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义六年制小学语文教学指要──第六册第三单元一、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37个生字,正确理解新出现的词语,弄清句与句的联系,读懂课文内容,能用“普通”、“物产丰富”、“偶尔”、“虽然……却……”等词语造句。2.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  相似文献   

2.
现代文阅读考查非常强调理解动态语言环境中的词语含义或作用,这种理解不是孤立的静止的理解。我们知道,同样的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含义和作用往往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那么,如何才能正确理解词语呢?这就要掌握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五结合”。  相似文献   

3.
“被、受、挨”句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句子主语是受体的句子中,以“被、受、挨”句最易混淆,本分析了三句易混淆之因素,并对词性、词义、词语搭配以及动词的语法作用等方面对“被、受、挨”句加以分辨,以期在教学中帮助留学生准确应用三种句式。  相似文献   

4.
贵刊1995年第二期有一篇文章是《“词不离句”也有弊端》,文中罗列了“词不离句”教学词语的五大弊端。我认为其中某些观点值得商榷。首先,作者在论述“词不离句”教学词语的所谓弊端时,缺乏严密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分析,已经走进危言耸听、片面偏激这个议论的误区。“词不离句”  相似文献   

5.
能够根据语境辩析词语的音义,能正确使用词语 【考点说明】该考点讲的是理解和运用词语。理解要根据语境,就是说要根据词语所在的句子以及上下文所形成的语言环境对词语作动态的理解,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考点对考生的具体要求是: 1.辨析词语中汉字的读音。不少汉字是多音字,(如“行”、“长”、“朝”)但在具体的语境中,读音是唯一的。 2.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词语除了一词多义之外,还有本义、比喻义、引申义之别,有时还有特定的修辞义,只有通过具体的语境,才能准确解释。 3.选用词语要准确。主要是注意词义的细微差別,如语义的轻重、语气的强弱,准确地传情达意。 4.要准确地把握词语适用范围的大小。 5.要准确地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做到褒贬、庄  相似文献   

6.
根据词语的感情色彩,可以把词语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三种。一般来讲,一个词语的感情色彩是固定的。如“坚强”是褒义词.“阴谋”是贬义词,“太阳”是中性词。但语文教学有句老话,叫做“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就是说,教学字词句有关知识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进行。教学词语的感情色彩知识,也应该这样:例如:“聪明”一般来讲是个褒义词,可放在初语一册朱自清的《背影》中“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句话里,却是褒义贬用,恨自己当时不理解父亲的心情。“卖弄”一词一般来讲是贬义词,可放在初语一册朱自  相似文献   

7.
词语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字不离词”,它是构成识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词不离句”,它也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再次,词语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结构单位。词语教学的优劣,不仅决定了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8.
谈谈「句」的训练到位昆明市工人新村小学吴红一、结合语言环境“解句”句离不开词语,要使学生懂得句子是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就要着重指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的实际理解句子。如在教学《李时珍》一课中“他想……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这个重点句时,我...  相似文献   

9.
从《小学教学研究》今年第二期上拜读了福建同安教师进修学校蒋大营先生的《“词不离句”也有弊端》一文,受到启发;因而也对语文教学中“词不离句”的方法进行反思,觉得它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束缚了某些教师的手脚,导致了词语教学方法的僵化刻板,词语内涵理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内容与提示 1.识字学词学句。 “识字学词学句”一般包括词和句,有的还有短文。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识字、学词,初步建立词和句的概念,同时进行初步的阅读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编排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先出现词语,再出现与这些词语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短文)并配有图画。要学的生字是由词句中提出来的。如:识字学词学句(二)的第一课,先列出“狮子、狐狸、大熊猫、锦鸡、野鸭、天鹅”等词语,再出现三句话:“动物园里有威武的狮子、凶猛的老虎,有可爱的大熊猫。顽皮的猴子,还有美丽的锦鸡和大鹅。动…  相似文献   

11.
关于否定词语保留在主干里辽宁凤城铁路中学方正任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三册《句子的主干》中说:“碰到有否定词语(“不”“没”“没有”等)的句子,要把否定词语放在主干中,以免主干和原句的意思相反。”按教材说法,分析句子找主干的时候,否定词语是“碰到”就要保留...  相似文献   

12.
或是习惯了遵从语文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范式的缘故,每次在学生汇报字词预学的环节时,我都是只对词语的是否“读正确”做检查,而涉及词语的理解和朗读品味。便全是放在了课文的理解中顺势而行。想想。  相似文献   

13.
“缩句法”就是采用语言教学中“缩句”的方法,找出句子中关键词语,舍弃一些比较次要的非关键性词语,将原来的数学语言缩短成一个非常简炼的句子,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题意。  相似文献   

14.
“精讲”,即讲在精髓上,做到精确、精练、精彩地进行讲授,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文章的词语、句段、篇章结构的能力。下面就以小学语言教材中的词语、句段、篇章结构等方面,谈谈我在阅读教学中尝试讲读课的“精讲”方法。一、抓住关键词语进行精讲在小学阶段,词语是属于语文基础知识的范畴。在讲授一篇课文时,教师应当准确无误地抓住关键词语来讲。什么是关键词语?就是在文中具有高度概括作用的词语。例如《观潮》一文中的开头一段:“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在这段话里,“天下奇观”这一词语就具…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充分挖掘文章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挖掘句与句的联系,品词悟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如《春蚕》一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每天深夜,母亲(总要)起来添桑叶。我一觉醒来,(常常)看见母亲拿着烛台去喂蚕。闪闪的烛光照着她那(带着皱纹的)慈祥的脸。”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加括号词的含义,然后把括号里的词语去掉,比较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这样抓住关键词语与句子的联系,引导学生由表面理解到深入理解词语与句子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悟出“词变句意变”的词句关系,可以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6.
由于词类辨析本就是语言学界的热门话题,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中学语文词类辨析更成为教学难点。汉语词语的形态本就不发达,难与句子成分进行迅速对应。同时在多样的文学作品中汉语词语更是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这也进一步加大了学生辨析的难度。因此本文将从“依句辨品”概念内涵入手,尝试说明如何运用“依句辨品”提高教学中学生词类辨析能力。  相似文献   

17.
存在句是表示什么地方存在什么人或物的一种句式。它的典型结构方式是: 处所词语+动词+着+名词性词语例如: (1)床上躺着一个人。(2)地上堆着许多白菜。(3)天上飞着一只鸟。(4)大街上跑着两辆汽车。根据句中动词是否表示动作行为和这行为是否在持续,存在句分为静态存在句和动态存在句两类。例(1)(2)中的“躺着”和“堆着”只表示人或物存在的方式,不表示动作行为在持续,故这两个句子为静态存在句。例(3)(4)中的“飞着”和“跑着”不但表示动作行为,而且表示动作在  相似文献   

18.
词语是构建语文大厦的基石,词语教学是中年级教学的一个基本落脚点。《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我以为,词语的习得与积累应当渗透于学习的各个环节。但目前,有的教师只重视生字新词的教学,却不大重视复习阶段的温故知新;  相似文献   

19.
语文界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应该‘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我们要让学生确切地理解词语的意思,熟练地掌握词语的用法,深刻地体会词语的活力,就必须讲究词语教学的艺术性。 一、引。“引”就是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出发,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如《一个降落伞包》中有一句“飞机失  相似文献   

20.
辨析近义词的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是个难点,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情况,合理地设计巧妙的教学方案往往是可以化难为易的。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手术台就是阵地》一文中,同时出现了“陆续”、“继续”、“持续”三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在教学中,如果只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照“字面辨别——讲清意思——放在句中区别”这三个步骤去辨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