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职生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策略关系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学文 《教育探索》2007,(2):115-116
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定向和学习策略三个量表对5所高职院校的被试者进行测试与统计,结果表明:(1)高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偏低,且存在性别差异;(2)高职生成就目标定向中掌握目标高于成绩目标,且男生掌握目标高于女生;(3)高职生的学习策略中深层策略水平最高,表层策略最低,且男生的深层策略水平高于女生;(4)影响高职生深层策略、成就策略的直接因素是学生自我效能和掌握目标,其中前者作用更大;(5)学业自我效能还通过掌握目标、成就策略间接作用于深层学习策略,通过掌握目标间接作用于成就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2.
选取来自城市和农村学校的1546名初一到初三学生作为被试,对初中生科学态度发展的一般特点及影响学生科学态度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各年级学生在"对科学的态度"量表各维度上得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年级越高,对科学的态度越积极;性别差异显著,在科学价值维度上,女生得分高于男生,科学探索及科学学习维度上,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城乡差异显著,各维度上城市学生得分均高于农村学生;(2)教材因素是影响学生对科学态度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教师、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生态移民区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满意度的影响以及学习态度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中学生学习态度量表、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宁夏红寺堡生态移民区3所中学进行问卷调查,得到857份有效问卷.结果表明:(1)移民区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初一、初二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高一、高二学生;在语言效能感和数学效能感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语言效能感高于男生,男生的数学效能感高于女生.(2)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满意度和学习态度均呈正相关.(3)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满意度产生显著的正影响,并且学习态度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满意度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采用梁宇颂等编制的《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对吉林省四所地方高校的678名在校师范专业学生进行测验。结果表明:1高师生体验较高的学习效能感;2学习能力效能感存在性别差异、年级差异,男生高于女生,一年级高于三年级;3学习行为效能感存在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女生高于男生,三年级高于一年级;4学习能力效能感存在专业差异,艺体类得分高于理工类;5学习效能感不存在家庭来源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探讨父母监管与同伴影响对中学生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研究发现:1.初中生的越轨行为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越轨行为显著低于男生; 2.父母监管和同伴的纪律行为会降低个人的越轨行为,而同伴的越轨行为会提升个人的越轨行为; 3.父母监管对男生的越轨行为的影响效应显著高于女生,而同伴行为对个人越轨行为的影响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因此,教育者在越轨行为的控制上,应当同时考虑到父母与同伴的影响,充分发挥父母与同伴的正向作用,减少同伴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使用儿童控制知觉多维度测查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526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初中生控制知觉、应对方式及其两者的关系,结果发现:(1)初中生控制知觉存在性别差异,男生的内部和他人控制水平均高于女生,控制知觉不存在年级差异。(2)初中生应对方式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求助和发泄因子分均高于男生;应对方式不存在年级差异。(3)控制知觉的内部控制对问题指向应对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而他人控制和未知方控制则对问题指向应对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他人控制和未知方控制对情绪指向应对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盛烨  安鑫 《宜春学院学报》2013,35(2):147-151
通过对安徽省安庆市两所高中的496名的调查研究表明:(1)高中生学业压力和学业压力觉知水平都存在性别、地域差异显著,女生在学业压力与学业压力觉知水平上都比男生高,农村学生在学业压力和学业压力觉知水平上也比城市学生高。(2)攻击性行为、攻击性情绪、攻击性认知的性别差异显著,男生在攻击行为、攻击性认知方面高于女生,女生则在攻击性情绪方面高于男生。攻击性行为还存在地域及年级的交互作用和性别、地域、年级的三者交互作用。(3)学业压力对攻击性中的四因子:口头攻击、自我发泄、易怒情绪、敌对认知有着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运用<英语学习动机问卷>和<教师教育行为问卷>对398名3-6年级小学儿童英语学习动机及他们知觉到的英语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1)总体上,小学阶段儿童内在动机水平高于外在动机,但是两种动机都随年级增长而下降;(2)小学三、五年级女生的内在动机水平显著高于男生,而到了六年级,女生的外在动机水平显著高于男生;(3)英语教师的消极评价、鼓励与帮助、交流与重视行为与儿童内在动机显著相关,且具有重要预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学校、教师和家长应重点关注高年级学生的内在动机的维持,并且英语教师要多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鼓励和帮助,以提高和维持学生的内在动机.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二语动机自我框架下的动机性别差异,本文运用问卷调查、独立样本T检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对中国某理工科院校的非英语专业EFL本科生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理想二语自我变量上,女生组都明显强于男生组;应该二语自我性别差异甚微;对于二语学习体验和动机学习行为,男女生的理想二语自我都有促进作用,但女生的应该二语自我对其有负向影响,男生的应该二语自我对其有正向影响.引起上述现象的可能原因有:自我构念方式的性别差异,理想二语自我的内在性和融入性,应该二语自我的外在性和强制性,男生对应该二语自我的适应性等.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中学生校园欺凌问卷、核心自我评价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情绪智力量表对84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男生的网络欺凌、传统欺凌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网络欺凌、传统欺凌分别与核心自我评价、领悟社会支持、情绪智力之间呈显著负相关;领悟社会支持在网络/传统欺凌与核心自我评价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情绪智力在中介关系中起调节作用,且影响机制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某师范大学348名学生进行了关于高校教师职业素养的认识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学生的内生动机及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与教师的"关爱与支持"变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对教师的"关爱与支持"变量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学生的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与教师的"职业胜任能力和交流能力"变量有显著的正相关且对"职业胜任能力和交流能力"变量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男女生和文理科学生之间对优秀教师的看法都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女生对优秀教师的要求高于男生,文科生对优秀教师的要求高于理科生;不同的年级及来自城市、县城、农村的学生对优秀教师的认识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使用华中地区一所理工科院校的调查数据,分析工科专业本科生在学习性投入和学业收获中存在的性别差异,检验工科专业本科生学习性投入对其学业收获的影响是否因性别而存在不同。研究发现:工科专业女生在学习努力程度、课外拓展学习、学习意义感、学习动力及感知到的学术环境和人际关系等因素上均显著高于男生,但在生师交流互动、专业兴趣上显著低于男生;工科专业女生在校期间学习性投入程度更高,学习成绩更好,但对自我学习收获的评价相对较低;学习性投入各因素对工科专业男女生学业收获的正向促进作用也有所不同。对此,本文提出工程教育改革应重视工科专业女生的专业自信心和归属感的建立,以消除单一的男性主导的工科学习环境对女生学习及发展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3.
