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铭 《金秋科苑》2009,(5):46-48
1822年12月27日,巴斯德生于法国的多尔。父亲是一位制革工人,母亲也没受过什么教育,但他们深知知识的重要性,所以不惜借债支持巴斯德上学。巴斯德幼年在学校时,最初成绩并不好,但他懂得求学不易,下决心努力学习。在学习中,他对每个问题,都要彻底弄明白才肯罢休。  相似文献   

2.
求学时代1822年12月27日,巴斯德生于法国的多尔。父亲是一位制革工人,母亲也没受过什么教育,但他们深知知识的重要性,所以不惜借债支持巴斯德上学。巴斯德幼年在校时,最初成绩并不好,但他懂得求学不易,下决心努力学习。  相似文献   

3.
现代生物技术在突飞猛进,但是作为微生物领域的开创者——巴斯德的巨大影响没有改变。只要看看他的经历,我们就会明白他是一位多么重要的科学家了。法国里尔是一个酿造业发达的城市,在这里,巴斯德掀起了一场关于微生物的轩然大波。一天,当地的造酒商来求巴斯德,说几个月来,他们造的酒突然一下子都发酸,一桶一桶地倒掉,眼看他们的厂子就要倒闭了,请巴斯德务必救救他们。  相似文献   

4.
<正>科学家是国家的,还是世界的?这个难题似乎同生物学的伦理道德问题一般难以解答。巴斯德曾经说过的"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这句话似乎可以给人启发。而应崇福先生又是如何做的?他选择了离开美国,回到那个曾经哺育自己的国家,为中国的科学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更为可贵的是,他心中始终饱含着对世界的博爱。我的观点与巴斯德类似,但是受应崇福先生的影响与其有一些不同。  相似文献   

5.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183-188
1没有家产的求婚信 1849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Pasteur,Louis,1822-1895)(邮票P6a)到斯特拉斯堡大学就任化学教授时只有27岁。这位年轻教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之余,也在思考着自己的婚姻大事。他看中了大学校长洛郎的女儿玛丽小姐。他不知道玛丽小姐是否能接受他,但他爱玛丽小姐却是真诚的。于是,他鼓足勇气,首先写了一封信给他未来的丈人,这封信是别具~格的:  相似文献   

6.
巴斯德式的研究范式被界定为巴斯德象限,巴斯德的专利行为开创了从基础研究中产出专利的典型范式。通过对巴斯德的专利进行详实考察,可以揭示出巴斯德式专利的形成机理和战略意义,也可对我国基础研究中的专利产出提供典型的案例借鉴。可以认为,应从科研主体、产学研合作、政策支撑等维度推动我国巴斯德式专利的产出,提升我国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科学文化评论》2007,4(2):122-128
法国巴黎的巴斯德研究所是法国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于1888年在巴黎创建的,研究所门前矗立着巴斯德的塑像(见图1)。巴斯德研究所是世界上久享盛誉的研究机构之一,其宗旨是通过生物医学研究、教育培训和公共卫生服务,致力于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在基础研究方面,巴斯德研究所是微生物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摇篮之一,  相似文献   

8.
《科学与管理》2015,(6):3-9
2015年正值《自然辩证法》发表90周年,恩格斯在这本影响巨大的著作中高度评价了巴斯德为反驳当时流行的自然发生说所做的实验。通过考察19世纪前后西方微生物学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出,巴斯德为证伪自然发生说所进行的实验的确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实验虽然尚不足以彻底说服那些顽固坚持自然发生说的人们,但它却为微生物的发展,尤其是细菌可通过传染致病学说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正是因为有了巴斯德的贡献,德国的科赫、贝林和埃尔利希,以及其他国家的一些学者19世纪后半叶才能在微生物学领域建立一系列不朽的功绩。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简称上海巴斯德所)是在中法两国政府2004年1月28日签署的《关于预防与抗击新生传染性疾病的中法合作谅解备忘录》等有关文件的背景下建立的科研机构,由中科院、上海市政府和法国巴斯德研究所三方合作建设。  相似文献   

