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攻克癌症是当前医学研究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恶性肿瘤的灵敏诊断与高效治疗是临床的迫切需求.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子影像学作为21世纪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应运而生,能够在细胞和分子水平对疾病的生理病理变化进行实时、无创、动态的精准诊断与疗效评估,显著提升了当前临床疾病的诊疗水平,在医学影像与分子生物学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如何对肺癌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是科学家关注的问题。中国高等学校蛋白质组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研究所所长何大澄教授5月18日在北京宣布,我国科学家在全球首次利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蛋白南质片技术筛选出15个肺癌血清标志蛋白分子。这不仅对发展肺癌的早期诊断技术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表明在我国在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疾病的生物标志分子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或许不久的将来,人类可能通过一滴血就查出人体是否有癌变倾向,而不是等身体里长出一堆堆的癌细胞才能查出。蛋白质组学是现代科技前沿,…  相似文献   

3.
正中科院脑功能与脑疾病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9年12月。目的是凝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脑功能与脑疾病方面的研究力量,快速提升中科院在脑疾病研究领域中的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建成从事转化型研究的一流平台,促进脑功能和脑疾病的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培养一批在该领域中享有一定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凝聚一批从事转化型  相似文献   

4.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在医疗诊断、手术操作、脑机接口等方面广泛渗入,由此可见,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促进医疗康复已成为一种可能,但目前国内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康复医学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有关的理论知识和应用研究尚缺乏针对性。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现对人工智能技术在康复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现状进行阐述,以期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在康复医学领域发展的更加智能、精准和专业。  相似文献   

5.
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影响已日益增强。在医疗领域,一些国家已经通过将生物医疗技术专利化,来实现在本国内对生物医疗技术发展的激励。然而,我国现行专利法已明确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规定为不可专利的除外客体,而且基于实用性以及公共利益的考虑,运用生物医疗技术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在我国也不具有可专利性。通过论证生物医疗方法的实用性以及专利制度的激励作用,权衡生物医疗技术专利化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提出生物医疗方法应具有可专利性。  相似文献   

6.
精准医疗的发展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疾病防治体系,将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带来革命性的突破,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孕育巨大市场空间。发达国家纷纷将精准医疗作为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竞争优势的战略制高点,以精准医疗为切入口,广东省正面临着历史性机遇。本文从国内外精准医疗产业发展及研究现状出发,以广东省发展精准医疗的实践为例,深入剖析精准医疗产业现状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加强顶层构建、生命组学技术研发、精准医学大数据技术、精准医疗药物及医疗器械产品研制、创新资助方式等方面提出对策举措。  相似文献   

7.
《大众科技》2009,(8):7-7
通过3年的“抗HIV药物开发关键技术建立研究与应用”项目科技攻关,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分子免疫药理学实验室成为国内外极少数拥有最完整的从分子、细胞到动物模型整体水平的抗HIV药物药效学和机理研究关键技术平台体系的实验室。在抗HIV药物研究和应用方面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水平,是我国最主要的抗HIV药物研究的基地之一。该平台为我国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抗HIV药物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对云南省乃至全国艾滋病(AIDS)的防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医疗中,广泛的应用医疗设备,极大的提升了我国医学领域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病患疾病的检出率和治疗有效率得到显著增加,可见医疗设备对现代医学的重要性。因此必须要对医疗设备应用进行安全和质量管理。现今我国大多医院医疗设备安全质量管理存在空白,极易出现涉及设备的医疗责任事故。本文先研究了我国医疗设备应用安全和质量管理的现状,最后提出几点有效管理医疗设备应用安全和质量的措施,希望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6,(18)
随着述x线、CT、MRI、放射学及分子影像技术越来越好,医疗设备也必须跟随着时代前进,进行及时更新及完善,使得医疗在临床上能够更好发挥作用。相比之下,目前现有的很多医疗设备里面,数字化的医学影像设备毫无疑问是这些仪器中的领头羊,而且在临床治疗的方式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对医生护士的常规工作也能有很大的裨益。影像设备技术应用与发展,能够使得医疗工作者获得更广泛、更精准的医学影像的信息,使得诊治结果更加精准,在目前,医学影像数字化对肿瘤的治疗、心脏病的研究、神经病的诊断、器官移植及新药研发等各大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的应用与发展,在获得较全面的资料和数据外,还能知晓现今医疗设备的缺点,从而使得医疗技术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在国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研究领域的应用。方法运用Citespace软件和SCI数据库本身功能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对文献数量、研究力量、关键词、学科和主要出版物的分析,识别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进展。结论国际关于干细胞移植领域的研究呈显著上升趋势,美国和中国在该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干细胞移植将是未来疾病治疗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科学家在民族百年复兴路上,传承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践行科学救国、报国、兴国、强国的初心理想,形成了与西方科学家迥然不同的精神气质,塑造出宝贵的中国科学家精神。科学家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源泉之一。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认真学习、弘扬传承科学家精神,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汇聚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12.
Chih-chen Wang is a distinguished biochemist and molecular biologist, and an Academicia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From 2008 to 2013, she was a vice chairperson of the 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PPCC). As a young researcher, Wang participated in research on insulin. Since the 1990s, she has been focusing on the study of protein folding, and has initiated a new research area of isomerase and molecular chaperones in China.In this interview, Chih-chen Wang elaborates on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scientists by drawing on both he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PPCC experience. In Wang''s view, what China really needs are intellectuals with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strong social responsibility, who are able to provide the government valuable advice and communicate with the public to increase society''s scientific literacy. She also hopes that female scientists can be more confident and gain greater attention and support from society.  相似文献   

