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国后,以国家政权强制推动的妇女解放运动,目标是实现无性别差异的男女平等,但1950年《婚姻法》关于夫妻财产的规定侧重于保护妇女权益,体现了性别差异的平等观。现行婚姻家庭立法欠缺社会性别意识,表面上性别平等的夫妻财产规定在适用中产生男女权益失衡的法律后果。这是否是立法的倒退?我国现行婚姻家庭立法应采用社会性别分析方法,从社会性别平等的角度修改和完善夫妻财产的若干规定,以实现实质意义的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2.
陈昌霞 《科教文汇》2009,(16):72-72,80
当代男、女大学生仍然存在明显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男女大学生对不同性别的职业期待有着趋于一致的评价,但男性大学生较女性大学生更为显著。文章并就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对女大学生和男大学生的影响和高校如何开展好大学生两性平等就业教育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女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女研究生自身的成长成才,也影响着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本文以女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阐述高校女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环境的不足,探讨应从强化师生社会性别意识、开设性别教育的系列课程和营造校园性别平等文化入手,进一步加强女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4.
性别公平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科教文汇》2013,(12):8-9
如何消解性别歧视,实现性别平等,成为我们关注的课题。而在教育民主化过程中,性别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就社会而言,教育是实现社会性别公平,保障女性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平等权利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条件。无论是教育民主化进程本身提出的性别公平目标,还是教育作为女性赋权增能和解放的必要条件,都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重要作用和功能是否有利于实现社会性别公平。  相似文献   

5.
如何消解性别歧视,实现性别平等,成为我们关注的课题。而在教育民主化过程中,性别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就社会而言,教育是实现社会性别公平,保障女性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平等权利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条件。无论是教育民主化进程本身提出的性别公平目标,还是教育作为女性赋权增能和解放的必要条件,都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重要作用和功能是否有利于实现社会性别公平。  相似文献   

6.
叶苗 《科技创业月刊》2010,23(2):25-27,30
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的产生与兴起.是宏观环境的演进和妇女自身发展需求合力作用的结果。目前,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呈现多元化、专业化的趋势,有效补充了官方妇女组织资源,有利于促进妇女运动和妇女福利,实现两性平等。但因妇女非政府组织引入中国的发展历程较短,在社会认可程度、社会机制保障、资金筹措和使用、人力资源、倡导力和影响力、组织治理、机构网络合作等多方面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面临挑战不断完善,是未来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奋斗目标。本文从我国性别平等的现状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8.
李曦 《科教文汇》2011,(5):3-3,10
中国教育上的性别差异一直普遍存在.尽管从建国开始到如今.男女在各个阶段受教育权利都有极大的改进.然而在一些地区,尤其是边远农村.不平等现象仍存在,急需改进。本文旨在简单分析当今中国各个阶段教育的性别差异状况以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针对当今教育状况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就是平等与共享,我们建设和谐社会,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支撑和推进,以性别平等为理念的先进性别文化就是这样一种重要的社会推动力量。文章对传统的不平等的性别文化进行了解构与反思,提出了建构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的认识和创新,并进一步提出了建构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的突破点和面对的障碍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李磊 《知识窗》2011,(4X):7-7
<正>所谓公平是指公正和平等,是指以一定的价值规范对人们的权利或财产在性质和数量上的平等状况的推断。教育公平是指公民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平等和公平地占有教育资源,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教育起点上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和教育结果的公平。一、教育公平的具体内容1.教育起点上的公平教育起点上的公平首先是受教育权利平等,亦即就学权利平等。教育权利公平是指个体的教育权利不因其种族、民族、性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待和分析当代中国社会政策与社会现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性别平等的政策,而且可以看到性别歧视的现状;推进性别平等与扩大性别差距的措施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呈现出复杂性和矛盾性。本文运用社会性别视角,从法律法规、社会环境、两性状况和大众传媒四个方面分析当代中国社会政策与社会现状。  相似文献   

12.
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的女工为要求增加工资、实行8小时工作日和获得选举权,举行规模巨大的罢工和示威游行,拉开了妇女运动的大幕。100年来,各国妇女为争取和平、平等和发展不懈努力,在政治、  相似文献   

13.
张学广 《科教文汇》2009,(20):51-51
在学校教育的“起点”,学生之间就已经存在个人天赋、家庭条件、所处地域等所造成的不平等,这些不平等会在学校教育中表现出来;学校教育对这些已有的不平等有传递、强化、放大、重塑和调适五种作用机制;要促进社会平等,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数字鸿沟的社会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伟贤  董维维 《情报科学》2008,26(10):1464-1470
数字技术在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不平等和新的社会分化,这就是数字鸿沟.数字鸿沟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即是数字鸿沟的社会效应.教育鸿沟、性别鸿沟、城乡鸿沟是其3个主要方面.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现有文献强调女性董事有助于促进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但尚未明晰这种关系背后的社会心理机制及其情境因素。本文从社会角色理论与女性主义关怀伦理理论出发,强调外部情境是影响女性董事对企业社会责任作用的关键因素。对中国民营上市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表明,尽管整体上女性董事参与促进了企业社会责任,但这一作用取决于其所处的制度和组织场域。当性别不平等程度较低时,女性董事参与表现出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促进作用,而当性别不平等程度较高时,则表现出抑制作用。同时,该促进作用在家族企业情境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女性关键董事,女性非关键董事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更加明显。本文深化了女性参与和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关系的讨论,表明社会性别偏见仍是限制当前中国“她力量”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对女性领导特质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妇女参与用水户协会管理的意愿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性别平等和广泛的公众参与是集成水资源管理公平和可持续性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资料分析了张掖市甘州区农村妇女参与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的现状和意愿,运用Logistic模型定量分析了影响妇女参与协会管理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①目前用水户协会管理者中妇女参与的程度非常低,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科学文化素质低、没有机会参与、家庭劳动繁重、身体素质差、对自己没有信心、家庭成员不支持;②妇女参与协会管理的意愿与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家庭成员的态度、心理素质呈显著正相关,与年龄、家庭规模呈显著负相关.基于这些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改善妇女在水资源利用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妇女参与用水户协会管理.实现水资源管理中的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17.
贫困妇女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可持续脱贫的关键抓手。首先从理论层面探究妇女贫困的定义、特征和成因,发现妇女贫困具有脆弱性、代际传递性和思想上的衍生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妇女扶贫政策的实践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墨西哥、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妇女扶贫政策经验,结合我国实情,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推行针对贫困妇女的工作福利制度,提高受助者工作意愿;注重思想教育,唤醒传统美德;发展社会化儿童看护服务,减轻贫困妇女家庭压力。  相似文献   

18.
何玉桃 《科教文汇》2012,(7):162-163
本文运用社会性别的视角和方法,对女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通过在高校开展性别教育、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将女生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等途径加强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期提高女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女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傅斯年教育平等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斯年教育平等思想的提出是教育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其本人教育经历与体验以及吸收蔡元培等人教育经验的结果.其教育平等思想的核心是教育机会均等,具有原则性、相对性、永恒性等特点.傅斯年主张通过设置奖学金等多种形式促进教育平等.他的思想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同时又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高校教务管理是学校发展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反映着高校管理的整体状况。教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是否健康有序地进行发展,也影响着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如教学工作、后勤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等。本文简要高校教务管理现代化的发展状况以及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