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崔慧慧  严飞飞 《科教文汇》2021,(12):171-173
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出现了一些大学生自杀或残害他人等恶性事件,究其原因是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出现了问题。因此,构建生命教育视野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迫在眉睫。该文分别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心理疾病预防与生命危机干预体系、实践活动体系等方面,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生态化的创新体系是高新区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目前对创新体系的研究侧重在外部条件建设上,而高新区创新功能的形成是内生与外部条件结合的产物。本文采用创新生态,搭建出高新区创新体系生态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对湖北省内15个高新区实地调查获取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提取出创新生态体系建设的六个主要因素,即产业结构创新因子、知识创新因子、创新平台因子、创新资金因子、创新中介因子和创新环境因子。研究发现湖北高新区创新体系生态质量普遍不高,彼此差距甚大,且各高新区生态因子发展不均衡现象严重,并据此提出针对性完善生态因子质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山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论文深入分析了思维转变、体制改革、政策调控、技术创新、投资优化、财政扶持、转型基金设立、人力资源开发、空间布局调整、生态环境保护等山区资源型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最后的结论为:思维转变是前提,技术创新是关键,政策、体制、财政投资是保障,人力资源开发是根本,空间布局调整、生态环境保护是基础。只有同时处理好上述诸方面的关系,才能使山区资源型经济及时转型,实现山区经济社会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存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随着城市居住人口的急剧膨胀和污染的不断加剧,城市环境质量也在逐渐降低,城市变成了人与自然的矛盾最突出的地方。人们一直在探索理想的居住环境,近年来提出的生态城市理论正是为谋求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最新模式,它的内涵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生态居住区在生态城市建设中是与人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部分,应体现整体性、可持续性、进化性、自然性、和谐性、经济性等生态原则。 1.人居环境的生态转型我国的人居环境正面临四类生态转型:从物理空间需求到生活质量需求;从污染治理需求到生理和心理健康需求;从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体系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业上达到一定目标,更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尤其是正值青春期、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他们一方面需要适应环境的转变,一方面由于学业压力减小和自由时间增多而面临困惑,此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既能够帮助他们快速适应新环境,又能够未雨绸缪引导其以正确、健康的心理和思维来处理自身以及人际交往中遭遇的问题。本文针对新入学的00后大学生群体,就心理健康教育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6.
网络对大学生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应该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因素,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障碍,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本文试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表现入手,充分阐述了大学生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教育生态学应用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由学习主体、学习环境、学习内容诸因子共同组成了幼儿园课堂教育生态系统。对于学习主体而言,他们生态位的不同决定了需要用差异化教育对待不同发展的幼儿;要提高幼儿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对教师个性、教学智慧等诸多变量和因子进行分析,改善和消除限制因子;要主动建构一个既基于教材,又开放活泼、灵活多样的学习体系,以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8.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新兴的教育体系,它是在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治疗、积极教育等学科的基础上整合并发展起来的。其目的是运用积极的方法和手段,完善个体的心理状态,使其达到积极的精神状态,拥有创造和谐、幸福生活的能力。本文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起源为切入点,分析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并根据我国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势提出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构建体系。  相似文献   

9.
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各层次、各类型高校的总体目标。对地方本科高校建立创业教育体系来说,需要明确其"应用型"目标定位,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做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从树立应用型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立校企联动机制等方面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0.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机干预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体系在心理危机干预的预防教育、早期预警、危机干预、后期跟踪等阶段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征、成因以及危机干预的理论和策略,联系实际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黄锡榜 《科教文汇》2010,(2):144-144,158
危机干预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体系在心理危机干预的预防教育、早期预警、危机干预、后期跟踪等阶段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征、成因以及危机干预的理论和策略,联系实际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网络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高校作为主要人才培养基地,在为学生创造符合时代需求的网络环境的同时,不得不关注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本文将根据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对象的特点,提出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共词分析构建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绿色发展视角下生态区域品牌构建的因子体系,在此基础上编制问卷进行了大样本调查,通过探索性因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到生态区域品牌的5维度模型及19个关键因了,即:基础环境生态,产业发展生态,资源环境生态,集体品牌生态,企业品牌生态.此外,每个维度的重要性由大而小依次为集体品牌生态、企业品牌生态、资源环境生态、基础环境生态和产业发展生态,而在关键因子方面,环保投入、环保产品保障、领导品牌倡导、生态资源利用、绿色技术应用和生态政策支持在生态品牌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关注。本文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并从提高认识、健全体系、营造环境、加强队伍建设和深入开展研究五个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被社会和家庭重视,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环境、寄宿生或非寄宿生等学生心理健康差异显著,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其中学习压力、抑郁因子、心理不平衡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是主要因素。寻找预防和缓解中学生形成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健康成长,同时为中学生的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的研究理论增添实践依据,对教育教学改革与实施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6,(13)
时下,中国高等教育已经从培养精英型向大众化的教育模式转型,大学生数量的巨增、规模的变化,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从和满足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际要求,使高等教育有面临到了从所未有的新问题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课堂教学孱弱,课外心理教育指导受限、学生自助能力不强的现状,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作用难以发挥等缺陷。故加强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研究探讨迫在眉睫。鉴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本文将就这一问题予以研究探讨,希冀为高校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苟义伦 《科教文汇》2008,(34):39-39
近年来,全国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迅速,多数高校都构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但是,由于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多数高校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还存在着不系统、不深入等诸多问题。本文对“构建帮扶体系,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工作思路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能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终极目标。只有构建以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才能科学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构建以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必须有科学的依据,并形成一套由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构成的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李艳华 《科教文汇》2014,(4):190-190,192
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终极目标。只有构建以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才能科学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构建以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必须有科学的依据,并形成一套由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构成的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学生公寓是大学生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大学生心理问题或突发恶性事件发生的地方。高校心理工作必须重视开展公寓心理健康教育并构建相关体系,积极探索实施的途径和办法。本文通过对公寓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公寓心理教育新的理念解读,分别从公寓管理、公寓的文化建设、公寓育人功能等角度构建大学生公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