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语言的模糊性与模糊语言是语言学领域引进模糊理论从而得出来的认知结果。从语言本身、客体及主体等方面来讲,法律语言当中还存在着特殊的模糊性。在法律语言领域中,模糊语言被大量运用,这对完善法律来讲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对这一课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
语言词汇反映社会现实,因此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新词不断被创造,用于表达新的事物和关系,旧词的词义也不断发生变化或承载新的意义。同时,由于受法律背景、语言和文化的"束缚",法律术语标准化过程受到了巨大的阻力。本文旨在探讨法律术语的发展变化过程及为实现法律术语的标准化欧盟所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作为现代法律语言学研究内容的重要方面,国内外在语言证据方面的研究正在日益成熟。语言证据的内容具有多重性内涵的特征。因此,就这个概念而言,所谓的法律语言学应当是对其语言证据内涵研究的一种形式。而语言证据对于法律语言学研究又进行了限定性要求,使得语言证据概念中的法律语言学具有了极其鲜明的个性特征。本文正是针对语言证据范畴下的法律语言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法律是由语言表述的社会行为标准,而社会行为标准来自于文化认同。有鉴于此,文化差异会对法律法规带来重要影响。基于这一认知,本文将首先对法律语言翻译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之后,将探究文化差异对中英法律观念及法律语言的影响。最后,将针对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提出中英法律语言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从古希腊开始就有法律确定性的传统,这个传统被古罗马继承。在疯狂崇尚理性的那个时代,法律的确定性被推到了巅峰。随着理性主义遭到诘难,法律的不确定性登上了舞台。法律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争论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一直不断,不同时代对法律确定性问题的不同强调,都推动了对法律确定性的认识,而法律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问题是相对的,对法律确定与不确定的调适成为法律的核心命题。  相似文献   

6.
英语规范性法律文本使用的立法语言具有多种特点,这些特点的存在共同为法律文本规范性而服务。英语规范性法律文本汉译不仅跨语言、法系,也是一种跨文化的活动,翻译者应该秉承法律功能对等的原则,对各种翻译策略进行灵活使用,最终使东西方国家文化交际活动变得更加顺利,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但一些领域的法律还存在问题,比如一些影响较小的法律法规以及比较容易忽略的规范都没有很好地在法律中体现出来,在法律体系进程构建加快的同时也要注意这些问题。本文从消防法律出发,结合其他领域法律体系建设,研究消防法律与其他法律之间的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尤其是在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在经济贸易之间的往来也日益密切,这就不可避免的要涉及一些法律问题,法律翻译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译者认识到了法律英译的重要性。法律翻译是一种专用的翻译,它不仅要求译者要具备良好的英语翻译素养,还要熟悉法律法规,确保译文能够符合法律目标,准确传达原文涵义。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是具有文化差异的。因此,译者在对法律的翻译过程中要根据法律英译的原则,合理处理英译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差异方面的问题,以确保读者能理解原文的意思。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我国法律职业的状态下,与其他法律教育模式相比,诊所法律教育对我国法律职业者的法律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有更为特殊的意义,它不仅能提高法律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主体精神、责任意识和服务态度。另外,我国目前法律职业化的需求对于诊所法律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也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法律英语作为处理法律事务时的专业英语,具有如下词汇特点:使用大量的古英语,借用大量的拉丁语和法语,具有大量的法律专门术语,一般单词的特别用法,精确语言与模糊语言并存。其句法特点表现为:句型固定结构,常用被动语态,多用动词的名词化,类义词的并列性,多用复杂长句。法律文本汉译英翻译工作的准确、高效完成,必须对如上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并针对这些词汇特点与句法特点,制订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基于"禁止拒绝裁判"原则,法官有权对存在法律适用困难的案件作出漏洞填补式的处理,而法律原则的适用便是填补法律漏洞的重要方法。本文在对法律漏洞作类型化概述后,以存在"原则漏洞"的"四川泸州继承案"为切入点,就法律原则"补缺作用"的启动机制与运行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增强广大人民群众法律意识,是我国落实依法治国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大学生身为社会高知群体,培养其法律意识,是高校教师必须承担的历史重任。本文以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及法律教育的时代意义入手,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及法律教育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及法律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践。涉外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必须加强法学专业实习。针对我国高校在法学专业实习中存在的对实习重视不够、实习基地不规范、实习时间与方式不合理、实习的监管制度不利等问题,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视角下法学专业实习必须从成立实习领导小组、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确立科学的实习方式与时间、健全实习管理制度、加强对实习过程监管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产物,其归宿是能够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套规则,因此,法律评价的最终指标,是现行的法律是否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也就是能否为社会关系的调整提供一套可行的规则.能否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既存在于整个法律体系(也就是说,从总体上看,该法律体系是否能为社会关系的调整提供一套完整、正当、可行的规则),也存在于某一部规范性文件和某一个条文.  相似文献   

15.
创新型法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法学实践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创新型法律人才是我国法学教育的首要任务。传统的封闭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创新型法律人才培养的需要,现行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又制约其培养功能的发挥,因此,应在明晰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树立"全程"实践的教学观念,通过精心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改善教师队伍结构、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等路径,实现重构法学实践教学体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当代青年学生的法律信仰及法律素养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本文就青年学生的法律信仰及法律素养的培养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传统的法学教育提出了新的契机和挑战。当前法学高等教育存在培养方案模糊,教育模式僵化、单一,考核方式陈旧、狭隘的病灶。提升法学人才培养质量,应该创新法学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和信息优势,准确契合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和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需要,科学设计教学模式,有效利用案例教学等实践性手段,培养卓越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8.
协同育人背景下法学实验平台作为承担法学实践教学的校内实践场所,如何更好地将法学实验平台打造成运行高效、信息资源共享的实践教学平台,切实为培养卓越法治人才服务,值得认真思考和关注。本文围绕卓越法治人才培养从法学实验平台管理系统设计应用的需求分析、设计思路、设计原则、B/S框架结构设计原理和方向以及关联数据库技术中功能模块设计等内容展开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体育法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法律多元的角度看,既有国家外的法律多元,包括国际体育组织;又有国家内部法律的多元性,包括大陆法、香港法和澳门法三个不同的法域以及非国家法(体育行业规则)等。法律多元带来了法律冲突,解决法律冲突问题,应该坚持国家法律至上原则,同时确立法律多元精神,在此前提下,不断进行法制创新,以达到体育多元秩序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