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拿来主义》的行文逻辑前后不一致,从矛盾律角度解释这种不一致难以让人信服.从矛盾真假与统一的角度审视发现,批判中外交流是表面现象,批判对传统文化盲目自信、自欺、自大才是真正目的,而且这些批判与后文中对孱头、昏蛋、废物的批判前后照应,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命题是逻辑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推理的基础.命题也是初中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初中数学》(人教版)第五章第三节涉及了命题内容,本人通过教学,对命题问题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4.
立体逻辑方阵再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立体逻辑方阵可表示八个命题之间的真假制约关系.包含两个自变元的联言命题、相容选言命题、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通过非双肢互否、前肢互否、后肢互否和双肢互否等方式形成的命题与其负命题之间也具有真假制约关系,这些真假制约关系仍可用立体逻辑方阵表示,这为立体逻辑方阵的建立进一步找到了实际依捂.  相似文献   

5.
复合命题推理与立体逻辑方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立体逻辑方阵不仅可表示八个复合命题之间的真假制约关系,还可表示八个复合命题推理之间的真假制约关系.即简单复合命题推理无效式和复杂复合命题推理无效式的异变形式及其否定形式之间有真假制约关系.这样,立体逻辑方阵的表记对象不仅限于复合命题,还扩展到复合命题推理,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思辩逻辑认为逻辑的研究对象是思维或语言;而客体逻辑则主张逻辑科学研究独立于人的认识的客观世界原本具有的客观的逻辑结构和规律。剖析“说谎者悖论”的关键是鉴别“命题”及其“真假”的标准:思辩逻辑认同语言标准;而客体逻辑则坚持客体标准。“说谎者悖论”的真相是:向壁虚构的构造者们不要物证、不顾时空地将几个同音同形然而不同义的语句叠合在一起,从而将语句的“虚”与“真假”根本不同的值纯思辩地混沌杂揉。从实事求是的客体逻辑出发,任何人构造不出任何一个在事实上满足“自我悖反”的“悖论”。  相似文献   

7.
真假办班     
杨良义 《教育》2014,(30):7
  相似文献   

8.
9.
真假钻石     
邓笛 《内蒙古教育》2007,(11X):26-26
许多年前,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住着一个年轻的钻石切割工,名叫弗朗克,是一个诚实的人。他给一个经营钻石生意的老板打工。  相似文献   

10.
"啰唆"本是个贬义词,"啰唆"的话人们不喜欢听,"啰唆"的文章人们也不爱看。但生活中也有"啰唆"得绝妙的例子钦?"啰唆"还是假"啰唆"?看看下面几个例子,你就明白了。明朝初年,有一个考生进京赶考,因离家匆忙,没有来得及将家事交代清楚。他一到京城,就赶紧给家中的妻子写了一封信。吾妻:  相似文献   

11.
伊铭 《家长》2010,(2):86-87
调味品在每个家庭的生活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可有时人们从市场上买回了调味品,却发现是假的,让人很是恼火,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我来教您几个辨别真伪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观察孩子的时候,我发现他们经常一发生争执就说“我告老师啦”,“你再如何如何,我就告老师”。可是,再仔细观察下去就发现,孩子们也就是说说而已,并没有真正行动,即便有了所谓的“行动”,大多也只是对老师大声喊过这些话之后,就自顾自地继续玩去了。下面这个例子说明的正是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3.
真假煎饼     
那天,爸爸带回来一盒煎饼,说是让我们尝尝。妈妈拿过煎饼,毫不犹豫地大快朵颐起来,而我看煎饼的样子就皱着眉头,只见那煎饼四四方方,薄薄的,白自的,上面还有许多细小的小孔,像极了卫生纸。“是煎饼吗?”我怀着疑问,拿过一张卫生纸,仔细比对,一会儿点点头,一会儿又摇摇头。  相似文献   

14.
我的愿望     
我的愿望有很多、很多…… 我想像《真假公主》里的真公主一样,有一只可爱的猫.也叫莎林芬娜。我要给她洗澡.让她陪我玩耍、睡觉……每天我一回到家,她就会奔向我,扑进我的怀抱。我弹琴的时候,她就乖乖地趴在钢琴上听我弹奏。  相似文献   

15.
元稹诗文在唐代传播广泛,对后世影响深远,但诸多非元稹诗文,常常被误为元稹诗文,今仅举例一二,就教于贤达。  相似文献   

16.
时下,一些年轻人以为,只要有个“当官的爸爸”,什么事儿都能“摆平”,什么人也不能“把他怎么样”。在这种思想影响下,真假“衙内”们都冒了出来,招摇过市,霸行天下。于是,“我爸是李刚”、“我爸是公安局长,告到哪里也没人管”一类的“狂语”不断见诸报端。  相似文献   

17.
真假妈妈     
“妈妈,我回来了!”小杰一关上门,就被眼前的景象吓坏了。客厅里有两个妈妈,无论是身材、脸蛋、发型,还是衣服、鞋子,都是一模一样的。“这……这是怎么回事?”A妈妈抢着说:“小杰,我是妈妈!”“我才是妈妈!”B妈妈也说。“下午我去阳台的时候,突然有一只猫头鹰闯了进来,”A妈妈指着B妈妈说,“它盯着我五秒钟后,竟然变成我的样子了。”  相似文献   

18.
真假绅士     
吕丽妮 《小读者》2012,(10):58-58
一天,智多多的家里来了个陌生客。客人是戴黑边眼镜、蓄胡子、年约50岁的中年绅士。他请人保护自己,因为有人要暗杀他。  相似文献   

19.
20.
《红楼梦》中,曹雪芹通过讲述复杂的故事,塑造众多的人物,来摹写豪门的坍塌。无论是主要故事层面,如士隐遭际,黛钗纠葛,还是次要故事层面,如下人荣枯,都指向了当假和真对抗时,假存真隐,宜假不宜真的风俗世道。《红楼梦》中讲了大大小小的许多故事,几乎每个故事的最深处,都指向了宜假不宜真的世态人情,指向了贾家在喜假不喜真的社会风俗裹挟下衰败的悲剧。揭示真不胜假的悲剧,才是《红楼梦》表层文字下隐藏的主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