13.
野生动物疫病暴发成因及其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野生动物疫病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各国的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不断加剧是导致野生动物疫病频发的重要驱动因素。气候变化改变了疫源动物、媒介及病原生物的分布区和栖息环境,为野生动物疫病暴发、流行和侵入创造了条件。人类活动加剧增大了疫病在人、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之间交叉感染的概率和疫病传播速度,加大了疫病暴发、流行的风险。为应对日益严重的野生动物疫病重大挑战,亟待加强和完善我国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和防控体系建设,提升对野生动物疫病的研究、监测、预警、干预和防控能力,服务国家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14.
近20年来,我国预防兽医学的研究,无论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还 是整体水平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预防兽医学还存在研究经费严重 不足、基础研究薄弱、实验动物标准化程度低、疾病诊断和预警预报体系不健全及缺 乏参与实质性国际合作等一系列问题。有鉴于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组织 了十余位科研院所的预防兽医学专家,针对目前的状况,对今后着重研究方向和未来发展展 望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我国预防兽医学近期须加大力度资助的部分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5.
20年多来,蜂业学科共有42个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获得资助的主持人平均年龄为39岁。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培养了蜂业博士30名,硕士28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蜂业人才培养中发挥了摇篮作用,促进了蜂业科技人才的成长。  相似文献   

16.
科技、商业和政治是社会的三种强大驱动力。三者的博奔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历史地考察三者的关系将会发现它们的作用是不同的。政治力量一直主导着社会的发展;商业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扮演不同的角色,是政治力量的有益补充;科技只是到了近代才逐渐崭露头角,并成长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科技、商业和政治的博弈决定着未来社会的领导权。未来社会中,纯粹的政治家将不复存在;科学家群体将成为社会的领导者;科学家将与商业领袖结为联盟共同引导社会发展;社会的转变将主要取决于科技文明的发展高度。  相似文献   

17.
以智能科技为核心技术、智能算力为生产力的智能时代再次把脑科学推向世界科学与技术前沿。脑科学是研究人、动物和机器的认知与智能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联结规律进行全面解析将最终绘制成脑功能联结图谱,近10多年来神经科学研究致力于系统性地解析神经系统的神经元类型和神经结构连接,在单细胞转录组分析、神经网络结构示踪等技术推动下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解析人类大脑这一最为复杂的信息和智能系统,会启迪类脑智能理论和类脑智能技术,即脑科学/神经科学启发的智能理论和技术。在智能时代,脑科学研究的多学科交叉研究范式促使脑机接口、类脑智能计算等类脑智能研究领域加入脑科学。脑机接口的神经解码和编码技术为绘制人脑功能神经网络图谱提供了重要的功能研究技术和方法,并且可探索在脑疾病临床诊治上的应用。类脑计算正成为脑科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借鉴脑处理信息和学习的基本原理发展高能效、高速和智能的新型类脑计算系统,利用发展的类脑计算系统可以加速发展脑模拟和数字大脑,促进理解大脑运行机制和治疗脑疾病,发展数字脑科学和脑医学。新近出现的脉冲神经网络智能处理器为构建大规模类脑智能计算系统奠定了基础,未来类脑超级算力极可能超过人类大脑算力,影响智能科技变革和人类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前,人类社会面临全球变暖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严峻挑战。海洋作为维持地球生命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中起着关键作用。印太交汇区作为地球气候系统中的热动力引擎所在地,其海洋状态及其变异在调节全球热量分配和气候变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国际海洋观测计划的重点区域。文章通过回顾20世纪以来在印太交汇区开展的海洋环流与气候观测方面的国际计划,梳理该区域已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挑战。通过文献调研分析,进一步量化我国自“十二五”以来通过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印太交汇区海洋环流与气候观测国际合作取得的长足发展,以及由此推动的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引领地位和丰硕的科研产出。结合近10年我国在印太交汇区海洋环流与气候观测国际合作及科考调查取得的经验与问题分析,提出了未来在该区域加强深海观测,开展多圈层、多学科领域交叉合作的国际观测计划框架,突出顶层设计和中国在其中的引领作用的建议,为我国乃至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The research into the origins of domestic animals is of significance not only for understanding their development per se, but also for making clear the human society evolution. Although there are evidences to show that pigs were independently domesticated in a variety of places throughout the world, the detailed scenario of the origin and dispersal of domestic pigs in East Asia remains unclear.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建设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的监测与研究是支撑我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科学基础。为实现我国典型区域重要类群中长期变化态势分析的目标,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Sino BON)于2013年启动建设,在"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的重点支持以及中国科学院19个研究所的共同努力下,建成了覆盖全国30个主点和60个辅点,包含针对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多种生物类群的10个专项监测网和1个综合监测管理中心。目前,Sino BON打造了以森林动态大样地为平台的生物多样性综合研究模式,建成了以近地面遥感、卫星追踪、分子生物学等先进技术为支撑的生物多样性网络监测体系,在森林大样地平台建设与研究、大型动物监测网络、卫星追踪鸟类迁徙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未来,Sino BON将通过核心监测点与辅助监测点结合的方式,结合地面人工观测与连续数据自动采集技术,进一步优化生物多样性监测的内容和空间布局;同时整合国内和国际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技术力量,加强多物种、多营养级互作关系的研究,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研究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