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侨批信局汇款有3种方式:信外汇款(简称信汇)、电汇和票汇。信外汇款是指书写在侨批信封左上角的、须由国内侨批员按址登门派送的汇款(币别和金额),也称信外款,是最原始的侨汇方式。电汇是指借助于电信(或暗码)传递手段进行的汇款方式。而票汇是指  相似文献   

2.
1941年12月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太平洋战争,海上交通全面中断,南洋各地的侨批全部断绝。汕头沦陷,批信渺茫无期,占半数依靠侨批款过活的侨眷,只靠当物典屋,过着缺粮断炊,食不果腹的日子。太平洋战争更使寥寥无几的批款中断,侨批无期,百  相似文献   

3.
海南省过去称海南岛、琼崖、琼州,简称琼,是中国三大侨乡省(福建、广东、海南)之。现有琼籍华裔270多万人,分布于世界53个国家及地区。1988年海南建省前属广东省,但其侨批邮戳之使用时间却与广东汕头及福建厦门的侨批邮戳不同。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邮局的侨批专用邮戳始于1947年(图1),戳为八边型,30×30mm,内分三格,上为“国内批信回批资费已付”,中为日期,下为“厦门”地名。解放后厦门继续沿用原中华邮政侨批邮戳,但将民国纪年改为公历纪年(图2)。1953年10月改用新刻制的侨批专用邮戳。此戳外圆双线,直径37mm,内圆直径22mm,外圆  相似文献   

5.
《实用集邮辞典》对“侨批局”的界定是“专门办理海外侨胞通信和汇兑业的民信局”。“侨批局”由于是早期的国际通信汇兑系统,信、汇结合、亦商亦邮,其邮品印记较多:中西合璧,红黄蓝,繁花似锦,更重要的是邮品蕴藏着丰富的侨史信息、和民族历史信息,因此我们可用邮品诠释“侨批”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我们知道“侨批”和“回批”各有10类印记,它们各有三项基本戳印:局名戳、帮号和信汇等,基本印记的出现与“侨批”业的形成是相伴相随的。邮品上只要仔在一项基本印记,即可断为“侨批”——回批邮品。十项印记中,除基本印记外的七项属“侨批”的非直属或衍生印记,用其鉴定识别“侨批”时,须要二项以上的组合,方能构成鉴定侨批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7.
中国侨批信局主要是应海外华侨汇款需要而产生,所见侨批封通常都在正面左上角写明“外附×币××元”。为此有时被误解“侨批”只有汇兑功能而非完整意义上的民营邮政。只寄信函而不带汇款的侨批信件当可更正这类误解,现举3例。  相似文献   

8.
胡鸿章 《武当》2005,(4):53-56
六、玄关初现《老子》二十一章中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这一章老子记述了在还丹之初的玄览景观,丹士证得玄(?)一窍的初现,圣婴降世露面的正果,终于见到了自己的"根"在哪里,证得了还我命宝的正果。由于天机不肯轻易泄露传人,故本章文简而意藏,是以非证得此正果者,非真师口授心传,多不能识其真诠。  相似文献   

9.
新年祝语     
《礼记·学记》有云: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然为人则失多,好高则失寡,不察则易,苦难则止.而今此四失非教者必知之,欲成大学问者都亦明此理.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惟学无际,际于天地,而不拒多;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无有用、无用也,而不好高;一草一木皆有理,格物以致知,穷理以明道,而不失察;兼总条贯,知至知终,成章乃达,金之在熔,而不畏苦.  相似文献   

10.
李滨 《武当》2005,(1):30-33
绪言 "太极"一词,据现存文献,始出于《庄子·大宗师》中,老子说,道"似万物之宗"。许由称道为"吾师"。是大宗师,即"大道"之代名词。庄子依据老子学说而阐明"道"的全体大用,称述"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这里,"太极"的词义是本义,即至高无上。  相似文献   

11.
清代内家拳传人──黄百家之《内家拳法》记载了五字诀"......由十八而十二,由十二而总归存心之五字(敬、紧、径、劲、切)。故精于拳者,所记止于数字。"与之相近时代的《宁波府志·张松溪传》:"其尤秘者,则有敬、紧、径、劲、切五字诀,非入室弟子不以相授,盖此五字不以为用,而所以神其用,犹兵家之仁、信、智、勇、严云。"此段文字是定名内家拳后,内家拳拳理拳法的最公开明了的正式记载。且不引《清史稿·艺术传四·王来咸》、《宁波府志》及黄宗羲《雷南文集》来证明其真实可靠性,单究此字意在理法上的内涵,笔者承授业于内家拳…  相似文献   

