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技能型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导致技工培训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规模与企业提供培训的量呈正相关的关系,同时经验表明内部劳动力市场能够给员工提供更多的培训.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点是正规劳动力市场的大企业数量少,绝大多数是处于非正规市场的小企业;我国适合建立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企业也很有限,这就决定了企业不可能成为提供培训的唯一主体,政府在技工培训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单纯的市场驱动型培训模式和供给驱动型培训模式都不完全适合我国的国情,现阶段应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的技工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2.
企业是否对工人进行技能培训要服从企业的利润目标,工人是否愿意学习和教授技能也要服从工人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企业的就业制度成为影响企业和工人培训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就业制度涉及外部劳动力市场和内部劳动力市场。而内部劳动力市场由于其具有的长期雇佣、内部晋升和报酬后置的特征,使其能够满足企业和工人培训投资收益目标。若改革中对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过度开放,会导致企业和工人培训收益机制被破坏,造成技工短缺。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完善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发挥其在技工培训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市场失灵与政府在技工培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工培训的人力资本投资主体有个人、企业和政府,由于专业化技能具有很大的外部性,以及给技能所有者带来的负心理收益,个人缺乏对学习技能进行投资的积极性;企业之间在技工培训投资方面博弈的结果是都不培训员工。技工培训投资方面存在严重的市场失灵。解决技工短缺问题,克服市场失灵,必须由政府出面,通过建立合理的投资机制并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保证个人和企业技工培训投资的人力资本收益。  相似文献   

4.
对非正规就业者进行必要的教育培训对于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效率改进和社会稳定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市场化的劳动力培训模式突出地依赖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格局,劳动力资源长时间总量过剩成为制约我国劳动力培训市场发育不理想的重要原因。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的准公共属性决定了政府介入的必要性。非正规就业者收入不稳定,体现出社会弱势群体的特征,依据收益原则、支付能力原则和比较优势原则,我国可采用多主体供给模式对非正规就业者进行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为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分析搭建高效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强对劳动力动向的研究,劳动保障部于1999年建立了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分析制度,它是以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主要载体,以适应我国劳动力资源的供求模式向市场调节转变的需要而建立的。其目标主要是:为政府制定劳动就业政策提供依据;为劳动者择业、企业用工提供指南;为培训教育鉴定机构提供向导。本文将从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分析的内容、作用及与信息化的关系等方面做以介绍。  相似文献   

6.
企业E-learning在企业内部员工培训方面日益起着重要作用。目前企业不仅要拥有E-learning课程,而且要有量身定做的只适合于自己的内部课程。通过为A企业制作Office操作性课程的实际经历,提出企业E-learning培训课程的任务驱动式设计思想,来满足企业内部和企业员工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7.
刘晓芳 《成人教育》2014,34(12):62-64
"任务驱动型"培训模式是指在培训过程中以"任务"来统领整个培训过程,调动学员探索、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员创新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的一种培训策略。教师培训是在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训中积极探索引入"任务驱动型"培训模式,可有效地针对成人培训的特点,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周大平 《教育》2006,(1):40-43
2004年初,以广东东莞数十万工人缺口为代表的“民工荒”,使整个珠三角的企业老板们第一次为招不到足够的工人焦躁。这个近20年来从未有出现过的现象反映出劳动力市场的一个新的用工信号:以出口为驱动的外向性经济的快速增长对技工、熟练工的需求大幅度提高了,而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技工、熟练工却不敷需要。据广东、江苏、浙  相似文献   

9.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科驱动型科研范式正在向问题驱动型的科研范式转变。新时代和新范式对强化高校的功能协同、学科协同和组织协同提出了新的需求,这一需求成为我国高校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动力。为建立和完善协同创新型高校科技体制,在微观层面,需要建立高校内部的"科研院-研究中心-创新团队"三级创新组织;在中观层面,需要围绕创新链,建立高校与其他组织的分布式协同创新网络;在宏观层面,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科技以及经济部门之间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源开发的系统型培训模式及其修正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志敏 《外国教育研究》2000,27(6):60-64,17
人力资源开发的系统型培训模式在英美流行至今,本文拟对这一模式的初始构架及其修正过程进行回顾和描述并加以适当的评价,希望在我国企业转制背景下,能够对谋获适合自身特点和需要的人力资源开发培训模式而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90后”大学毕业生是近两年来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新生力量,针对这个群体的新员工岗前培训,在培训内容设计、培训实施等方面应该从“90后”大学毕业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尊重个性、适应人员需求。通过岗前培训引导“90后”大学毕业生正确地认识企业与岗位,增强培训效果,稳定企业员工队伍,减少人员流失成本。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学校本位学徒制提高了学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就业能力,成为高中毕业生就业与升学的良好选择。澳大利亚学校本位学徒制具有学历与能力并重、学校教育和带薪兼职工作紧密结合、增加职业培训积累实践经验、学分互认和课程融通、严格管理与灵活实施等特点,其对我国实行1+X证书制度具有如下启示:推行学分互认与转换,院校办学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保障“X”证书质量。  相似文献   

13.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一种典型,是市场经济形势下产业的订单经济向教育界渗透的一种表现.是职业教育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和改革趋势而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农村职业教育中具有可行性.农村经济社会转型需要农村职业教育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需要“订单式”培训。农村职业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制度构建要把握以下几个问题:一要建立政府调控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理念。政府应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政府主导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促进和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二要以“订单”主导农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三要利用网络教育推进农村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营企业现已成为经济增长、市场繁荣、技术创新、上缴税收和扩大就业的重要基础,但由于民营企业内部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于一身,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极大的缺陷,其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受到了制约,也影响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困境,探讨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同时也提出了科学建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目前我国外来务工人员已达1.2亿,使得“三农”问题演化成了“四农”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开展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是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问题的重要途径。该校成人继续教育学院对开展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与政府、企业、社会等层面密切合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探索出了适合我国社会的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6.
面对我国高新技术发展形势和国内企业第3次创业浪潮,高等职业教育要紧紧依靠国内劳动力市场和高新技术市场,抓住机遇,预测未来的专业发展方向,加快高新技术培训和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转型期的中国,劳资冲突越来越成为突出的社会经济问题。对于劳资关系问题的研究需要建立在对劳动力市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基础之上。我国劳动力市场具有明显的"二元化"特征,从而使劳资关系也具有了"二元"属性。这种劳资关系"二元性"的形成主要源于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者与企业雇主之间的属性差异。要建立一体化的劳资关系,关键在于形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严重脱节: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滞后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高职院校培养人才质量与劳动力市场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因此,要从以下方面加强高职院校与劳动力市场衔接:采取“订单式”培养,与企业联合办学;依据劳动力市场需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把握劳动力市场动向,实重视就业指导。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逐渐扩大,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凸显出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的社会矛盾已经越来越尖锐。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主要有:高校的扩招速度过快、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机制上的欠科学、宏观的经济形势影响、劳动力市场的欠完善以及毕业生自身原因等。清醒地认识和分析这些因素,对于有的放矢地解决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困境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过程。切实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企间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是职教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学校、人才提高竞争力的必经之路。企业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企业的壮大亦会反哺学校的发展。校企合作,不仅可以提高教育培养人才的力度,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这种“双赢”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壮大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