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艳艳 《学语文》2014,(5):28-29
如何让课堂真正高效,让课堂真正成为生命的课堂、生本的课堂、生活的课堂,使学生在课堂里主动发展、获得成功、享受愉悦,是每个老师不懈的追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妨尝试夯实课堂实力,激活课堂活力,挖掘课堂情力,提升课堂魅力。  相似文献   

2.
课堂公平是指学生在课堂起始、课堂过程、课堂结果方面能被公平地对待。即,学生具有公平的课堂学习机会,能够公平地使用课堂资源,能够公平地获得课堂评价。然而,在现实情况中课堂公平存在一定的缺失现象:学生未获得公平的课堂学习机会;学生未能公平地使用课堂资源;学生未能获得公平的课堂评价。实现课堂公平首先要重修公平公正的课堂结构,赋予每个学生公平的课堂学习机会,实现课堂起点的公平;其次,要合理、公平分配课堂资源,做到课堂过程公平;最后,要注重课堂评价的公平性,做到课堂结果公平。  相似文献   

3.
课程改革的中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改的重点在课堂,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探究、合作、主动学习的主要场所在课堂,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在课堂,离开课堂谈课改、忽视课堂、轻视课堂论课改都是错误的。课改难点在课堂,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握,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两类学习方式的关系如何处理,课堂学科教学中如何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把我们的学科教学变成真正的教育课堂,这些都是难点。  相似文献   

4.
课堂文化的诠释与重塑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课堂不仅是传播和学习文化的场所,其本身也具有浓厚的文化意蕴。但在传统的课堂中,存在着课堂文化的专断、背离和单调现象,导致了课堂文化的失衡。为了克服这些弊端,重塑课堂文化,首先应丰富课堂的文化意蕴,然后通过师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互动来凸现课堂文化,并以民主的课堂规范来促进它的形成,最后师生在课堂中应相互理解、平等相处,实现课堂文化的共享。  相似文献   

5.
余林 《生活教育》2015,(3):81-82
在探索与摸索中,我看到了缤纷的鲜花,一路上,我反思、总结、提炼,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课堂模式。"串讲课堂——杂耍课堂——花样课堂——诗意课堂——特色课堂——绿色课堂",课堂的演变,我实现了一位语文老师的华丽转身,同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课堂模式:一课一得、思辨课堂、活动课堂、合作课堂。一路经历,一路成长,我们的幸福在路上  相似文献   

6.
反技术是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流,在技术性与艺术性间寻求理念的平衡是高效课堂改革顺利推进的要求。课堂技术是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那些固定化、程式化、结构化、可控性的思维与举措,课堂格式化、课堂操作化、课堂图式化、课堂流程化、课堂管理数字化是高效课堂中的技术性表现。在高效课堂改革中,课改成果的固化、课改精神的提取、课改的深化都需要课堂技术的介入,提高课堂的技术含量是高效课堂改革的另一半使命。任何盲目去技术化的行动与倾向都只会给高效课堂改革带来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课堂类型越来越多的关注,关于构建各种“新”课堂的提法也层出不穷。代表性的课堂类型有和谐课堂、绿色课堂、对话型课堂、互动生成型课堂、生态课堂、生命性课堂、发展性课堂、创新型课堂、互助学习型课堂、研究性课堂等,这些“标新立异”的课堂类型的出现,一方面体现了教育者积极的课堂研究与创新意识,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必须思考这些研究的个性特色以及构建意义和存在问题。通过回顾近年来我国课堂类型的各种研究,在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同时反思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几点课堂建构原则。  相似文献   

8.
课堂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课堂公平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公正对待学生,不偏袒个别学生,同时课堂公平并不等于把大家拉平。课堂中的不平等现象表现在制度、文化、行为等不同层面。建构公平的课堂需要从形成课堂公平的意识与理念、构建公平的课堂文化、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实践中做到课堂公平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在中重度智障学生生存教育的研究中,我们对如何构建理想课堂进行了深入探索。对于智障学生的教育,我认为,理想的课堂应具备六大特征,即:生活的课堂、实践的课堂、活动的课堂、游戏的课堂、无教育痕迹的(自然的)课堂和快乐的课堂。一、生活的课堂,实践的课堂脱离了生活实践的课堂,很难使学生把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因此,我们坚持教育教学活动从日常生活开始,在日常生  相似文献   

10.
教学的载体是课堂.基点在课堂.教育教学最终发生在课堂上。从某种程度上说,课堂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而课堂中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文化问题。课堂文化就是通过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智慧,创建、激发富有生命的、有效的课堂,从而形成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关怀与尊重,开放、自由、和谐、智慧的,提升教师和学生生命质量的课堂。  相似文献   

