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中世纪以来没有一部重要文学作品象乔伊斯的《为芬尼根守灵》(以下简称《守灵》译者注)那样令读者望而却步.意识到理解该书文本的难度,乔伊斯希望并真诚期待苦于理想失眠症的理想读者愿意拿出足够的时间来欣赏本书关大脑在夜间的活动情况(正如《尤里西斯》把注意力放在白大的意识流上一样).与十八世纪小说家如出一辙,乔伊斯在《守灵》中频频直呼其读者——建议、哄骗、嘲弄这些忙忙碌碌的失眠者.这是该书获得较少注意的重要方面.从整体上看,乔伊斯与读者的对话象是一本有趣的善意的阅读指南,对《守  相似文献   

2.
《芬尼根守灵夜》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典型范本。本文主要从乔伊斯小说的创作独特性、语言艺术性和叙事结构分析,讨论了碎片的现实世界、语言主体、叙事零散和意义不确定、读者解读倾向的后现代小说流派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大家知道,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以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闻名于世,他本人则认为《为芬尼根守灵(Finnegan Wake)》是他最杰出的作品。近10多年来,我国许多书刊上都提到这本书,译名却纷繁不一,差异极大。试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4.
丁建海  刘璐 《双语学习》2007,(8M):158-158
《芬尼根守灵夜》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典型范本。本文主要从乔伊斯小说的创作独特性、语言艺术性和叙事结构分析,讨论了碎片的现实世界、语言主体、叙事零散和意义不确定、读者解读倾向的后现代小说流派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乔伊斯批评概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伊斯批评,或者说乔学,已经成为一门学问,甚至一份产业,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可与莎士比亚批评,即莎学,等量齐观。了解乔学对于乔伊斯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乔学可大体上从一般性批评、《尤利西斯》之前的批评、《尤利西斯》批评、《芬尼根守灵夜》批评作总体考察。这四个方面既相对独立又在一定程度上相互重叠。一般性批评注重作家作品总体,大略包括读解性、评传性、批评性文字三大类;《尤利西斯》批评经历了一个从恶评到好评、从茫然不解到深入研究的曲折历程;《守灵夜》批评或以读解为侧重,或以批评为重点,与《尤利西斯》批评一起构成乔学中的双璧。  相似文献   

6.
乔伊斯的<芬尼根的守灵>运用了"语言自治"和"词汇革命"等艰涩的语言艺术手段,杜撰新词--赋予小说独立自由的艺术空间,拟声词--塑造独特的诗歌韵律,双关语--探求原始的梦幻世界.转换引语--制造强烈的讽刺效果,使<芬尼根守灵>严重背离了文学艺术创作的标准及原则,打破了正常的英语世界的语言秩序,具有谜一样的无穷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芬尼根的苏醒》是乔伊斯的一部伟大的意识流作品。本文通过分析乔伊斯独创的词语、双关语和拟声词的运用,讨论他的划时代的作品《芬尼根的苏醒》的一些基本的后现代主义特色,指出语言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本体论的角度探讨该作品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8.
乔伊斯素描     
詹姆斯·乔伊斯 (1 882— 1 941 )爱尔兰小说家。出生于都柏林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长期流亡欧洲各地。主要作品有《都柏林人》、《青年艺术家的写照》、《尤利西斯》、《为芬尼根守灵》。相对于整个人类历史长河来说 ,2 0世纪世界文学哪怕只有一部《尤利西斯》 ,也就可以别无他求了。这是一部写得妙趣横生的书。同时我也要说 ,它晦涩的部分实在有些欺人太甚了。如果不是作为一项研究 ,普通读者完全没有必要从头至尾读完它。关于这部作品的主题 ,评论家们至今仍在争论不休。不过 ,在我看来 ,他们大多都不得要领。我倒是觉得美国法官约翰·乌尔…  相似文献   

9.
守灵夜是爱尔兰传统丧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亲友都要前来祭奠死者,但在《都柏林人》的首篇《姐妹们》中,鲜有亲友参加弗林神父的守灵夜。本文以神父的守灵夜为出发点,描述亲友对他的疏远,分析他们对怪异的讲述,揭示这种讲述的扩散性和警示性。  相似文献   

