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他人的书信》的主人公与俄罗斯传统文学上的小人物、卡夫卡小说的主人公存在较大的不同,这种不同体现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小说中作家与作品中人物关系的变化。《他人的书信》中主人公是一个在后现代写作背景下的作家笔下的形象,作者对他有着疏离感,而疏离感正是后现代小说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自从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问世以来,其主人公匹克威克的形象一直为世界各国文学评论界所瞩目。众所周知,《匹克威克外传》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也是艺术巨匠狄更斯的早期代表作。对主人公匹克威克的评价,涉及到对整部作品的思想艺术成就是肯定还是否定的问题。一百多年来,各国文学界都对这一形象展开了讨论,褒贬互见,各不相让。英国的哈代,法国的巴尔扎克,都认为匹克威克是一个不成功的形象。苏联的英国文学专家阿尼克  相似文献   

3.
胡玫导演的历史剧作品中,主人公形象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其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具有明显的“崇高美”特征,而这种“崇高美”,主要呈现为壮大之美和悲剧之美.  相似文献   

4.
黄静 《考试周刊》2007,(1):73-74
戴望舒以一首《雨巷》而蜚声文坛,享有“雨巷诗人”的称号。其诗作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别具特色,体现了丰富的、多侧面的特点。本文力图从落寞者、痴情者、寻梦者、爱国者、守护者五个方面对戴望舒诗作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试论《土生子》中的别格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生子》是美国黑人文学中第一本有影响的畅销书。作品的主人公别格不同于传统的黑人形象 ,他不愿逆来顺受 ,而是要反抗。这一新型黑人形象体现了作家对美国种族问题的独特见解 ,也是对黑人文学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秦晨 《华章》2013,(15)
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擅长对复杂情感的描写以及对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物的刻画。奥斯汀式理想主义爱情观和婚姻观经常出现在她的作品。她对女性地位、教育、婚姻和权力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在奥斯汀的作品中,女主人公在其他男性角色的陪衬下,展现出独立坚强却同样也有性格弱点的女性形象。《爱玛》与《劝导》是奥斯汀女性主义的重要代表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本论文从女性主义角度研究《爱玛》和《劝导》,着重对比分析两部作品的女性主义主题、女主人公形象的刻画、女主人公的反抗意识、以及这两部作品中奥斯汀式理想主义婚姻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薇拉·凯瑟与欧洲移民朝夕相处以及自己的历次迁徙,是以潜文本形式存在其作品之中。《我的安东妮亚》探索与考察了美国作家情有独钟的成长主题。小说在叙事线条并行和时间历时推进的聚焦中,通过对女主人公富有开拓精神形象的塑造,反映作者对工业文明的反抗与对农业文明的推崇,洞悉时代发展所带来的变迁,文中成长历程的叙述、成长隐语使用、成长引路人的出现恰恰彰显了小说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8.
尤金·奥尼尔的作品一向充满着悲观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冲突、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对峙,《漫长的旅程》也不例外。这部作品的女主人公玛丽作为酒神精神的载体,其形象体现了酒神精神的内核,酒神的面具之下是奥尼尔的悲剧观。  相似文献   

9.
在加缪的小说《局外人》中,主人公默尔索的形象是现代人精神生态的一个复杂的喻象。通过对默尔索生活方式的解读可以发现:这个形象体现了现代人的某种生存方式,其背后折射着主体对本真自我、对自然、对他人、对上帝的真切感知。  相似文献   

10.
日本作家井原西鹤在其作品《好色五人女》中,通过《青菜店老板家的故事》,塑造了美的化身、符合"物哀"的优美的特质且知"物哀"的女主人公阿七这一形象以及美好最终幻灭的结局,引发出对人生的无常和人面对现实无可奈何,甚至连自身的生死都无法自主的深深的哀叹。通篇体现出"物哀"的审美意识,表达了"物哀"的情调。  相似文献   

11.
有丰富创作经验的作家,无不在他酝酿已获得的题材,组织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作品时,考虑到作品整体的结构应如何体现主题,体现出作为显示主题的主人公形象的性格发展。茅盾在总结他的创作经验时,曾对此深有体会地指出:“在构思的过程中,我们平常所说的‘结构’,就是意味着大环境的安排。‘结构’不光是把整个故事的细微情节处理得条理井然就算完事;‘结构’还须表现出主人公的性格发展的过程,何以是这样的发展而不是那样地发展。如果把‘结构’看作只是人物及其各种活动的技术性的  相似文献   