11.
课堂研究不是研究课堂,而是在课堂中做研究。王鉴教授及其团队长期以来在课堂中做研究,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之根深深植于课堂教学实践的土壤之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课堂研究方法体系。继《课堂研究概论》《课堂观察与分析技术》之后,《课堂研究方法》随之问世,他的课堂研究三部曲基本形成。《课堂研究方法》是王鉴教授20余年心血著就的一部学术专著,系统论述了课堂志研究的价值、课堂志研究的逻辑、课堂志研究的方法、课堂研究的步骤、课堂志研究的体系等问题,成为该领域标新立异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的课堂发言能力决定了他们在课堂上的展示能力。展示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因学生的展示而精彩,因学生的展示而焕发生命的活力,它已经成为新课改理念下新课堂的标志性符号之一。课堂就是学生日常展示的舞台。展示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表露、表述、表达、表现、表演,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还给"学生说话的权利,表达的权利,着力培养他们的课堂发言能力,为他们更好的展示做好服务。  相似文献   

13.
李芳芳 《考试周刊》2012,(20):103-104
"和谐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各方面追求一种平衡,是指课堂的师生关系、课堂的教学活动、课堂的评价积极、民主、可持续。和谐课堂是实施和谐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基本途径。英语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在教学中,和谐的课堂体现在师生和谐、教学和谐和教学评价和谐上。这样的课堂有利于增进师生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相似文献   

14.
蔡佩芹 《师道》2013,(3):33-34
生态课堂就是用生态学的理念营造和谐的、自主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课堂。构建生态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情感得到熏陶,思维得到发展,真正做到教学为学生可持续性发展服务,为学生将来负责,让数学的自然美、和谐美,滋润学生、营养学生。一、对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认识1.生态课堂是真实的课堂自然是生态课堂最本质的特征,而错误也是最真实的教育契  相似文献   

15.
颠倒课堂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的一种混合式学习模式。随着可汗学院等微视频课堂的兴起,"颠倒课堂"更是成为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热门词汇。以颠倒课堂为主线,通过文献整理和总结,从颠倒课堂的起源、颠倒课堂的概念、颠倒课堂的特征三个方面介绍解析颠倒课堂,总结了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混合式学习相对传统课堂而言到底颠倒了什么。  相似文献   

16.
课改,说穿了就是从教师的角色入手。传统课堂往往耗时较多,收效甚微,老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学生不快乐,教师不幸福。因此,要逐步实现从传统课堂向高效课堂的转变。但是要实现从传统课堂到高效课堂的转变,最根本的是要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论文《浅谈在高效课堂模式下如何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从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课堂到高效课堂的意识的转变、重新定位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放手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角色转变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教师在高效课堂模式下如何实现角色的转变,做到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还课堂于学生,真正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让教育发生在学生身上、让发展发生在学生身上。  相似文献   

17.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中职的课堂不仅包括知识教学课堂,也包括技能培养(实践、实验、实作、实训、实习)课堂。这也就是说不仅要向知识课堂要质量,也要向实践课堂要质量。因而,在果树专业课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两个课堂",不能有所偏废,尤其不能忽视实践课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下大学课堂的主要困境在于活力的缺乏。缺乏活力的课堂就是师生倦怠,情绪低落,认知迟钝的课堂。课堂缺乏活力是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漠视了"两仪四维"的课堂主客体关系,以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应对多维的教师、学生与已知、未知之间的关系。大学活力课堂需要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自我参与,自我选择来实现自我。建构大学活力课堂需要创设"四自"课堂氛围、树立"三生"课堂理念、运用"二体"施教方式、贯穿"一对"课堂机制,从而赋予课堂活力。  相似文献   

19.
巢芳燕 《成才之路》2012,(36):86-87
一、精彩的课堂离不开精心的预设 想要呈现精彩的课堂。必须要进行精致而又丰富的预设。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并要让这些准备能在课堂进行中进行及时调整、随机变化,方能让预设在课堂中转变,生成真实生动的课堂,实现高效生成在课堂中关丽绽放。  相似文献   

20.
生态课堂是从生态学的视野来关注课堂中的每一个生态元素,是师生在充满生命关怀的和谐课堂氛围中自由地展开,在合作、对话、探究、反思的过程中整体地提升,是对传统课堂的解构和合理性超越。生态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是关注人性,突出发展,是学生成长的乐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