10.
对于研发活动,布什的线性模型与司托克斯的巴斯德象限模型,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研发活动的认识以及科技政策的制定与发展等产生了很大影响。司托克斯结合案例分析提出巴斯德象限模型,打破了线性模型前半部分对于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二分法。而在当代,研发活动出现了各种新动态,线性模型与巴斯德象限模型再演进,打破了从研究到商品化之间的二分法;结合独立型研发企业或机构的出现,提出新巴斯德象限模型,指出后学院科学中的研发活动作为一种独立产业的出现与发展,将线性模型后半部分的二分法进一步消解,最后提出了新巴斯德象限的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南湖 《世界发明》2002,25(11):40-41
19世纪的欧洲,人们对许多瘟疫、热病的致病原因知之甚少,因此,那时的人们在这些疾病的面前束手无策,任凭可怕的疾病横行肆虐。巴斯德,法兰西学院院士,目睹当时狂犬病对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潜心致力于“微生物致病”学说的研究。由于他卓有成效的研究发明,才使人类从此战胜了如炭疽病、霍乱和狂犬病等,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回顾巴斯德对狂犬病的探索历程,人们看到了一个科学家在探索发明中的缜密思维和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  相似文献   

12.
正法国有一位科学"怪人",他的行为非常怪异,甚至令人难以想象——他曾经和一群疯狗生活在一起。他是谁?他就是为科学事业而疯狂、被世人称为"微生物之父"的路易斯·巴斯德。19世纪80年代,狂犬病是不治之症,曾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巴斯德为了研究狂犬疫苗,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与一群疯狗"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13.
巴斯德是现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他是 19世纪末法国酿酒业、丝绸业、畜牧业等的拯救者 ,还是正确运用科学方法的大师。他提出的“宇宙是不对称性函数”的思想、有机物浸液发生腐败的因果联系的思想、社会应用中的基础理论研究的思想等 ,都具重要方法论意义 ,值得我们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法国科学家巴斯德(1822~1895)逝世100周年,世界上许多有影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都将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以表彰他对微生物学研究的不朽贡献。他将微生物的经典性研究,引向现代微生物学的研究方向,从而导致了现代生物工程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15.
<正>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曾经说过:"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从求学海外,到功成名就之际毅然归国,应崇福先生对待科学刻苦钻研,对待祖国碧血丹心,无论是为全人类科学技术进步而奋斗,还是为祖国谋富强,先生可谓殚精竭虑、死而后已。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当代科学家应有的担当与情怀。归来是游子的梦,盈满对祖国的情。  相似文献   

16.
富尔敦 ( Fulton Robert1 765— 1 81 5)是美国宾夕法尼亚人 ,他最初是珠宝商店里的学徒 ,后来醉心于绘画 ,1 782年在费城画过肖像画、风景画 ,还给著名的富兰克林画过肖像。在绘画艺术上很有一些成就。但他最终是以工程师而闻名于世 (与他相同 ,发明莫尔斯电码的莫尔斯、发现微生物的巴斯德 ,都曾在绘画艺术上颇有造诣 ,最终走向了科学。当然还有象达·芬奇这样的全才 )。1 786年他因健康原因旅居伦敦 ,当时还未出现铁路 ,英国正处于大规模修筑运河时期 ,通过船舶来运输矿石、货物。富尔敦对修建运河颇感兴趣 ,他开始致力于运河工程的规划…  相似文献   

17.
田立 《百科知识》2004,(1):32-33
近20年前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发现之争在今天有了另一个版本的故事,而通过这个故事可以明了,其实是因为一个研究中的意外事故造成了对美国科学家盖洛(Gallo)的冤枉,此前,世人一直认为是他剽窃了法国巴斯德研究所蒙特尼尔(LucMontagnier)发现的HIV。  相似文献   

18.
彭煦舟  曾国屏 《科学学研究》2011,29(8):1135-1140
 将LED领域的论文和专利这两种科技情报有机结合进行计量分析发现论文-专利-时间曲线呈双螺旋互动,发展了斯托克斯理论并证实了他的“玩味”猜想,揭示出巴斯德象限在产业进程中的非线性运动规律,即“技术先发,科学后援”的混合型科技创新互动路径。  相似文献   

19.
《科教文汇》2013,(7):F0004-F0004
朱尔斯·博尔德(比利时,1870-1961年),因在免疫性和血清治疗上的重大发现,于191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博尔德,1870年6月13日出生于比利时索格尼。他16岁时考入布鲁塞尔大学,22岁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随后前往巴黎,在巴斯德研究院与梅契尼科夫一同工作。其后6年里,  相似文献   

20.
创新型省份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国内外激烈的竞争态势,对创新型省份建设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本文根据司托克斯提出的巴斯德象限模型,从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的关系角度,提出面向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新巴斯德象限模型,并以江苏创新型省份建设为例,探讨创新型省份建设中如何运用新巴斯德象限模型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江苏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