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毋庸置疑,地市党报新闻宣传必须始终如一地做到“三贴近”。那么,地市党报广告宣传是否也应做到“三贴近”呢?回答是肯定的。在我国,广告是促进经济发展、传播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地市党报广告要坚持为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服务的正确方向,必须努力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2.
朱立 《新闻窗》2005,(2):55-55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是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地市党报新闻工作者必须长期坚持的“必修课”和基本功。可是我们总有极少数新闻工作者长期“浮”在上面,只热衷于搞会议报道、材料报道。这不但有悖于新闻“三贴近”原则,而且严重制约了地市党报的报道面。群众对这种“文件味”十足的报纸,读之如同嚼蜡,焉有不反感之理!  相似文献   

3.
“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是工共中央政治局开会研究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新闻报道时提出的,要求新闻媒体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对地市党报来说,以“三贴近”为契机,改进新闻报道,深化新闻改革,创新新闻事业,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相似文献   

4.
经济新闻如何反映经济建设的生动实践,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同时使其更加生动活泼,更加贴近生活,为读者所喜闻乐见,成为地市党报在加大新闻改革力度、增强新闻“三贴近”中一道越来越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引起众多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的深思与探索。毋庸讳言,长期以来,地市党报经济报道中那种“八股式”经验性新闻、唯长官意志转的应景式新闻、年复一年的  相似文献   

5.
作为地市党报,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要做到指导性和可读性相结合,权威性和群众性相结合,思想性和服务性相结合。必须坚持“三贴近”,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增强报纸的核心竞争力、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使党报不仅人们要看,而且人们爱看,这样才能彰显地市党报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任昱 《新闻采编》2004,(2):25-26
“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是2003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研究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新闻报道时提出的,要求新闻媒体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对地市党报来说,以“三贴近”为  相似文献   

7.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我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广大通讯员是地市党报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地市党报实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基础。广大通讯员长期生活在基层,工作在基层,他们熟悉基层,了解基层,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和反馈基层发生的情况,是地市党报长期活跃在基层的生力军,事实上,我们报纸以前发表的许多精彩报道,不少源自广大通讯员。  相似文献   

8.
在一般人看来,地市党报以正面报道为主,舆论监督是“弱项”,难有所作为。我们认为只要用心策划,精心运作,地市党报在舆论监督方面亦能大有作为,赢得读者的认可。 加快新闻改革,以“三贴近”为指导,以“群众利益无小事”为新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站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利益的一边,积极关注民情民生,反映民众疾苦和呼声,切实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提高地市党报的地位和影响力。最近,通过本报舆论的引导,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黄州东郊路北端“还路于民”,是地市党报舆论监督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新闻改革和多媒体竞争中,作为地市一级党委机关报来说,如何张扬个性,办出特色和品位?这是摆在许许多多地市报同仁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从目前来看,不少地市报一方面发展多元经济,应对挑战;另一方面他们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坚持“三贴近”原则,挖掘、用足、用活“三贴近”资源,打造了一批“三贴近”精品工程,不断增强党报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他们当中,有的开展“三贴近”活动,有的推出“三贴近”的精品专版和专栏,如芜湖日报社开展“党报进社区”活动架起党报连心桥;《怀化日报》推出《民生在线》版搭建党报互动平台;《平顶山日报》创办“百姓故事”栏目增强党报感染力等。在“本期特别视点”专栏中,我们强势推出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同时也希望地市报涌现出更多的有关“三贴近”的品牌活动、品牌专版和品牌栏目。  相似文献   

10.
正当晚报、都市报在各地攻城掠地、高歌猛进的时候,一些地市党报发行却遇到了困难。不少读者有这样的看法:党报是机关报,是办给机关干部看的,站得太高,离我们太远。分析近年来部分地市级党报发行量下降的原因,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报纸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方面做得不够。地市党报要想扭转不利局面,在越来越激烈的新闻竞争中赢得更多的读者,赢得更大的市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三贴近”上做好文章。“三贴近”,可以有效破解会议报道过多过滥的难题,进一步提高新闻的指导性。地市党报作为地方党委的机关报,会议报道任务多,会议消息…  相似文献   

11.
作为地方性主流媒体的地市党报,在“三贴近”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读者之间在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上的贴近性是其他报纸无法比拟的。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地市党报完全可以依托自身的优势,在“三深入”即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中,唱响主旋律,通过不断创新,打好主动仗,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要求,让  相似文献   

12.
袁俊 《新闻窗》2010,(2):113-114
当前,报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地市党报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报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做好民生新闻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民生新闻大多来自基层,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做好民生新闻既能使地市党报践行“三贴近”,又能在读者心中增强公信力和亲和力。如何将民生新闻做出自身的特色,提升地市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不仅为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各级党报尤其是地市报的新闻宣传创新明确了重点和目标。那么.舆论监督报道作为党报新闻宣传中的一部分又应该怎样去实现“三贴近”呢?  相似文献   

14.
报道社区新闻,是地市党报践行“三贴近”的必由之路。社区新闻难以走进地市党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难以发现社区新闻是其中重要的原因。发现社区新闻要解决三个问题:对社区新闻的认识,发现什么样的社区新闻,如何发现社区新闻。  相似文献   

15.
在都市化报纸快速发展,普遍受到读青睐的情况下,地市党报能否赢得市场?笔认为,只要把地市党报办出特色,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地市党报一定会赢得市场。  相似文献   

16.
去年以来,中央领导集体从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提出要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人手,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这为地市党报提高摄影报道的质量、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指明了方向。摄影报道如何落实“三贴近”的要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7.
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报道章晋良与中央、省级党报相比,地市党报与基层的联系更密切,关系更贴近;由于党报具有权威性、严肃性,故群众更愿意向党报倾诉衷肠、反映呼声。所有这些,都是地市党报形成地方特色的优势,把“桥”的引线更好地伸向各个层面,伸向千家万户,使自己...  相似文献   

18.
实现“三贴近”是一张报纸旺盛生命力的源泉,也是提高地市党报美誉度、公信力和舆论引导水平的关键所在。“三贴近”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一般的新闻业务与技巧,它是一种原则、立场、感情和态度,是我们党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2003年中央领导同志指出,宣传思想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个要求对于我们办好新时期的党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时事新闻报道作为党报的重要阵地,在落实“三贴近”要求方面大有作为。由于地市党报时事新闻多为采用新华社电讯稿,其工作性质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就此与同行们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报业竞争日益加剧,各类媒体都在千方百计寻“热点”、“卖点”新闻的时候,地市党报如何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我们的体会是:发挥地市报接近基层的优势,积极关注民生,做好相关报道,利于增强地市党报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地市党报优势反映基层群众心声报纸贯彻落实“三贴近”的要求,要在诸多方面努实践和探索,但毫无疑问,关注民生、做好民生报道实现“三贴近”的重要途径和内在要求。关注民生、做民生报道成为各主流媒体共同关注的重点,绝不是然的,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世纪之后,国民主政治建设在新闻领域的一种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