针对北京市18所中小学四年级至高三2381名学生的“新性别差距”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数学成绩仅小学五年级学生存在显著性别差异,语文成绩高二和高三学生没有显著性别差异,英语成绩高一和高二学生没有显著性别差异;(2)小学四年级、六年级,初一、初二、高二担任班干部的女生人数显著高于男生,其他年级没有显著差异;(3)教师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关注程度在四年级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其他年级均没有显著差异.家长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关注程度在五年级、初二、高一至高三均没有显著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4.
动机是决定成就最根本的内在因素。根据期望价值理论,从态度和信心两个方面来考察动机,通过研究在校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业成就,发现:(1)信心,态度、学业成绩均存在性别差异,女生显著好于男生,因而动机强于男生;(2)学业成绩与动机呈正相关,因而女生学业成绩进步快于男生;(3)在诸多影响英语学业成绩的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信心和态度;(4)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动机没有实质性影响;研究数据证实期望价值理论对动机的描述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5.
依托义务教育阶段大规模学业质量监测数据,采用交叉分类多水平模型深入分析学生性别、教师性别对语文、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学生性别、教师性别分别对五年级语文、数学学业成绩有显著影响,且均表现为女生的学业成绩高于男生,女教师所教学生学业成绩高于男教师。小学生性别和教师性别对五年级语文学科大部分领域学业成绩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表现为女教师所教女学生的学业成绩最高;而对五年级数学学科各领域学业成绩的影响基本不存在交互作用。此为教师教育政策制定以及性别差异教学实施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高职院校学生为被试考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的关系,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在不同专业中的差异是否显著。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成就动机量表》(AMS)对159名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在追求成功动机上性别差异并不显著,但是在避免失败动机和合成动机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避免失败动机显著高于男生,而男生的合成动机显著高于女生。高职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追求成功动机、合成动机的正相关达到显著性水平,与避免失败动机的负相关也达到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出现,留守儿童问题产生,并因其特殊性而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数以千万计留守儿童的发展,关系到中国发展的方方面面,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更是其发展中的一项直观指标。基于此,本文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重点关注教师期望、教师鼓励对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教师期望、教师鼓励对留守儿童成绩有显著正向关系;在教师期望、教师鼓励对留守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过程中,学生自信的中介效应存在,且为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学生在承担课业负担上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对四川省21所中学1630名高中生(其中男生819名,女生811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以下几方面表现为性别差异显著:在客观层面上,男生的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女生,但失眠现象却较女生更严重,男生参加周末辅导班的时间更长,女生课后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较男生长;在主观感受上,男生对沉重的课业负担表示更难承受;男生对目前的学习生活热爱度更低,更容易觉得紧张和厌倦学习。以上存在的问题应唤起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注意"因性施教",实施性别差异性教育,以期更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了问卷调查分析初中生对教师角色期待的现状。得出结论,初中生对教师角色的期待总体较高。不同性别的学生对教师角色期待的差异显著,其中,女生在各个方面对教师角色的期待都高于男生,且男女生在师生互动、教学管理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对教师角色期待差异不显著,但各个年级的学生在师生互动、生活关注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初一学生的期待显著高于初二学生。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和自我和谐量表对17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探讨大学生精神信仰与自我和谐的现状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大学生的社会信仰占主导,其次为实用信仰,超自然信仰最弱.男生的家族崇拜、金钱崇拜信仰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女生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信仰水平显著高于男生.金钱崇拜信仰水平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2)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男生的自我灵活性显著低于女生,大一学生自我与经验不和谐水平显著低于大二、大三、大四学生;(3)大学生的实用信仰和超自然信仰与自我和谐呈显著正相关,社会信仰与自我和谐呈显著负相关.实用信仰和超自然信仰对自我和谐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社会信仰对自我和谐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