12.
为民信局助赈这一善举,“申报》发表“论信局之好义”社论(图1)。:“……上海各赈所所收捐项直有不远万里而来者其来也多者或专足或汇寄若夫千数百数之款则每由信局寄交即各处信函来往或一日一二函多者至于一日十余函或系求赈之信或为告灾之书或因催款而发缄或以筹策而寄犊空信(当时信件分银信和空信,银信是指汇钱之信,  相似文献   

13.
王志远 《武当》2005,(4):19-22
"变易物体之位置,或动体进行之方向曰动。保存或维持其固有之位置或方向曰静"。动有机而静有势。"机者,朕兆、动机。动而未形有无之间也。势者,形态。静势,静而已形无有之趋者也"。太极拳动时存静势,静时寓动机,"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动静互为其根,以静而成势,以动而成机。机中有势,势中成机,机势难分,此太极之妙也。古书云:"静属阴,动属阳。世上万物,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偏阴偏阳为之疾,一阴一阳谓之道。"即是说,动静即是阴阳,阴阳即是动  相似文献   

14.
王志远 《武当》2012,(9):23-24
[正文]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校勘][姚本]作"左实则左虚,右重则右轻。"[图本]作"左重则左必轻,右重则右必轻。"[诠释]此处之"重"者,指"实"也,虚实之实。非填实之谓重也。实者充也。惟实至虚生;实者真也,返归浑朴,培固本元;实者有也,有者始也,始极而终,终始随也;实者动也,动而生机,神活机变,分阴阳也。虚者空也,惟空始能容,惟虚始能生实;虚者伪也,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与易     
李兆生 《武当》2012,(9):14-15
夫太极拳以太极为名,是拳法理义中意深与"易"相合,感而遂通,故名之以太极。又,太极者,阴阳也,拳经有"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之句,明示太极为拳之理意深焉。又云,太一为道。太乙者,道,阴阳显化。悠古太虚,由兹而生,太素有形,太虚为象。元始开天,道化阴阳,是由一而演生万类也。易之为象者河图,易之为文者《周易》。上圣观天地而识造化,云天下万类概由一气所以生化。圣人作卦,制度纪天,运数追踪,以明阴阳之变。古仁者言,立  相似文献   

16.
信资图记 一百八、邮政局应收之信资并非收取现钱,系由局刊印小票,名信资图记,载明各数,以便商民赴局照价购买。惟此项图记只可行之中国地方及自中国寄往外国之信。倘带至外国而自外国寄信来中国,即不能用,缘各国也各有图记,别国图记不容在境内擅用,致  相似文献   

17.
“放虎归山”,后患无穷;而“逼上梁山”者又多是英雄好汉, 这是众所周知的事理。然而,在门球赛场上,“放虎归山”者有之;“逼上梁山”者也不为鲜见。前者虽为智者所忌,而后者,不妨既逼之有术,又勿盲目“逼”之。现举两例,供球友参阅。  相似文献   

18.
李楠 《中华武术》2004,(11):52-53
武术能健身防身,陶冶情操,修身养德。古来以勇武著称者,多以忠孝仁义、礼信廉耻为立足之本,处世之道。故武术实乃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中华传统美德之载体。作为练武者,不应以“一介武夫”为满足。我一直渴望开展武道研究之风,以武术为主要形式,以师承传授为主要手段,研究,继承  相似文献   

19.
《乒乓世界》2007,(4):96-96
日本战国时代,各地诸候纷纷称霸,武田家一度强大无比。武田信玄病逝后,因其子不成大器,其弟武田信廉找来一个相貌酷似的人作为信玄替身,以期为信玄之子争取过渡时间。最终,这位替身被信廉的精神所感化,越来越有武田信玄的大将风范,完成了从形似到神似的人性升华——这就是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塑造的经典形象"影子武士。"  相似文献   

20.
正20世纪之初,我收集到几通出自同一个人手笔的民国信札。信中多处提到与绘画有关的事。只是看不清此信何人所写,又写给何人。因为不仅没有实寄封,信的抬头和落款,都像密码儿似的,开头只是一个"五"字,信末只署"母字"或"茝字"。据此推断,很可能是一位名字含有"茝"字的母亲写给自己排行第五的儿子或女儿的。出于好奇,也抱有能收集到一位早期书画家信札的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