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特立同志是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人,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和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在他从事教育工作七十多年中,形成了非常丰富的教育学说。本文侧重介绍徐特立同志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理论,希望能对我们当前深入讨论如何加强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所帮助。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对思想和思想教育有个正确的认识。什么是思想?徐老认为:“思想的定义:(1)狭义——思考;(2)广义——意识活动。”“何谓意识?客观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徐特立同志的革命教育理论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其主要内容有:(一)革命和教育的统一观;(二)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服务,必须“多条道路”办教育,必须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三)用革命的精神和革命的办法办教育;(四)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五)必须加强对教育事业的领导与管理。其基本特征是:革命化,科学化,民族化和大众化。其思想基础为: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早年具有强烈的民族民主革命思想;我们党对他的培养教育以及革命形势发展所给予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徐特立同志是我们党的“坚强老战士”,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育家。他在自己一生的革命实践和教育实践活动中,一贯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他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根据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新经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观点,进行了系统的、科学的论述。《徐特立教育文集》不仅是一部革命的历史文献,也是一本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学习和研究徐老关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对于当前学校贯彻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精神,对于贯彻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力针,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徐特立同志的一生,是一部可使人深得教益的近、现代革命史教科书。他走过的道路,也是我国老一辈革命知识分子的光荣道路。徐特立以爱国情感为思想契机,从信奉康有为、梁启超转为中山先生的信徒;从醉心于“教育救国”,转到赞成新三民主义,成为国民党左派;最后,在革命斗争实践和党的教育下,信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认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由激进民主主义者成长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和杰出的人民教育家,为民族事业和人民的利益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展示徐特立同志光辉的一生,继承和弘扬徐特立同志的革命精神和教育思想,长沙师范学校决定存“徐特立同志纪念室”的基础上修建徐特立纪念馆。1986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亲笔为徐特立纪念馆(筹)题写馆名。原件长281cm,高88.5cm,现珍藏于徐特立纪念馆内。  相似文献   

6.
徐特立被誉为“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以教育来革命,在革命中教育,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革命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从教育、教学、师生关系三个角度,阐述了徐特立的主要教育思想,分析对我国成人教育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20年徐特立教育思想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纵向看,近20年的徐特主教育思想研究出现了两次高潮。从横向看,近20年徐研工作主要围绕“徐特立及其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与贡献”、“徐特立的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与实践意义”和“徐特立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等问题来进行。近20年徐特立教育思想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
徐特立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教育家,是中国20世纪新教育思想的杰出代表。他于1912年创办长沙师范,并亲自担任校长,苦心经营,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由乡村塾师到教育界名人,在长达73年的教育实践中,创立了具有革命性、实践性、群众性、科学性的徐特立教育思想。徐特立虽是20世纪早中期的教育家,但他却能高瞻远瞩,洞悉未来,其教育思想与我们21世纪的新课程理念有许多惊人的契合之处。概括起来,其契合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师观徐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他说:“教师工作不仅是一个光荣重要的岗位,而且是一种崇高而愉快的事业。”他对教师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我希望你们一生都做教师,再也不想别的。想成为专家,只能钻研一门科学,我希望你们钻研教育科学。”他从18岁起在家乡从事教育工作,以后几十年如一日,从小学教育到大学教育,从一般教育到特殊教育,始终耕耘在教育这块热土上,培桃育李,栉风沐雨。徐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还切实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之中,他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体贴入微,被人们尊称为“徐外婆”。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他不是严加责罚,而是循循善诱,促其自省,助其改过。徐老一生始终坚持“三个第一”:革命...  相似文献   

9.
文水县是毛主席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烈士的故乡,是革命老区。该县为适应我国实施对外开放、科教兴国战略方针,以继承和发扬徐特立同志的革命精神及光辉的教育思想,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需要,经山西省教育厅和吕梁行署教育局批准,决定将“文水县职业中学”冠名为“山西徐特立高级职业中学”。  相似文献   

