除传统的电视、广播、平面媒体(广电报)外,还发展了互联网、移动电视、官方微博等多种传播平台。同一单位内的传统媒介与新媒介如何共生双赢?拥有19个传播平台的湖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争主动,探索构建“全媒体中央厨房”,并在抗御2012年11号强台风“海葵”报道中全面启用,有效地实现了媒介融合,有力地提升了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19.
刘卫平 《青年记者》2007,(14):149-149
在飞速发展的高新技术带来新闻传播渠道、传播方式多元化和快速化的今天,国际传媒新的竞争特点是:为了在竞争中争取主动、做大做强,追逐更多的利润,国际传媒资本围绕传播渠道和内容,掌控新的传播技术手段,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强强联合,并购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相似文献   

20.
论频道专业化的背景依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的发展会促使电视业的发展并使之走向成熟,同时,电视传媒以及电视与其他媒体的竞争也将日益加剧。这种竞争是长期的,它以争夺受众、抢占受众市场的最大化和相对固定化为主要表现形式,传统的传播会从传播手段、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等诸多方面发生深刻变化,大众化的“广播”会渐渐变成细分化的“窄播”,频道专业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