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网络的迅速发展给大学生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在网络环境下,老子思想中蕴涵着一些与之相适宜的德育观念、德育目标、德育过程和德育方法,对当代大学生德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不可低估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慕惠君 《巢湖学院学报》2005,7(4):154-156,148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深入,社会生活的日益网络化、信息化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如何在新时期加强高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质量,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值得高校德育工作者进行认真地思考.树立德育首位的教育观念,是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前提;建立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运行机制,是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关键;确立完整的德育内容体系,是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基础;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是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马来西亚学校德育具有注重价值观教育、宗教教育和德育等方面的显著特点,系统地分析马来西亚学校的德育特色,可以为我国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通过<曾国藩家书>典章词句可以体悟到曾国藩读书明理,提升道德认知;树立恒心,历练道德意志;以情育人,升华道德情感;谨言慎行,约束道德行为等教育思想,对现代的道德教育具有借鉴意义和考量价值,对高校树立"大德育观",构建行之有效的高校德育体系;高校教师自身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以及高校德育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德育工作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德育"观念是新时期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高校德育工作需不断调整思路,改变以往陈旧、落后的德育观念,树立起大德育思想理念,这是构建大德育体系的重要思想基础.目前闽江学院"大德育"的存在部分实践困境:内涵的宽泛导致了大德育的弱化;忽视道德选择导致了大德育变质为垄断性灌输;德育目标和任务的过于理想化导致...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古代德育理念、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实施途径的历史考察中,对现实高校德育工作提供经验借鉴和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接受理论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可概括为:转变德育观念、转换研究视角,从教育的眼光转向接受的眼光,把工作的重点转到接受方面。具体地讲,就是高校德育工作应重视接受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差异性;应注重研究受教育接受度和心理抗拒。要求高校德育工作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德育方法,适度而为,循序渐进,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为高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对高校德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余力学文"的思想符合高校德育"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其所倡导的"孝弟、谨信、爱众、亲仁"等德目规范符合高校德育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其所细述的行为规范符合高校德育成就大学生理想人格的最高目标。因此,将《弟子规》融入高校德育工作,对于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德育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形势下,大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着机会与挑战。当前大学生德育工作中存在着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方式单一、教育内容陈旧和教师素质有待提升的问题,为此,要切实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以做好新时期大学生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网络信息的纷繁复杂,对身心处于发展中的大学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这给大学生德育工作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要做好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德育工作,就必须在转变德育观念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网络化对高校德育的影响和探索如何利用网络实施德育这一课题,对加强大学生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精英思维与平民思维是我国道德领域的两种不同思维方式.学校道德教育长期以来奉行的是精英思维,在教育目的和教育过程中强调个体的社会责任,而强调个人的生存和幸福的平民思维却在教育中受到压抑,但在社会生活中较普遍地存在着和发挥作用.在道德教育研究和道德教育走向平民化、生活化的过程中,道德领域的平民思维必将在道德教育中获得应有地位.平民思维的引入对德育变革有其启示意义,但德育变革不应一味迷信平民思维,而应理性选择,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2.
如何提高大学生德育的可接受度,是高校德育长期关注的重大课题。随着社会生活的极大变化,对大学生德育理解的偏失和错位,道德的世俗化和多元化,德育的教育问题和大学生自身的原因等因素,影响着大学生德育的可接受度。必须通过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关注学生的主体需要,构建合理的德育目标体系和健全科学的德育评估体系等措施,来提高大学生德育的可接受度。  相似文献   

13.
主体间性德育是师生主体间在生活世界里为达到共同遵守道德规范和实施道德行为所展开的交互共在、协同互动的交往过程。道德教育源于生活,回归并融入生活世界的德育,它建构了主体间精神活动的过程,成为主体间性德育的基础;师生主体间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认同的基础上,从而形成一种以"互交主体"为中心的师生主体间协同互助的融合,成为主体间性德育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当代大学生道德主体性缺失主要表现在道德需求意识淡薄、自我道德尊严感淡薄、自觉的社会道德责任感淡化、道德价值取向自主性差、道德行为功利化倾向严重等方面。而原因又主要在道德教育中的一些“左”的意识观念和做法、现行道德教育模式的种种弊端、社会转型期间各种因素的负面影响以及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成长阶段的身心特点等方面。因此.进行大学生主体性道德教育,培育其道德主体性,对于实现高校道德教育模式的转变、促进大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发展以及推动社会道德进步等方面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德育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德育在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人格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高校德育应以人为本,培养大学生创新人格,将做人、做事、做学问合而为一,倡导大学生的自律观和终身学习观,使之成为社会需要的德艺双馨、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社会上"官二代"意识的迅速膨胀给当代大学生的权力价值观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大学生对于权力的认知出现偏差,部分大学生人生目标的确立呈现出功利化的倾向。为端正当代大学生权力价值观、塑造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我们应该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高校要改变旧有的培养模式,更加重视德育的完善,家庭教育应淡化功利主义思想,对待传统文化思想应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17.
朱小石 《中国德育》2007,2(4):19-21
当前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需要把美育融入德育。学校教育要充分利用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使学生获得思想濡染和人格塑造。美育融入德育,要使学生由“技巧人”转变为“审美人”,由“感性人”转变为“理性人”,由“庸俗人”转变为“高雅人”。  相似文献   

18.
生命教育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生命教育不仅是教育的价值追求,还是教育的存在形态与实践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年教育摒弃了世俗的功利目的,更接近生命教育的本质追求。生命教育视阈下的老年大学课程设置,应充分体现对人生圆融的追求,强调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9.
高校创业教育是高校德育中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如何适应教育大众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加强高校学生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创业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而宁波帮精神却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可以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交友观念、生活方式、学习导向和思维方式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必须随之进行相应的改变。高校应树立服务意识,加大新媒体教学手段投入,将新媒体纳入到现有教学体系中。教师要树立与学生平等、互动的理念。学生应充分调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积极性,积极发挥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