10.
徐特立德育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特立同志(1877—1968)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他从19岁开始教书,毕生从事教育事业,70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新民主主义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社会主义教育建设做了奠基工作。他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非常丰富,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笔宝贵财富。本文仅就徐特立的德育思想,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徐特立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教育家,是中国20世纪新教育思想的杰出代表。他于1912年创办长沙师范,并亲自担任校长,苦心经营,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由乡村塾师到教育界名人,在长达73年的教育实践中,创立了具有革命性、实践性、群众性、科学性的徐特立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初,为了实现"教育救国"的梦想,徐特立东去江苏、日本考察教育,西赴法国留学,回国后加以实践创新,形成他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为三点:普及教育、民主治校、勤工俭学.徐特立既反对泥古不化的封建教育,又反对全盘照搬的"洋化教育",主张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中国化".徐特立现代教育思想的本质经历了由"教育救国"到"为革命办教育"的飞跃,属于改良与革命两个不同的层面.  相似文献   

13.
徐特立的劳动教育思想缘起于其对阶级社会的反思、勤工俭学的教育经历以及对近代革命的回应。其以教育与生产相联系为内涵,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为目的,以劳心与劳力结合、生产与学习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为原则。这一劳动教育思想还渗透在课程教授、教材编写、学校办学等实践活动中,并取得了显著实效。徐特立的劳动教育思想对当前劳动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徐特立是我国当代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是教育改革的先驱 ,是当代教育现代化的创造者 ,是素质教育的缔造者。他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先师 ,是我们从事教育教学的楷模 ,不愧为“万世师表”。最近有幸读完了徐特立的几本著述 ,徐老的教育思想给我很大启示 ,使我受益匪浅。启示一、徐老的读书观“不动笔墨不看书”是徐老几十年读书做学问的经验总结 ,也是古今中外许多学者治学经验的结晶。徐特立同志从 1913年至 1919年在湖南省长沙师范任教 6年 ,他为了纠正学生读书中共同存在的一种贪多求快 ,学后即忘的毛病 ,提出了“不动笔…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二月一日,是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党中央领导同志指出:在徐老诞辰的时候,“要进行适当形式的,有意义的纪念”(《李鹏在徐特立铜象揭幕仪式上的讲话》,《徐特立研究》第4期)。徐特立是“当今一圣人”,他一生值得我们怀念的东西是很多的。作为一位教育家,徐特立教育思想内容博大精深,限于篇幅,本书仅就他的办学实践活动,作一概要的介述。  相似文献   

16.
为纪念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同志诞生130周年,2007年11月9日,北京理工大学与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在北京理工大学国际教育交流中心联合召开了“纪念徐特立诞辰130周年教育思想研讨会”。来自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中央教科所、湖南省徐特立教育思想研究会、陕西省徐特立教育思想研究会、西安思源学院和北京理工大学等地的领导、专家,以及徐老亲属、  相似文献   

17.
徐特立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教育家,他19岁参加教育工作,经历各个不同时代,任教于各级各类学校。他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运用到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一切从实际出发使教育为革命与经济建设服务。当前,研究、继承徐特立的教育思想,并加以发扬光大,对于改革教育,探索与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教育体制,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徐特立教育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徐特立同志是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忠于党、忠于人民、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光辉业绩,早为全国人民所熟知。  相似文献   

19.
徐特立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是我国20世纪新教育思想的杰出代表。徐特立教育思想由四个部分构成———规定教育价值取向的部分;分析教育现状的部分;确定教育目的的部分;揭示实现其目的的手段部分。只有从宏观上准确地把握徐特立教育思想的结构体系,才能在微观上深刻领会徐特立教育思想中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同志,一生“以教书为职业、教育为事业”(见《徐特立教育文集》第15页。以下凡引同书,只注页数)。在七十余年的教育生涯中,他不仅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教育和教学经验,而且还把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到理论高度,加以科学地归纳、概括和阐发,对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