10.
《芬尼根守灵夜》与哲学和科学有种种内在联系,它在总体结构上套用维柯的历史循环论,在形式和人物创造上借鉴布鲁诺等人的“对立统一”原则,在内涵上吸纳弗洛伊德、荣格的心理分析理论,在语言革命上参照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中的互补原理、测不准原理等观点。它把玄奥与平庸、神话与科学、现代观念与古老智慧结合在一起,在表现科学与哲学导致的世界变革方面是本世纪的杰作之一。  相似文献   

11.
乔伊斯代表小说《尤利西斯》中文本创作即与古希腊史诗《奥德赛》的平行结构,布鲁姆形象的塑造,都是作者乔伊斯内在精神世界的沉思和外在客观世界的现实相博弈的结果。《尤利西斯》的创作内容与风格是乔伊斯平衡内心与外在而做出的一系列优化策略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鲁迅与詹姆斯·乔伊斯分别在中西方文坛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二者之间在个人经历及创作主题等方面存在一定相似性,对鲁迅——乔伊斯及二者作品的对比研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关于二者的对比研究中,关注儿童形象的研究还较少,本文试图以鲁迅的《故乡》《五猖会》以及乔伊斯的《偶遇》《阿拉比》为例,旨在探讨鲁迅与乔伊斯作品下儿童形象,以及这些形象的成长和遭遇,分析两位作家想要揭示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戴从容在翻译《芬尼根的守灵夜》时采取了引用原文、列举多种含义、大量添加译注等辅助翻译手段,并精心编写了导读和凡例等辅助阅读材料,这与深度翻译的观点不谋而合。依据与译文的关系,深度翻译可分为正文深度翻译、紧密型深度翻译和疏离型深度翻译,三者相互影响,其中紧密型和疏离型深度翻译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个案分析表明,深度翻译具有服务读者、方便研究、建构译者身份和文化交流等功能。  相似文献   

14.
在乔伊斯的作品中,一大艺术特色就是其对象征这一写作方法的灵活使用。《阿拉比》是乔伊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一篇,故事简单却含有深刻的象征寓意,深刻揭示了20世纪初都柏林社会的精神瘫痪。本文拟从象征手法的运用来深入挖掘该作品的隐义效果。  相似文献   

15.
意识流文学是现代文学中成就较高的一个文学流派,詹姆斯·乔伊斯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当之无愧为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乔伊斯以反传统的叙事方式,直入人物内心,解构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揭示现代西方社会中普通人的心理问题和精神状态。笔者以《尤利西斯》为例,探究乔伊斯意识流小说表现手法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都柏林人》是乔伊斯的第一部作品,在这部小说中乔伊斯笔下的都柏林人被刻画成与瘫痪的社会抗争的人,但无论他们怎么挣扎,最终都是败。孤独和幻灭是小说的普遍主题,而顿悟被用来进一步揭示主题。《阿拉比》描写了一个都柏林小男孩的心灵之旅和他追求朦胧爱情的故事。最终幻想和现实的反差凸显了他的迷茫无助和难以言状的痛苦。乔伊斯通过《都柏林人》的写作,目的在于使爱尔兰人认识到摆脱幻象,洞见荒谬境遇,获得精神解放,才是走向自由独立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7.
詹姆斯·乔伊斯小说集的第三篇《阿拉比》叙述了一个初涉人世、陷入情网的少年的心路历程。詹姆斯·乔伊斯应用象征主义和印象主义来揭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天主教会的衰败,其独特的“精神顿悟”手法让主人公从理想的爱情中觉醒。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索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的主题之一:逃避。通过分析《一朵浮云》、《悲痛的往事》和《死者》中主人公的逃避、逃避的方式以及逃避的失败,揭示造成他们精神瘫痪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作为乔伊斯小说的开篇之作,《姐妹》在他的作品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文章从《姐妹》的创作背景入手,分析其艺术风格,并对照乔伊斯后期的小说,旨在说明《姐妹》奠定了乔伊斯的小说艺术风格,成为乔氏小说创作的前奏。  相似文献   

20.
《伊芙琳》的独特语篇结构是乔伊斯的有意安排,依据系统功能学派中哈桑和马丁的语类研究理论,运用静态和动态两种模式分析《伊芙琳》的语篇结构和语篇中间部分的语域、语类,可知乔伊斯在布局谋篇时选择遵循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并通过展现伊芙琳辛酸的心路历程,突显都柏林死气沉沉的社会环境对于爱尔兰年轻女性灵魂的无情摧残,揭示爱尔兰人消沉死寂的精神状态和麻木瘫痪的病态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