12.
儿童文学作品中法力无边的魔法师形象,满足了儿童读者异想天开爱幻想的特点,从而受到追捧。因此,从著名的哈利·波特到小魔女琪琪等魔法师形象都充斥在各国的儿童文学中。本文以中国作家伍美珍的《小魔女蓝小鱼》中的主人公蓝小鱼和日本作家角野荣子的《魔女宅急便》中主人公琪琪为例,从人物语言、性格塑造、读者群体三方面比较中日儿童文学中小魔女形象的差异及其影响。同样体现了成长的美丽与忧愁,但日本作家的作品更具启发性和可读性,读者群更广泛。  相似文献   

13.
刘芳 《唐山学院学报》2013,(5):64-66,108
在简·奥斯丁的作品研究中,学界通常聚焦于其中的青年男女主人公形象上,对其作品中的次要的父母形象关注不够,对父母形象的整体研究还处于空白。根据其作品中父母与其子女间的关系,将其分为融洽型、隔阂型和干预型父母,并从作家自身和社会历史方面分析造成这三类父母形象的原因,最终对其作品中父母形象所蕴含的作家意图及社会意义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劳伦斯追求的是能够超越资本主义文明,改变因工业文明而变得不和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性是解决这矛盾的唯一方法和途径.而郁达夫的性描写可以说是对封建道德和封建礼教的叫板,更反映出了当时中国青年一代的困惑.劳伦斯的性描写总是在追求完美的境界,这种完美就是性与爱的和谐统一.所以在他的作品中,这种完善的性爱是不存在的,郁达夫的性爱描写中,性与爱不是一个统一体,他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是有性无爱,对异性充满着"性"的渴望,却很少有爱的体现.郁达夫写作的当时,还是无法去除封建伦理道德带来的精神上的压抑.  相似文献   

15.
亨利·詹姆斯是与马克吐温、豪威尔斯齐名的19世纪中后期著名的美国现实主义作家,《螺丝在拧紧》是其中期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以解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对亨利.詹姆斯的创作思想、《螺丝在拧紧》中女主人公的形象以及作品的叙述模式进行分析,可以从一个新的视阈来欣赏作品。  相似文献   

16.
于娟 《鸡西大学学报》2013,(4):95-96,105
库尔特·冯内古特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后现代小说家之一,其作品《五号屠场》自问世以来备受关注。冯内古特在该部作品中描绘了一幅生态失衡的画面,小说的主人公毕利初到德勒斯顿时,被这个城市的美好环境所震惊。然而科技的发展,文明进程的推进,战争的爆发破坏了自然界原有的美丽与和谐,该市也没能逃过此劫,使其成为"荒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关系一去不复返了,人与人之间变得异常冷漠,人性被严重地摧残和扭曲。作者希望通过小说,唤起人们的生态意识,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诗歌除了以情动人外,还以形象给人以美的感受。高尔基说得好:“在诗歌作品中,即使在一首短诗中,第一位重要的也是形象。”阅读鉴赏现当代诗歌也是如此。对诗中具体形象的感受和体味,往往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美感熏陶和思想教益。诗歌中的形象分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如《大堰河,我的保姆》中,作者不仅满含深情地塑造了一个勤劳、纯朴、善良的保姆大堰河的感人形象,也真实而细腻地塑造了一个满含同情和怀  相似文献   

18.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唯一的作品《飘》一经问世便成了美国小说中最畅销的作品。该作品细腻形象的人物描写、优美生动的语言、极具个性化的对白使其独具魅力。本文运用语用学的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意理论及逗乐原则,对小说中主人公郝思嘉与卫希礼及白瑞德的一些对话进行语用分析,以期从分析中领略作者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的艺术手法,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主人公们富有个性的对话。  相似文献   

19.
西哲海德格尔有句名言:人类诗意地栖息大地上。如果说自然环境的美丽多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财富,那么城市则凝聚了人类自远古以来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在构成城市特征的各个因素中,色彩凭借其“第一视觉”的特征无疑成为建立个性化城市的基本条件。所谓城市色彩,是指一个城市范围内的色彩,它涵盖了城市的历史、气候、植被、建筑、环境文化等多因素,最直接地体现着城市的个性,展示着城市形象,体现着城市文明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20.
徐凤 《现代语文》2007,(4):86-87
作家创作小说的本意主要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完成的。小说《浮云》一时轰动日本文坛就是因为作品独特的主人公形象巧妙地表现了作者创作的本意,那么作者创作这部小说的本意到底是什么呢?他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呢?本文将从不同角度给出特有的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